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8篇
轻工业   2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婴儿时期人乳中复杂的脂质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及具有高采集命中率的顺序窗口采集所有理论质谱模式(sequential window acquisition of all theoretical massspectra,SWATH)对不同泌乳阶段人乳中的脂质进行鉴定及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泌乳阶段的人乳中共检测到229种脂质。根据“脂质代谢途径研究计划”中的分类,共检测到五大类物质:甘油酯类(glycerolipid,GL)主要包括24种甘油二酯和28种甘油三酯;甘油磷脂类(glycerophospholipid,GP)主要包括33种磷脂酰乙醇胺、21种磷脂酰胆碱、8种磷脂酰丝氨酸、13种磷脂酰甘油、10种磷脂酸和7种磷脂酰肌醇;鞘脂类(sphingolipid,SP)化合物共22种;甾醇脂类(sterol lipid,ST)化合物共10种;脂肪酸类及其衍生物(fatty acids,FAs)共4种。随着泌乳期的延长,GL、SP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而GP、ST、FAs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本研究实现了人乳中脂质的全面定性与相对定量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s,LTA)对体外培养的BGC-825胃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gNA表达的影响。方法:加LTA后24h、48h和72h分别收集细胞,MTT比色法测定1050;采用半定量-T&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ET-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nTERT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LTA作用于BGC2825细胞24~72h后,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与LTA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一定的相关关系(P〈0.05);同时细胞端粒酶的活性也随之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LTA抑制了胃癌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gNA的表达。结论:双歧杆菌LTA对BGC-823胃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的机理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E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温度及酶量对MTGase催化聚合WPC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为底物,探讨了不同的温度及酶量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聚合WPC对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TGase催化聚合WPC,在有还原剂DTT存在的条件下,酶/蛋白质比为10U/g左右时,25~45 ℃的反应温度范围内,可以获得质构特性较好的凝胶.酶/蛋白质比及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蛋白凝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益生菌干酪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 (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同时研究添加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07-300B、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1.0357的契达干酪消化前后的益生菌 活菌数及产生多肽的变化,从而明确消化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酪经消化后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 (P<0.05),其中添加两种益生菌的干酪抗氧化指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 力、ABTS+·清除率分别为(82.76±3.19)%、0.828±0.021、(44.84±1.36)%,较消化前分别增加了71.42%、 62.35%和51.69%;同时多肽质量浓度也显著增加(P<0.05),达到(2.80±0.02)mg/mL,较消化前增加了 39.30%,其中分子质量小于3 kDa的多肽抗氧化活性最高;而益生菌活菌数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消化前降 低了16.93%。由此可知,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干酪抗氧化活性的提高主要与消化后产生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有关。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抗氧化活性及菌体抗氧化相关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酸乳球菌的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活性较高菌株内与抗氧化相关的成分。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以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3种方法评价40株益生菌的抗氧化活性,选出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菌株分析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总巯基化合物(TTG)的含量。结果所比较的40株益生菌的抗氧化能力差别较大,既具有种属特异性,又具有菌株特异性;7株嗜热链球菌和11株乳酸乳球菌中的SOD活性最高[(平均分别为124.02U/mg(蛋白质)和107.10U/mg(蛋白质)]、2株双歧杆菌中GSH的含量最高(平均为311.03μmol/L细胞破碎液),所分析的菌株中TTG含量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菌乳酸乳球菌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其次是嗜热链球菌,所试验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最弱;SOD对益生菌的抗氧化起主要作用;GSH的存在因种属和菌株的不同而差别较大;TTG对益生菌的抗氧化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健康人的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乳杆菌,鉴定属种后构建一种能够快速鉴定未知属种乳杆菌的标准指纹图谱.首先通过形态学观察及K2O2酶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分得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所分得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该属内茵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从而准确鉴定所分得菌株.最后,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构建标准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健康人新鲜粪便中分离得到8株乳杆茵,经鉴定,其中4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为卷曲乳杆菌,3株为发酵乳杆菌.所得标准指纹图谱中试验菌株大体被分成4类,与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相吻合.通过传统方法可以从健康成人的新鲜粪便中分离得到乳杆菌,传统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将其准确鉴定到种的水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可以在种的水平上作为快速鉴定乳杆菌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姜瞻梅  吴刚  王静  田波 《食品科学》2008,29(3):298-300
建立了定量测定牛初乳IgG的免疫透射比浊法,确定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37℃,检测时间40min,浓度在0.07~0.75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准确性好,回收率高,与火箭免疫电泳法比较,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含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过去几十年,益生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选择和应用益生菌时,不仅要考虑益生菌的功能特性,安全性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方面.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益生菌的安全性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益生菌的安全性需要重新评价,新的益生菌菌种也不断地开发, 这些新菌种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安全性评价.目前我国需要完善对这些新菌种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的程序.本文综述了益生菌潜在的危险因素、转基因益生菌的安全性,安全性评价程序和国外如美国、欧盟、德国等国对益生菌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还原法理论为基础,以刃天青作为氧化还原试剂,研制原料乳细菌总数快速检测仪器.原料乳中一些成分影响刃天青的颜色变化速度,干扰测定结果.对溶解氧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其影响程度较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牛乳蛋白过敏儿童中主要过敏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牛乳蛋白过敏中主要过敏原的种类和含量.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儿童血清中的Ig水平.结果:血清中抗ás-CN、BSA和a-LG的特异性IgG水平与CMPA有关.特异性IgG4检测结果显示,a-Lg和BSA为主要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为ás-CN、CN、a-Lg都对CMPA有显著性贡献,ás-CN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B=-0.589),a-Lg的最小(B=-0.271).结论:a-乳球蛋白(a-LG)、ás-酪蛋白(ás-CN)、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可能为黑龙江省牛乳蛋白过敏儿童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