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多孔聚氨酯泡沫对Penicillium sp.ZD-Z1菌进行了固.定化,在鼓泡床生化反应器中同时产酶降解壳聚糖,在30℃下pH5.0通气量为0.1m^3/h条件下,连续进行18批同时产酶降解试验,结果发弧壳聚糖酶活力和壳聚糖降解效率能保持稳定,每批产生的壳聚糖酶活力可达0.128U/mL(发酵液)以上,壳聚糖的粘均分子量可以降解到4ku以下,通过控制培养时间就可以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20172、28425、16448、5599,峰尖分子量17579、111583、111235、3351的壳低聚糖。利用酶法降解所得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在经初步的分离纯化后,经红外光谱分析后,壳聚稽在酶解前后主要峰位置没有变化——壳聚糖的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改变,这表明固定化Penicillium sp ZD-Z1菌产酶降解壳聚糖反应易于控制,不改变壳聚糖的化学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制备高品质壳低聚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制备米诺地尔固体脂质纳米粒,评价其质量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情况.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米 诺地尔固体脂质纳米粒,硬脂酸作为固体脂质,吐温80和司盘80作为乳化剂,用激光粒度仪测定 纳米粒的粒径和电位,用离心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用透皮扩散试验仪考察药物的体外 释放及透皮情况.结果表明:所得米诺地尔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422.2±10.2)nm,PDI 为(0.210±0.024),平均Zeta电位为(-31.29±3.20)mV,包封率为(66.34±1.42)%,载药量为 (8.12±0.23)%.此外,MXD-SLN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并适合经皮给药.因此,所得MXD-SLN 制剂性能良好,在局部用药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秋茄叶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考察大孔树脂纯化秋茄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DPPH自由基、还原力体系,检测了秋茄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PD722树脂纯化效果最佳,经最佳工艺条件纯化后,提取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可达77.48%.秋茄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和还原能力,EC50分别为21.8 μg/mL和1.09 mg/mL.HPD722树脂纯化秋茄叶总黄酮的效果显著,秋茄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电穿孔能量对药物经皮渗透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皮给药电穿孔技术是利用电穿孔脉冲作用在皮肤上,产生可逆水性电孔道,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速率。以往的研究都是高压脉冲,对实际应用造成困难。本文研究了电穿孔能量对盐酸丁卡因和萘普生经皮渗透速率的影响,探索低压电穿孔技术的途径。我们用120V,4.2J的方波电穿孔脉冲作用与雄性SD大鼠腹部皮肤,盐酸丁卡因经皮渗透速率比被动渗透提高5.1倍;用400V,37.6J的指数电穿孔脉冲作用与相同的大鼠皮肤,萘普  相似文献   
5.
TCDCANa的合成及抗菌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鹅去氧胆酸(CDCA)和牛磺酸为基本原料合成了牛磺鹅去氧胆酸钠(TCDCANa),以萃取和重结晶法提纯,收率63.4%,w(TCDCANa)≥92%,以TLC和IR法确定了其结构。并将牛磺鹅去氧胆酸钠与鹅去氧胆酸钠(CDCANa)进行了抗菌、抗炎和镇咳对比实验。药效实验结果为:TCDCANa和CDCANa均具有抗革兰阳性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分别为2.46±0.08cm和1.91±0.13cm),抗炎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9.1±25.4)%和(71.2±23.1)%,镇咳作用减咳率分别为(29.1±5.6)%和(18.2±6.8)%,牛磺鹅去氧胆酸钠与鹅去氧胆酸钠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药效实验表明,TCDCANa具明显的镇咳、平喘和抗菌作用,其作用强于CDCANa。  相似文献   
6.
在细乳液反应体系中,以阳离子型乳化剂稳定的纳米油滴为模板,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的界面水解-缩合反应制备Si O_2纳米胶囊,并将其用于装载姜黄素。采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Si O_2纳米胶囊的尺寸和形态;采用红外光谱和热失重测试研究了Si O_2纳米胶囊装载姜黄素的能力;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装载姜黄素的Si O_2纳米粒子的姜黄素缓释动力学。结果表明:细乳液法能高效地制备Si O_2纳米胶囊,其尺寸和壳壁稳定性能通过阳离子乳化剂和TEOS的用量调控;Si O_2纳米胶囊能高效地装载姜黄素,且对其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五谷米奶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发芽糙米、薏米、燕麦、黑米、小麦胚芽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理化及感官评定确定最佳五谷粉液配比为薏米33 g/L,小麦胚芽132 g/L,黑米3 g/L,发芽糙米132 g/L,燕麦66 g/L;经过液化糖化的对五谷粉液和牛奶比例最佳配比7∶3、接种量0.7~0.8 g/L,42℃发酵4~5 h,4℃后熟12 h。最终产品技术指标:可溶性固形物8.68°Bx;还原糖10.75 g/L;酸度33.08°T;γ-氨基丁酸(GABA)35.8 mg/100 g;蛋白质3.50 g/100 mL;脂肪2.03 g/100 mL。工艺简便可行,所得米奶发酵制品,酸甜适口,质地细腻。  相似文献   
8.
以线型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 (NIPAAm) 为原料,制备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互穿网络水凝胶.采用荧光显微镜、红外光谱等对凝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不同HPMC / NIPAAm配比(W/W)的水凝胶的温度敏感性、溶胀和退溶胀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另外,以5-氟尿嘧啶(5-FU)为目标化合物,研究了...  相似文献   
9.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察各种生理和病理等因素对PK的影响、特殊人群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等。近年来,PBPK模型在工业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监管机构也认可PBPK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积极指导作用。随着模型指导的药物研发的发展和普及,将PBPK模型与其他常用建模方法,包括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 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和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model-based meta-analysis,MBMA)相融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本文简介了PBPK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与PopPK、PK/PD和MBMA的融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孙青  孙建芳  李力  常会超  周权 《金属学报》2020,25(11):1242-1249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浓度,并考察单剂量五酯胶囊对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酸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采用简单的液液萃取法(LLE),以洛伐他汀为内标,选用Agilent Eclipse-C18(2.1 mm×150 mm,3.5 μm)为色谱柱,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5∶95,V/V)为流动相。采用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将1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灌胃给予辛伐他汀40 mg/kg,实验组先灌胃给予五酯胶囊内容物150 mg/kg(每粒含五味子甲素11.25 mg),15 min后,再灌胃给予辛伐他汀40 mg/kg,两组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时间点0.25、0.5、0.75、1.0、2.0、3.0、4.0、6.0、8.0、12.0 h于大鼠眼眶静脉丛采血约0.5 mL于肝素管中。通过Phoenix软件计算得到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中的辛伐他汀、辛伐他汀酸分别在5~5 0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辛伐他汀r=0.994 0,辛伐他汀酸r=0.994 54),最低定量下限分别为5 ng/mL,日内标准偏差与日间标准偏差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可达80%以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对照组与实验组),Cmax[(97±24) vs. (590±227) ng/mL, (385±137) vs. (1 322±502) ng/mL]、AUC0-t[(446±70) vs. (1 315±535) ng·h·mL- 1, (1 305±531) vs. (3 393±1 047) ng·h·mL- 1]、t1/2[(2.37±0.18) vs. (2.93±0.78) h,(2.39±0.43) vs. (3.44±0.80) h]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实验建立的LC-MS/MS法快捷、简单、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大鼠血浆中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测定;五酯胶囊对大鼠体内的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影响,提示临床两药联用可能会发生显著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