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9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人参、桑椹单味药与药对的水提物、醇提物改善骨质疏松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观察人参、桑椹单味药与药对的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增值率及睾酮分泌影响和药对的水提物及醇提物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值率及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的影响。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分别收集人参、桑椹化学成分及成分与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关键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相关结果采用Cytoscape 3.7.0进行构图和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并应用Autodock软件对潜在药效物质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TM3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药对各浓度细胞增殖率极显著高于单味药各浓度值,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浓度为200 μg/mL时增殖率最高,增殖率分别是97.31%、91.67%(P<0.01),睾酮分泌量分别是3.48、3.06 ng/mL。MC3T3-E1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在药对水提物给药组中200 μg/mL浓度细胞增殖率最高,增殖率为155%;醇提物给药组中100 μg/mL时细胞增殖率最高,增殖率为142.8%;ALP分析结果显示药对水提物给药组及醇提物组均具有明显升高效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8个活性成分,69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收集到257个生物过程,34个分子功能,62个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共收集到109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潜在药效物质与关键靶点IL6、ALB、MAPK8、CASP3对接结果能量低于0 kcal/mol。结论:本文揭示了人参-桑椹药对改善骨质疏松症可能的潜在药效物质和作用靶点,为人参-桑椹的开发和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视频编码中传统的快速模式判决算法通常基于对视频源特性的分析,但如果考虑到信道传输中的差错,编码模式的率失真特性就会随之改变,快速模式判决算法的性能也会随之下降,需要考虑丢包环境对快速模式判决算法进行优化。方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丢包环境下各种编码模式的端到端率失真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层结构的快速模式判决算法。通过快速估计出丢包环境下skip和intra模式的编码率失真代价,进而将模式判决的路径划分为non-intra和non-skip。结果 将本文算法与基于遍历算法的容错视频编码算法进行对比实验,本文算法平均可以降低50%左右的编码时间,同时几乎不会降低率失真性能。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对丢包环境下端到端率失真代价进行估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分层结构快速模式判决的算法,可以在保证解码端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节省编码时间,满足实时视频通信中对低复杂度和鲁棒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有的电脑初学者从网上下载了以ISO为扩展名的文件包,不知该如何使用。虽然装了新版本WinRAR的读者可以用WinRAR来解压释放出其中的文件,但遇到容量比较大的ISO文件,解压使用既费时间又占空间。其实,更为简单实用的方法是不解压这个文件包,而是将它虚拟为一个光盘来使用。虚拟之后,在你的系统里便多出一个盘符,你就可以像使用一张普通光盘那样使用这个文件包了。将ISO文件虚拟为光盘的工具软件很多,但比较方便和经典的软件应该算是DAEMON Tools了。  相似文献   
4.
在红荧烯薄膜中发现了一类新的相变:分子从高阶的公度相转变到弱的非公度相.前者表现出"格点位于线上"(point-on-line)关系;后者是一种混合相,包含红荧烯的晶态畴和自组装的畴壁.相比于红荧烯晶体的a-b面,晶态畴中存在着极大的各向异性应变.通过改变衬底的温度,发现在室温下畴壁呈现出"之"字型网状结构;而在高温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鹿筋蛋白提取工艺,探究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鹿筋蛋白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鹿筋蛋白最佳提取工艺。采用60 ng/mL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诱导MH7A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25、50、100、200 μg/mL)鹿筋蛋白对MH7A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含量。结果:鹿筋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1 g/mL、提取温度88 ℃、提取时间8.6 h,此条件下测得鹿筋蛋白含量为12.53%。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25、50、100、200 μg/mL)的鹿筋蛋白均可显著(P<0.05)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和NO、IL-6、TNF-α的释放(P<0.05),模型组的NO、IL-6、TNF-α释放量分别为:4.07、21.95、16.31 pg/mL,在100 μg/mL质量浓度下,鹿筋蛋白对上述三种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0.05),其释放量分别为:1.60、13.60、7.29 pg/mL。结论:鹿筋蛋白通过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同时减少炎症因子NO、IL-6、TNF-α的释放,发挥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本研究为研究鹿筋蛋白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并证明鹿筋蛋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水解度为指标,仿生酶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条件因素,设计Box-Behnken响应方案,对珍珠母肽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同时研究其不同质量浓度的珍珠母肽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影响。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5 ℃,调节pH值为2.0,加入胃蛋白酶质量分数1%,酶解2.6 h后,pH值调节为8.0,加入胰蛋白酶质量分数1.7%,酶解3 h,此时珍珠母肽水解度为31.21%;基于此酶解条件获得珍珠母肽进行对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珍珠母肽(12.5、25、50、100、200 μg/mL)与氯化钴(CoCl2)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缺氧模型相比较,均可抑制细胞存活率,珍珠母肽中氨基酸结果显示,精氨酸可能参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从能量代谢的角度说明珍珠母肽可通过减少三磷酸腺苷的生成和降低乳酸、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能量代谢关键酶活力达到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目的,可为珍珠母肽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多媒体通信业务飞速发展,对多媒体通信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进行实时评价和监测有助于端到端业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对视频通信业务质量的评价可通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展开,主要介绍无参考视频质量客观评价方法。首先介绍视频通信中常见的损伤类型,然后分别详细阐述基于像素级、比特流级和混合参数级三种模型的研究现状及相应的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以五水合四氯化锡、葡萄糖和尿素为原料,采用煅烧法及水热法制备合成了SnO_2/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SEM、DRS等方法对合成的SnO_2/C_3N_4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可见光下,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了C_3N_4的引入对SnO_2/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_3N_4可以提高SnO_2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性能,降解率由30%提高至70%。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剂热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与乙二醇混合溶剂中制备了钨酸铋-石墨烯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EDS和DRS对纯相钨酸铋及钨酸铋-石墨烯催化剂的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证明钨酸铋成功复合在石墨烯上,且钨酸铋-石墨烯催化剂的光谱吸收延伸至可见光。在可见光下,纯相钨酸铋及钨酸铋-石墨烯分别对罗丹明B(RhB)进行降解,结果表明,钨酸铋-石墨烯与纯相钨酸铋相比,前者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与光生电子与空穴能够快速分离有关。相同时间(40min)与光照条件下,当钨酸铋复合质量分数为0.6%的石墨烯时,对污染物RhB的降解率可达84.0%,而纯相钨酸铋的降解率仅为67.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液质联用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薄蒴草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通过研究薄蒴草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产生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筛选薄蒴草抗炎活性部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分析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选择5个重要的炎症因子TNF-α、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核转录因子-κB(NF-κB)分别与活性部位中的有效成分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体外抗炎实验结果显示薄蒴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在最高实验浓度75 μg/mL下对NO、TNF-α、IL-6的产生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为63.53%、34.23%、34.58%;液质联用鉴定出11个化学成分,包括8个黄酮类成分芦丁、牡荆素、山奈酚、鼠李秦素、槲皮素、芹菜素、芹菜素-6-C-葡萄糖-8-C-木糖苷、槲皮苷和3个香豆素类成分伞形花内酯、7-甲氧基香豆素、5,7-二羟基香豆素;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TNF-α、IL-6、IL-1β、PGE2、NF-κB结合最好的成分分别是槲皮苷、山奈酚、芦丁、槲皮苷、牡荆素,结合能为?8.5、?7.8、?8.0、?7.2和?10.0 kcal/mol,均优于阳性对照地塞米松,说明这些成分与5个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薄蒴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抗炎活性部位,通过液质联用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能快速、便捷地筛选出薄蒴草的抗炎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