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美耐皿餐具中残余三聚氰胺单体向食品中的迁移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合成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并与不同浓度的纤维素混合,配制成的模塑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模压成美耐皿制件,研究了纤维素含量、模压温度、模压时间、浸泡介质和浸泡时间对美耐皿制件中残余三聚氰胺单体向介质迁移行为的影响,观察了浸泡前、后制件的表面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美耐皿制件中残余三聚氰胺单体向乙酸稀溶液中的迁移量最大,众多因素中纤维素含量对残余单体迁移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浸泡300 h后达到迁移平衡,乙酸稀溶液对美耐皿制件表面存在溶解性腐蚀。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消泡剂降低溶液的表砥张力,减少泡沫,从而减轻胶粘剂和涂料蒸馏过程的沸溢现象,探讨消泡剂的选择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液体石蜡是一种适用于多种涂料和胶粘剂的消泡剂,其加入对样品测定无明显干扰,且有效地减轻了蒸馏过程的沸溢现象,方法准确,简便适用。用于蒸馏测定涂料和胶粘剂中的甲醛,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非正品聚烯烃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方法。研究表明利用GPC法和熔体流动速率方法,可有效判断聚烯烃料的品质等级。  相似文献   
4.
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是高分子材料最基本的结构参数之一,高分子材料的许多性能与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有关,分子量对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加工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聚氯乙烯再生料的热稳定性及其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聚氯乙烯再生料由多组分组成,在220℃时开始放热;分解失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释放氯化氢气体,第二阶段是增塑剂和碳氢链段的分解;加热时易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再生料的加工温度需充分考虑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用FT-IR光谱的酰胺I带和酰胺III带测定了蔗糖酶的二级结构。结果显示,两个谱带测定的α-螺旋和β-折叠的误差分别为1.9%和0.6%。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β成核剂改性聚丙烯/废弃涤纶织物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废弃涤纶织物对复合材料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晶形态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用的负载型β成核剂能有效诱导瓶用回收聚丙烯形成大量的β晶,废弃涤纶织物与聚丙烯复合后,能有效解离分散并保持纤维形态,且对β晶的影响很小。融熔温度升高会使复合材料的结晶和熔融行为与回收PP更接近。  相似文献   
8.
根据接触的食品类型,选择合适的溶剂,在回流温度下初回流提取7h后,再次回流提取2h,提取液经蒸发、干燥和恒重,得到的残渣的质量,除以试样的表面积,即为提取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包装用聚氯乙烯再生料树脂的表征鉴别技术。方法在对聚氯乙烯再生料进行热稳定性及其热降解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对聚氯乙烯再生料进行表征鉴别。结果聚氯乙烯再生料由多组分组成,分解失重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220~370℃)释放乙酸和氯化氢气体,第2阶段(370~550℃)是由增塑剂和碳氢链段的分解而引起的。结论该技术可有效鉴别包装用聚氯乙烯再生料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甲醛与残留化学物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比分析了2种不同纸包装材料与常温水、热水、4%乙酸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浸泡条件下,包装中甲醛及总物质的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甲醛迁移与化学残留物总迁移量的大小受各种浸泡条件影响是一致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介质温度时间。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浸泡液中甲醛含量,该法对甲醛检测线性范围为:0~2 ug/mL,相关系数达到0.9990,检测限量为0.07 ug/mL,回收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