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2018年山东省餐饮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汇总分析。方法 依据2018年山东省级监管部门公布的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 对餐饮食品的监督抽检情况进行分析, 讨论不合格原因, 探讨改善餐饮食品安全状况的对策。结果 餐饮具的问题最为突出, 合格率比总体平均合格率低21.64%, 自消毒餐饮具合格率比集中消毒餐饮具合格率低21.49%; 其次是鲜奶吧自制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的微生物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第三是微生物和污染物的项目合格率分别比项目平均合格率低3.26%和2.30%。大肠菌群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超标是主要问题。结论 针对餐饮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 可通过落实餐饮经营者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制度, 完善餐饮食品相关标准, 加强餐饮服务行业监管, 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HACCP)等措施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蜂蜜生产国和出口国, 虽是生产大国, 但我国蜂蜜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本文就我国蜂蜜产品的行业概况、标准体系情况以及产品的主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分析, 建议监管部门出台相关监管政策, 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从源头防控蜂蜜产品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我国坚果炒货食品的安全形势。方法 结合2016~2019年国家和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发布的食品监督抽检信息,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品质指标(过氧化值、酸价等)、微生物指标(霉菌、大肠菌群等)和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糖精钠等),主要不合格种类为花生、瓜子和豆类。酸价和过氧化值主要不合格原因为炒货原料质量不达标、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储存条件不当、包装密封性不好; 霉菌和大肠菌群主要不合格原因为原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人员卫生、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 、熟制过程中杀菌不彻底; 二氧化硫和糖精钠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量控制不当。结论 建议监管部门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原料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严格食品添加剂管理、引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加强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提取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水蒸汽蒸馏法(SD)、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方法提取的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是醇类和烯类化合物,其中萜类物质占较大比例。3种方法的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化合物50种(SD)、24种(SDE)和49种(HS-SPME)。水蒸汽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油状挥发物中主要成分相似,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油状挥发物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相似,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油状挥发物中低沸点化合物较少。  相似文献   
5.
以海带为原料,采用体积分数2%的戊二醛溶液前处理剂,超声-微波协同处理浸泡后的海带。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协同处理的最佳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60s,料液质量体积比1g∶20mL,提取次数2次。在消化反应中控制pH、温度、时间、料液质量体积比,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 12、温度50℃、反应时间2.5h,料液质量体积比1g∶20mL。通过上述工艺处理,所得褐藻酸钠的粘度为3 670mPa.s,提取率为88.6%。与传统的提取法法相比,利用协同处理破坏细胞结构再进行消化反应具有省时,提取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以氨基酸和乳蛋白水解配方产品为样本,对我国标准和AOAC标准中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经验证,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好,精密度高,测定结果(n=6)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布在0.9%~2.7%之间;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分布在98.9%~10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布在1.2%~2.4%之间,电位滴定法能够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部门、媒体及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食品添加剂,其质量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及标准状况,并对其被"误解"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分析。近代食品工业的发展成就表明: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近代的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行业是推动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我国,因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存在,消费者将食品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采样时间、传感器清洗时间和样品温度等电子鼻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电子鼻检测掺假蜂蜜的最佳参数。利用电子鼻检测分别掺入10%、20%、30%、40%、50%果葡糖浆的掺假蜂蜜样品,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研究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鼻对掺假蜂蜜的定性鉴别能力。结果表明:电子鼻结合PCA和LDA均能区分掺假蜂蜜;LDA具有实现对蜂蜜掺假浓度半定量鉴别的潜力。得出结论,基于电子鼻对掺假蜂蜜的无损鉴别是可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添加剂茶黄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先用水溶解,依次用乙酸乙酯、2.5%碳酸氢钠溶液萃取,一定体积酯相用乙醇定容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探究最大吸收波长、样品量、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碳酸氢钠溶液萃取时间等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 探索了最大吸收波长、样品量、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碳酸氢钠溶液萃取时间等对吸光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4种茶黄素单体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采用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标曲定量,定量限为3%,加标回收率为95.2%~108.4%,相对标准偏差均<5%。结论 本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密度及稳定性,适用于检测食品添加剂茶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探讨使用戊二醛溶液代替甲醛溶液作为前处理剂的最优处理条件,研究了海带褐藻酸钠消化反应前不同处理方法对海带提取率与粘度的影响。比较得出用体积分数2%的戊二醛溶液做前处理剂优于目前工业上应用的体积分数为1%甲醛溶液,超声-微波协同处理所得褐藻酸钠的提取率及黏度最优。对协同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50 W,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60 s,料液比1∶20(g∶mL),提取次数2次。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与酸处理方法、超声提取方法、微波法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