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2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47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T’PHASE IN THE Al-Zn-Cu TERNARY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hase constitutes and phase compositions in the eight alloys designed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Al--Zn--Cu system have been determined after the homogenoustreatment and then equilibrium cooling to 20℃ by use of optical microscope, electronprobe micro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existed the T'phase in the seven alloys. Consequently, it was testified that the T' phase was stableat room temp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hase relationship was not locally rightfor the isothermal section of 20℃ of Al--Zn--Cu system of the ASM published in 1997.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Mn4+/TiO2、Ce4+/TiO2和Mn4+-Ce4+/TiO2光催化剂。通过考察掺杂离子的种类和用量对所得催化剂用于紫外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的影响,表明Ce4+/TiO2中Ce4+的适宜掺杂量为1.0%,Ce4+-Mn4+/TiO2中,当Mn4+的掺杂量为25.0%时,Ce4+的适宜掺杂量为0.50%,相应的脱色效率为92.39%和99.41%。当掺杂量适当时,四种催化剂用于紫外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次序为:Mn4+-Ce4+/TiO2 > TiO2>Ce4+/TiO2> Mn4+/TiO2。XRD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光催化剂均为锐钛矿型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3.
镧和钴掺杂纳米TiO2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Co^2+/TiO2、La^3+/TiO2+,Co^2+,La^3+/TiO2光催化剂。通过考察掺杂离子的种类和用量对所得催化剂用于紫外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得出La^3+/TiO2中La^3+的适宜掺杂量为1.0%,Co^2+,La^3+/TiO2中,当La^3+的掺杂量为1.0%时,Co^2+的适宜掺杂量为0.2%,相应的脱色效率为99.83%、98.79%。当掺杂量适当时,四种催化剂用于紫外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次序为:La^3+/TiO2〉Co^2+,La^3+/TiO2〉TiO2〉Co^2+/Ti02o XRD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光催化剂均为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4.
NiFe2O4隋性阳极的制备及其电解腐蚀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Fe2O3和NiO为主要原料,添加2%(按质量计)MnO2,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NiFe2O4惰性阳极。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测量了样品在冰晶石熔盐中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解腐蚀速率,并对其腐蚀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惰性阳极由NiO和NiFe2O4尖晶石两相组成,MnO2作为固溶体在尖晶石晶界处富集。电解腐蚀呈现出物理化学溶解过程,熔盐对试样的电解腐蚀首先要在晶界处发生反应生成更稳定的FeAl2O4相,而FeAl2O4相结构致密,冰晶石熔盐通过该相向NiFe2O4尖晶石晶粒内扩散速度减慢,从而降低了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备碳纳米管/液晶复合材料,合成了液晶单体1,4-苯二甲酸二-(4-羧基苯)酯,采用原位聚合法将其与1,6-己二酸、1,4-联苯酚、碳纳米管进行共聚,制备了不同配比的碳纳米管/液晶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碳纳米管在液晶基体中的分散以及复合材料的液晶性.结果表明,少量的碳纳米管可以在液晶中分散良好;液晶复合材料的液晶区间变窄,但没有改变液晶复合材料的液晶类型.  相似文献   
6.
商艳  李龙  丁桦 《轧钢》2007,24(1):10-14
通过对含Nb微合金钢控制轧制后,进行快速冷却+超快速冷却工艺的研究,得到了针状铁素体、板条马氏体及下贝氏体多相组织。实验钢在850℃终轧后,以高于50℃/s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到中间温度(600~550℃),空冷2~3s,之后采用超快速冷却至低温卷取。实验钢具有多相组织,屈服强度达到500MPa,抗拉强度明显提高,同时保证了强度和塑性的良好匹配,节约了生产时间。快冷与超快冷相结合的工艺为开发高强度微合金钢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子拉伸实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单辊搅拌冷却技术(Shearing-Cooling-Rolling,简称SCR)成形Al-3Mg-0.4Sc合金线材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经SCR成形的合金线材晶粒组织非常细小,Sc主要以初生Al3Sc粒子和次生Al3Sc粒子存在。初生Al3Sc粒子是在SCR成形中凝固形成的,作为非均质晶核细化合金晶粒。次生Al3Sc粒子是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沉淀析出的,有效钉扎位错和亚晶界,抑制合金再结晶。d5.9mm合金线材320℃时效2h的抗拉强度为425MPa,延伸率为19.8%。SCR成形Al-3Mg-0.4Sc合金具有较高强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SCR成形单辊剪切细化晶粒和初生Al3Sc粒子作为非均质晶核细化晶粒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细晶强化;2)适当热处理过程中沉淀析出的细小、弥散的Al3Sc强化相粒子的沉淀强化。  相似文献   
8.
焦万丽  张磊  姚广春 《铸造》2006,55(2):179-181
电磁场发生器是电磁分离的动力来源,分离器是金属熔体的载体,它们的参数直接影响到电磁分离的效果。文中以铝硅合金中的富铁相杂质颗粒为分离对象,利用流动试验研究了磁感应强度、分离通道截面形状和金属熔体回路尺寸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磁感应强度、采用平板型分离通道、增大金属熔体回路面积可以改善电磁分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材料科学技术学报》2019,35(10):2144-2155
Ni-Cu nano-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pulsed electroplating technique in the baths containing various amount of boric acid. Their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we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The addition of boric acid strongly influenc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i-Cu coatings. The coating with a grain size of 130 nm, obtained from the bath containing 35 g L−1 boric acid, shows the highest corrosion resistance.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low-valence Cu ion (Cu+) additions in nickel oxide,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oxygen ion vacancy density in the passive film to form a more compact passive film. The higher Cu+ additions and the lower diffusivity of point defects (D0)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more compact passive film on the coating obtained from the bath with 35 g L−1 boric acid.  相似文献   
10.
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实践分析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般性问题出发,分析了钢铁工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情况;阐述了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设计了多条钢铁工业生态产业链;提出了铁素高效利用、水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信息集成利用的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