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采用先磺化法,通过控制双酚芴、二氟苯甲酮和磺化二氟苯甲酮的比例,合成了磺化聚芴醚酮,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制备成质子交换膜,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足够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电池性能.  相似文献   
2.
选用6种不同类型茶树品种一芽二叶鲜叶固定样,以Folin-Ciocalteu(福林酚)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儿茶素、咖啡碱和没食子酸含量,三氯化铝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比较了不同品种茶叶鲜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含量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其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亚硝基以及羟自由基(-OH)的实验研究,探讨了龙井群体种,龙井43号,云南群体种,云抗10号,安化群体种,槠叶齐6种不同茶树类型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安化群体种的茶多酚(23.66±0.02%)和儿茶素(12.84±0.11 mg/mL)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龙井群体种,龙井43号,云南群体种,云抗10号,安化群体种,槠叶齐6个品种类型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安化群体种的抗氧化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绿茶糯米酒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茶和糯米作为主要原料,探究绿茶糯米酒加工的最佳工艺,拟开发一款兼具绿茶和糯米酒风味,又具有保健功效的低酒精饮品。在前人对糯米酒发酵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究加曲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最佳发酵条件;在此发酵条件下对茶粉添加量、料水比和维生素C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探讨其对绿茶糯米酒品质风味的影响,并对成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通过正交优化确定工艺参数为:加曲量0.5%,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3 d,茶粉量2%,料水比1︰0.6 g/mL,维生素C添加量0.15%。经测定该配方所制得的绿茶糯米酒的理化指标为:酒精度(vol) 3.4%±0.26%,总糖度26.00±0.42 Brix,总酸度4.09±0.38 g/L (以乳酸计),p H 3.35±0.26,卫生指标符合发酵酒国家安全标准。该参数条件下生产的绿茶糯米酒清亮透明有光泽,具有绿茶的浅绿色,酒味与茶味协调,冷藏后饮用更佳。  相似文献   
4.
以武夷岩茶为原料,通过4种不同处理方法加工成岩茯茶,并对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岩茯茶成品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水浸出物含量增加,生物碱的含量增加,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下降。4种岩茯茶组内多重比较表明,高压汽蒸渥堆和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ZFG)茶多酚含量与未经处理直接按照茯砖茶工艺压制的岩茯茶(F)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高压汽蒸渥堆处理的岩茯茶(ZF)、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FG)、ZFG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与F之间均未存在显著差异;F与ZF在儿茶素总量上没有显著差异;F与F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上存在显著差异,F与ZFG在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F与其他三种处理茶样的茶氨酸(Theanine)及亮氨酸(Ieu)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岩茯茶成品茶可显著改善武夷岩茶的滋味口感,使之更醇和,鲜爽,为探究武夷岩茶加工成茯砖茶成品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胥伟  姜依何  田双红  朱旗 《食品科学》2019,40(14):198-205
以同一批黑毛茶为原料,在高湿条件下进行促霉处理,按处理进程取样,同时收集市场霉变黑茶样本,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性组分,结合黑茶香气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茶霉变样品中检出23 种共有组分,38 种人工霉变样品共有组分,43 种自然霉变样品共有组分。棕榈酸、六氢法呢基丙酮、异植醇、叶绿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甲酯为霉变黑茶样品的主要组分。主成分分析法考察霉变黑毛茶风味的挥发性组分,结果表现为蘑菇醇、异植醇、叶绿醇、2,3-辛二酮、硬脂酸、壬醛、长叶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β-环柠檬醛、2,6-二甲基环己醇、芳樟醇与第1主成分高度正相关。该类组分呈味特性为花香带油哈味及泥土气味,这与感官审评的风霉味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胥伟  姜依何  田双红  朱旗 《食品科学》2019,40(20):293-298
为了解高湿条件下黑毛茶霉变过程的品质成分变化及真菌毒素残留问题,本研究通过人工高湿促霉培养,考察黑毛茶霉变过程中多种品质成分含量的变化,并探讨高湿霉变过程黑毛茶3 种真菌毒素的残留。结果表明,高湿条件下霉变黑毛茶茶多酚、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含量呈现随着霉变程度加重而下降的趋势,嘌呤碱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儿茶素组分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下降为主,氨基酸组分以茶氨酸含量下降为主,茶碱略有上升。研究均未在霉变黑毛茶中检出赭曲霉毒素A、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B1,表明真菌毒素并非广泛存在于黑茶样本中,污染霉菌可能是导致黑毛茶真菌毒素残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变温发酵是指通过调整不同发酵时间段的温度以控制酶活性,充分发挥酶促氧化作用,实现工夫红茶品质提升的发酵方法.为筛选适合保靖黄金茶1号夏季原料实践生产的工夫红茶最优变温发酵参数,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等主要滋味物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