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0篇
矿业工程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action between MgB4 and Mg in its solid, liquid, and gas physical states. The XR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action of MgB4+Mg=2MgB2 always occurs independently of the different states of Mg. DSC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solid–solid reaction MgB4( s )+Mg( s )=2MgB2( s ), the Mg melting Mg( s )→Mg( l ), and the Mg volatilization occur in turn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or mixed (MgB4+Mg) powder with a nominal stoichiometry of MgB2. SEM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resulting synthesized MgB2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MgB4+Mg mixtures, have a denser microstructure than those obtained directly from Mg+B mixtures. On the basis of XRD, DSC, and SEM results, a kinetic model for the reaction between MgB4 and Mg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2.
The experimental thermodynamic of MgB2 synthesis process and phase composi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diffraction thermal analysis (DTA) technology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fabrication of MgB2 bulks and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at the temperatures range from 600 to 800°C were reported. And microstructure of MgB2 bulk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porosity of MgB2 and the highest density can be obtained in MgB2 prepared at 650°C at ambient press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vapor pressure of Mg increases remarkably at high temperature, leading to the high porosity in MgB2 samples. MgB2 bulk with good superconducting property and fine micro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at 750°C.  相似文献   
3.
李磊  蔡建华  陈军 《物理测试》2019,37(3):14-18
铜合金由于延展性好、耐磨损、导热性和导电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机械制造、化工、汽车、电气仪表和建筑等各个行业领域。但是在新型铜合金材料研发过程中,铜合金的 Gleeble热模拟试验由于电偶焊接难、加热不稳定、均温区难以确定,导致试验失败率高,数据不准确,分析难度大等问题。使用 Gleeble3800系统,系统地研究 Cu-Cr-Zr合金的 Gleeble热模拟试验。通过多种手段解决了以上问题,试验成功率达到 90%以上,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铜合金拉伸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样品整体都会发生拉伸变形,但是主要变形集中在中间 6mm的均温区域,中间 6mm的变形量大约在 90%~110%左右。  相似文献   
4.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研究了Ti14合金在应变速率为5×10-3~5 s-1,变形温度为1273~1423 K,变形量为60%条件下的半固态塑性变形行为。分析了合金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流变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合金在半固态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屈服现象,流变应力受温度和应变速率影响较大,稳态流变应力和峰值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温度下,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分析可能是由于液相含量和分布对初生α-Ti骨架的解聚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金相和RO-XRD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定Mo-Nb合金单晶的晶向,并对晶向品质做出精确的表征。所测Mo合金单晶,其(111)晶面衍射角的测试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其晶向偏离角分别为0.73o和0.91o,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法测试的结果一致,晶向分散度仅为1o左右。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观相场模型,通过分析Ni75AlxV25-x合金在沉淀过程中D022(Ni3V)相沿[001]方向形成的有序畴界面的界面结构、界面迁移及界面成分,研究界面结构对界面迁移特征和溶质偏聚的影响。研究表明:D022相沿[100]方向形成4种有序畴界,界面的迁移性与界面结构有关,除具有L12相的局部特征的界面(001)//(002)之外,其余3种界面都可以迁移;在界面的迁移过程中,V原子跃迁至最近邻的Ni位置并置换Ni原子,反之亦然,即处在最近邻的Ni原子和V原子发生位置交换而导致界面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原子的跃迁行为具有位置选择性,每种可迁移界面都按照特定的原子跃迁模式进行迁移;原子在跃迁过程中选择最优化的路径使得界面发生迁移,原子跃迁过程中的位置选择性使得界面在迁移前、后的结构保持不变;合金元素在界面处具有不同的贫化和偏聚倾向,在所有的界面处,Ni偏聚而V贫化,Al在界面(001)//(001)·1/2[100]处贫化在其他界面处偏聚;同种合金元素在不同界面处的偏聚和贫化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TFA-MOD法在LaAlO3(LAO)单晶基底上制备了钇钡铜氧(YBCO)超导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对YBCO超导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最佳沉积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YBCO薄膜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功率下的光诱导特性.在光诱导下,YBCO薄膜出现了明显与电子体系相关的弛豫现象,说明薄膜的光致电阻变化与激光的功率...  相似文献   
8.
Zintl相化合物满足“电子晶体-声子玻璃”特征,能够通过化学掺杂和结构修饰来提高其热电性能,是理想的热电材料研究对象。阐明了热电材料性能优化的Zintl结构化学原理,介绍了Zintl结构化学在高性能热电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利用Zintl结构化学原理寻找高性能热电材料是今后热电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永磁变频电动机的特点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相对于异步变频电动机的优势,利用函数互相关原理计算电动机功率因数,得出精电动机输入功率的精确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稀土永磁电动机变频调速液压系统和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液压系统进行了特性及能耗对比试验,结果证明,稀土永磁电动机变频调速液压动力系统有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特别是在低速轻载时,节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湿法冶金、氯碱、水处理、制药等行业对多孔钛板过滤元件的需求,以粉末轧制法制备多孔钛板为出发点,开展了满足轧制工艺要求的多孔钛板粉末轧制、烧结、性能测试等研究。通过对不同性能的钛粉进行粉末轧制、真空烧结,制得了宽度为420 mm、厚度不同、组织均匀的多孔钛板,研究了不同粉末性能对其孔隙度、最大孔径和透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末粒度的减小,多孔钛板的密度有所增大,孔隙度、最大孔径和透气度逐渐减小。其中,多孔钛板最大孔径和透气度的变化规律与模压多孔材料的相同。在追求孔隙度最大化时,以最小的轧制压力轧制成型多孔钛板,粉末粒度越大,其厚度越大。当粉末粒度相同时,多孔钛板厚度越大,其内部孔道路径越长,孔结构越复杂,气体在透过多孔结构通道时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多,透气度则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