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5篇
无线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茚虫威在叶用莴苣中的残留行为,比较我国不同年龄、性别、地区消费者的急、慢性膳食风险差异。方法 结合茚虫威毒理学参数及规范残留试验数据,联合确定性、概率性模型量化我国40组消费人群的膳食风险。结果 建立了叶用莴苣中茚虫威快速、痕量分析方法,定量限为0.001mg/kg,保留时间为1.72 min;消解半衰期为0.90 d和1.70 d,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upervised trials median residue, STMR)和最大残留量(highest residue, HR)分别为1.06 mg/kg和1.42 mg/kg,低于国内外已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通过确定性模型评估10种登记作物中茚虫威的慢性膳食风险(acceptabledailyintake,ADI%,191.475%~496.503%)远高于可接受水平,其中叶用莴苣(ADI%, 22.543%~69.927%)占比11.29%~15.34%;通过概率性模型拟合茚虫威在P99.9百分位点下的急性膳食风险(acute reference dose,%A...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于气候系统内部的变化以及与外部因子(自然的与人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CO2等温室气体的释放,改变了大气的组成,驱使全球的气候变暖.据IPCC(联合国气候变迁小组)2007年报道,大气中的CO2体积分数已由1700年的280 μL/L上升到2005年的379μL/L,预计在本世纪末CO2浓度将加倍;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在过去100年(1906年-2005年)升高了0.74℃,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将升高1.1℃~6.4℃.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稻田水及土壤中五氟磺草胺残留分析方法,研究其消解动态和残留水平。方法在安徽、黑龙江及河南三地进行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并净化浓缩,再经QuEChERS前处理净化,Agilent HC-C_(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4%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结果在0.02~5mg/kg的添加水平下,五氟磺草胺在稻田水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8%~95.2%,相对标准偏差为4.0%~7.3%,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在0.02~2mg/kg的添加水平下,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2%~90.0%,相对标准偏差为2.8%~7.5%,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实验三地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五氟磺草胺在稻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12d和3.5~18d;8%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在三地水稻上以其推荐剂量的高值及其1.5倍剂量喷雾施药1次,在水稻收获期采样时测得稻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平均值均低于0.02mg/kg。结论由于气候、土壤类型等的不同,五氟磺草胺在安徽及黑龙江的消解半衰期存在一定差异,该研究为五氟磺草胺在水稻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螺螨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 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螺螨酯通过喷雾施药方式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水平及消解动态,制定螺螨酯悬浮剂防治苹果叶螨的安全间隔期。方法在北京、安徽及山东3地进行农药残留的田间消解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election capture detector,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添加水平为0.01~2 mg/kg范围内,螺螨酯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1.6%~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1.4%~4.2%;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在北京、安徽及山东3地试验中,螺螨酯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苹果中的半衰期为11~1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4.1 d。按照推荐高剂量及其1.5倍剂量施药1次和2次,在距末次施药间隔为30、40、50 d苹果样品中,螺螨酯的残留量均低于0.071 mg/kg。结论参照国际食品法典、美国及欧盟规定的螺螨酯在苹果上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均为0.8 mg/kg,在推荐施药条件下,采收间隔30 d之后的苹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农药残留及其纳米颗粒的毒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一军  陈瑞  刘承芸  李薇 《农药》2005,44(8):370-371,381
简述了农药施用后在环境中的残留及相应的毒性问题。在常用农药剂型中,有些农药的颗粒非常细小,甚至达到纳米水平,而纳米颗粒则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但农药颗粒的纳米效应对植物病虫草害的作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现今,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新的农药剂型不断问世,商业化“纳米农药”即将进入市场,然而,纳米农药能否大幅度提高药效以及是否真正绿色环保尚需严格的试验验证;相反,纳米农药由于其超细颗粒可能具有的纳米毒性继而引发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三唑类杀菌剂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杀菌剂品种,氯氟醚菌唑作为新型三唑类杀菌剂,目前已向全球50个国家和组织递交登记材料,其对于60多种作物病害表现出优异的防效和抗逆性。氯氟醚菌唑在弥补传统三唑类杀菌剂缺陷的同时,还降低了对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体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旨在对氯氟醚菌唑的化学合成、生物活性、生态毒性、环境行为以及代谢特征进行综述,以期对氯氟醚菌唑的合理使用与有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的报告中指出,最近的100年使全球地表温度平均增加了0.74℃,其中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幅较大,陆地区域的变暖速度比海洋快。据预测,伴随着温室气体CO2等浓度增加,全球温度会更剧烈变化,到21世纪末将增加1.1℃~6.4℃。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个体行为、种群及群落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变温动物昆虫,尤其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莠灭净在玉米生长周期内的残留特征,并全面评估其对我国居民的长期膳食风险,建立了莠灭净在玉米、玉米秆、鲜食玉米和鲜食玉米秆基质中的痕量分析方法。样本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2.0%~108.0%和1.3%~14.4%,定量限达0.001 mg/kg。在-20 ℃避光条件下,莠灭净在玉米、玉米秆、鲜食玉米和鲜食玉米秆基质中稳定储藏280 d,平均降解率为-1.3%~18.9%。莠灭净在玉米秸秆和鲜食玉米秸秆中的残留水平显著高于玉米和鲜食玉米(P<0.05),4种玉米产品中莠灭净的残留中值(STMRs)和残留最大值(HRs)分别为0.003~0.066 mg/kg和0.009~0.254 mg/kg。莠灭净在登记作物(玉米、甘蔗和菠萝)中的慢性膳食风险(ADI%)为0.09%~1.18%,其中城镇地区显著高于乡村地区,女性居民显著高于男性居民,2~6岁儿童群体的暴露风险最大(ADI%,0.83%~1.18%)。虽然莠灭净对我国膳食消费者风险可接受,但是考虑其在生态环境介质中的持久特征,需关注生物累积导致的风险放大,特别是儿童群体。同时,警惕玉米秸秆在饲用或农用时的高潜在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9.
膜片钳技术是研究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电生理学技术,也是从细胞水平探讨杀虫剂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杀虫剂的研制、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综述了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多种膜蛋白杀虫剂靶标(电压门控钠、钾、钙通道,氯通道,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通道,P2X通道,TRP通道)在杀虫剂毒性机理分析中的应用,为开发高效、安全的杀虫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前胸腺是昆虫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蜕皮激素(ecdysteroid)在昆虫的变态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油松毛虫幼虫(Duactatus punctatn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滞育和非滞育时期前胸腺的形态结构,对控制其发育过程中的内分泌机制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