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分离发酵液中L-谷氨酰胺(L-Gln)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立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上柱液pH为3.5,氨水的洗脱浓度为0.03mol/L,洗脱速度为1.0mL/min,提取得率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筛选了10株乙偶姻生产菌株,对乙偶姻产量最高茵株进行16SrDNA鉴定,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多粘芽孢杆菌。命名为LY107。经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pH值7.0、装液量15mL/250mL、接种量5%(体积比)。采用葡萄糖一木糖(2:1,质量比,下同)为碳源模拟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乙偶姻,经Plackett-Burman(PB)实验和RSM优化培养基组分(g·L^-1)为:葡萄糖一木糖(211)60、蛋白胨5、酵母粉16.5、硫酸锰0.05、硫酸亚铁0.005、磷酸二氢钾0.1、乙酸钠2.47。在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分下,乙偶姻最高产量达23.9g·L^-1,葡萄糖一木糖转化率为79.9%。  相似文献   
3.
溶栓酶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溶栓酶的使用状况、研究现状和酶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高效甜酒曲菌种选育及酒酿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优质甜酒曲和一种麸曲进行分离、纯化、复壮,选育出优质的根霉菌和酵母菌进行制曲;并对制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制曲培养基采用纯麸皮对霉菌的生长发育和产酶量均最好;制曲最佳培养时间为60h.通过发酵试验、感官分析得出最佳的甜酒生产条件为米饭含水量为60%,发酵温度为30℃,根霉菌添加量为0.45%,酵母菌的添加量为4×10-3%;产品的糖度最高达到33%,出汁率达66.7%,色泽为乳白色,具有浓郁的酒酿甜香味,品质与原酒曲发酵酒酿相当.  相似文献   
5.
以热水浸提的方法分别从香菇、凤尾菇、金针菇、秀珍菇、茶树菇、赤芝的菌丝体中提取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这6种食用菌菌丝体的多糖含量分别为,4.84%、3.45%、7.72%、3.14%、11.18%和5.22%。同时通过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对这6种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茶树菇多糖含量最高,但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最弱;凤尾菇和秀珍菇的多糖含量相对较低,但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较高;而金针菇、赤芝和香菇不仅多糖含量较高,而且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较好。相比较而言,金针菇多糖具有更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混菌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经水解得到的低分子肽混合物,具有比大豆蛋白更优越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已在很多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微生物发酵能够降解大豆蛋白为大豆肽,采用平板培养和混合发酵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发酵豆粕的最佳菌株,得到芽孢杆菌CS27和米曲霉混菌发酵组合,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该混菌组合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芽孢杆菌CS27与米曲霉同时接种,接种比例为2:1,30℃下发酵48 h,大豆肽质量分数达23.98%,大豆肽得率为51%,为大豆肽的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基质为培养基,对茯苓固态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力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淀粉酶在20 d时达最高值,约为494.2 U/mL,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木聚糖酶在20 d达1 073.2 U/mL,随后略有下降;纤维素酶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提升,40 d时达1 280.5 U/mL。与未发酵小麦相比,经发酵后的小麦中总糖质量分数明显下降,但还原糖、多糖、三萜的质量分数显著提升。茯苓菌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利用小麦的营养成分,进而提升小麦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水提秀珍菇多酚工艺,分析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方法:应用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优化秀珍菇多酚提取工艺,并建立多酚体外总抗氧化分析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秀珍菇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68 ∶ 1(mL/g),超声功率300 W,提取时间8...  相似文献   
9.
该文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4个因素,以多酚得率为指标,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超声辅助水提鹿茸菇多酚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鹿茸菇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响应面设计结果显示鹿茸菇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 76∶1(mL/g),超声功率 250 W,提取温度 60 ℃,提取时间 90 min,多酚得率为(16.591±0.173)mg/g。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鹿茸菇多酚总抗氧化能力EC50=0.123 mg/mL,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0.303 mg/mL和0.008 3 mg/mL。该研究表明鹿茸菇多酚提取工艺可行,鹿茸菇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鹿茸菇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新鲜的鹿茸菇为原料,对不同热风干燥温度获得的鹿茸菇的外观、复水率、总酚和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并考察了样品对DPPH、ABTS、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提高,鹿茸菇复水率呈现下降趋势,55~65℃干燥温度下,鹿茸菇子实体外观较好;总酚和黄酮含量分别在55℃、75℃达到最高值11.7mg/g、0.23mg/g;鹿茸菇干品中的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在60℃最高,其EC50分别为0.86mg/mL及2.20mg/mL。综合各项指标,热风干燥温度为60℃时,可以较好的保持鹿茸菇的色泽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