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明确‘东红’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褪黑素对其的控制效果。以自然发病的‘东红’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对所分离得到的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依据真菌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不同浓度(0、100、300和500μmol/L)褪黑素对分离得到的两株病原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东红’猕猴桃贮藏期果实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间座壳菌(Diaporthe phaseolorum)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褪黑素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其均能显著抑制这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P<0.05)。在培养5 d时,500μmol/L褪黑素对间座壳菌和葡萄座腔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22%和63.34%;同时,褪黑素对损伤接种下软腐病病斑的扩展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在损伤接种5 d时,500μmol/L褪黑素处理后接种间座壳菌和葡萄座腔菌的果实病斑直径分别仅为对照组的37.40%、45.50%。由此可见,褪黑素对‘东红’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控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罗冬兰  瞿光凡  马超  巴良杰  王瑞  曹森 《包装工程》2022,43(11):140-146
目的 探究贵州不同品种桃果实附着的微生物菌群组成情况。方法 以镇远红桃、镇远艳红桃和玉屏黄桃为试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贵州不同品种桃果实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 红桃的主要优势细菌属为泛菌属、鞘氨醇单孢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优势真菌属为枝孢菌属、交链孢属和曲霉属;艳红桃的优势细菌属为拟杆菌属、布老特氏菌属和甲基杆菌属,优势真菌属为链核盘菌属、枝孢菌属和交链孢属;黄桃的优势细菌属为甲基杆菌属、鞘氨醇单孢菌属和棒状杆菌属,优势真菌属为枝孢菌属、链核盘菌属和交链孢属。此外,α多样性分析表明艳红桃的真菌多样性最高,而黄桃的真菌多样性次之;β多样性分析表明构成不同品种桃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而黄桃与红桃的群落组成相似程度更高。结论 研究初步明确了贵州不同品种桃果实的微生物多样性,为不同品种桃果实的绿色生产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采前喷施丁香提取液结合壳聚糖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蓝莓为材料,采用3种处理方法(丁香提取液、壳聚糖、丁香提取液结合壳聚糖)对采后蓝莓进行低温((1±0.5)℃)贮藏,并设置对照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蓝莓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均能够延缓蓝莓的生理代谢,其中采前喷施丁香提取液结合壳聚糖的复合保鲜液对蓝莓的保鲜效果优于单独处理,能够更好地降低采后蓝莓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含量的下降,保持蓝莓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并且显著降低采后蓝莓果实表面的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总数(P<0.05).结论 采前喷施丁香提取液结合壳聚糖对采后蓝莓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能够明显降低蓝莓果实的生理代谢,保持更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4.
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介绍褪黑素对采后果蔬生理、营养品质、能量代谢、风味变化、冷害调控和抗病性的影响,为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的应用提供理论借鉴。方法 综述国内外褪黑素在不同品种果蔬采后上的保鲜效果。结果 褪黑素可以调控果蔬的成熟与衰老,提高果蔬的抗冷性和抗病性,维持果蔬较高的营养物质,保持果蔬更好的生理品质。结论 褪黑素可显著延长采后果蔬的贮藏期,在未来采后果蔬保鲜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探究采前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结合采后1-MCP(1-methylcyclopropene)处理对李子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李子为试材,研究采前SA(1.0 mmol/L)结合采后1-MCP处理(1μL/L)对李子贮藏期间腐烂率、失重率、硬度、丙二醛、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H2O2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脆红李果实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茉莉酸甲酯对其抑制效果,从脆红李贮藏期病果中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致病性检测、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0、0.1、0.2、0.3、0.4、0.5 mmol/L)对脆红李采后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脆红李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经体外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能抑制两株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其中,0.4 mmol/L及0.5 mmol/L的茉莉酸甲酯能够有效抑制脆红李采后病原菌的生长,但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在体外培养5 d时,0.4 mmol/L的茉莉酸甲酯对灰葡萄孢菌和链格孢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3%、86.3%;在培养2 d时,茉莉酸甲酯对灰葡萄孢菌和链格孢菌的EC50分别为0.154、0.228 mmol/L,而在5 d时为0.193、0.348 mmol/L。由此得出适宜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能够有效抑制脆红李贮藏期病原菌的生长,后期可将其用于脆红李采后病害的防治及贮藏保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