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35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潇梦  尹晓刚  蒋团辉  刘卫  龚维 《材料导报》2017,31(4):65-69, 74
通过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专用料进行退火处理,采用SEM、DSC、XRD、POM等表征技术,分析了退火对PPR力学性能及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常温及低温(0~23℃)条件下,与未退火的PPR比较,退火工艺为120℃退火6h的材料冲击韧性最理想,其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在23℃时的冲击强度为51.61kJ/m~2,是未退火样品的1.9倍。0℃时的冲击强度也高达33.86kJ/m~2,是未退火样品的2.9倍。  相似文献   
2.
基于贵州师范大学主持编写的《房屋建筑学》土建类规划教材,阐述了教材编写的四点创新理念,介绍了教材体例编排与内容特点。文章从原理篇与构造篇序列,滞后于行业发展的教材内容,建筑构造图形表达的地域局限性,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四方面进行了探究,对数字化校园课程纸质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阻燃性优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料,扩大该工程塑料的应用范围,合成了一种含P—C键的新型烷基次膦酸铝,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31P核磁及元素分析等证实了所合成的产品与目标产物结构特征一致,并将其作为阻燃剂对PET进行阻燃改性,通过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和热分析等测试,研究了烷基次膦酸铝对PET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烷基次膦酸铝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当添加量为15%时,可以使材料达到UL94 V–0阻燃级别,极限氧指数为32.4%;与市售次膦酸铝产品的各项性能基本相当,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环保阻燃剂应用于PET中。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及专用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加工工艺和改性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了PP–R管材的研究开发现状。分析了PP–R管材研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几年PP–R管材及专用料的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5.
锦屏水电站辅助洞高压大流量地下涌水的预防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雅砻江锦屏水电枢纽辅助洞工程从开工至2005年底所遭遇的五次高压大流量地下涌水的情况及其规律,并指出了在隧洞掘进过程中地下涌水的前兆及其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6.
介绍EP多层高分了复合防水卷材在某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屋面、地下室顶板伸缩缝及地下室底板的具体防水构造,总结了EP多层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的特点、施工操作工艺、现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冯勇  杨闯  严丽 《机械工程材料》2021,45(11):43-46,90
对TB8钛合金进行800℃间歇式真空渗氮6 h,研究了表面渗氮层的组织、硬度、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B8钛合金表面间歇式真空渗氮层主要由厚度60~80μm氮化物层和厚度110~130μm氮扩散区组成,表层物相包括TiN、TiN0.3、Ti2AlN及α-Ti,表层硬度为800~850 HV,由表层至心部硬度缓慢降低,心部基体的硬度为250~270 HV;在相同条件下,间歇式真空渗氮处理合金的磨损质量损失为未渗氮合金的1/12,表面形成了浅而窄的磨痕,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间歇式真空渗氮处理合金在HF和HNO3混合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仅为未渗氮合金的1/153,表面未见明显腐蚀坑,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陈璐  黎阳  刘卫 《现代机械》2011,(6):60-61,87
采用聚碳硅烷(Polycarbosilane,PCS)陶瓷先驱体作为粘结剂,SiC微粉作骨料,在惰性气氛中1 000℃下低温烧结制备出碳化硅泡沫陶瓷。运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固相含量、聚碳硅烷含量对碳化硅泡沫陶瓷的微观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由其优异的电学特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总结了国内学者在碳纳米管表面修饰技术的基本原理;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学相关应用的研究动态,展望了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功能性应用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针对制备高性能的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悬浮聚合的条件下,以壳层负载的形式合成水滑石LDH-热膨胀微胶囊,并将其作为发泡剂制备发泡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与能谱联用仪(SEM-EDS)、热重分析仪(TG)等研究了LDH-热膨胀微胶囊的膨胀性能及发泡EVA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存在于微胶囊表面的LDH提高了其膨胀温度,膨胀倍率增大五倍以上,稳泡温程达到了36℃左右.添加LDH-微胶囊明显改善了发泡EVA复合材料的发泡质量和力学性能,其泡孔平均直径为52.4μm,拉伸强度较添加未改性微胶囊时提高了26.3%.LDH-微胶囊/EVA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导热系数为0.0908 W/(m·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