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13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根际微生物在间作模式下有效控制土传病害的作用和机理,综述了间作系统对于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介绍了间作作物组合、作物品种选择和间作方式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从养分和宿主感染位点竞争、生防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缓解以及植物诱导系统抗性四个方面总结了与根际微生物相关的间作抗病机理。最后,讨论了现阶段间作抗病研究的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探究复合菌的解磷作用。将4株解磷菌,假单胞菌LA、棘孢木霉LZ1、巨大芽孢杆菌EC3、沙雷氏菌LX1进行了组合,筛选出解磷效果最佳的复合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及复合菌组合方式等因素对复合菌解磷效果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复合菌分解低品位磷矿的条件。研究表明复合菌LA+EC3解磷效果最好,可溶磷质量浓度达到397.86 mg/L;蔗糖和硫酸铵分别为复合菌LA+EC3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先单菌培养再组合的方式解磷效果更好;复合菌分解低品位磷矿的最优条件为:复合菌接种量10%、蔗糖质量浓度10 g/L、硫酸铵质量浓度0.5 g/L、初始pH 5。结果表明,复合菌的解磷效果并不都优于单菌株,不同复合菌组合方式、初始接种量、初始pH、碳源和氮源对复合菌解磷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4.
黄雪薇  雷嗣超  涂芬  谢辰阳  李杰  杨芳 《食品科学》2021,42(21):111-118
在分析板栗壳黄酮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类型。采用醇提法提取板栗壳中的黄酮,并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冻干后得到的黄酮含量为(107.50±1.00)mg/g,提取得率为(5.66±0.05)%。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板栗壳黄酮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出8 种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对硝基苯酚法测定胰脂肪酶活力,分别考察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效果及不同反应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074 mg/mL,且使胰脂肪酶最适pH值向碱性偏移。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其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53.19 mg/mL。由此可见,板栗壳黄酮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胰脂肪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从宁夏某煤气化工厂生化反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3株煤气化废水降解菌,分别命名为R、X和Y。考察发现3株菌株均对煤气化废水有降解作用,其中菌株R降解性能最优,在30℃、160 r/min下降解72 h,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降解率分别为50%和46%。研究菌株R的降解性能与时间的关系,发现其对COD的降解在18 h后趋于稳定,对氨氮的降解在36 h后趋于稳定。对菌株R进行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菌株R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同源性达到99%。本研究筛选得到了具有应用潜力的优势菌株,为煤化工产业的污染治理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辣木籽中的油脂、多糖、多酚和黄酮类等主要活性物质以及所对应的提取工艺和辣木籽所具有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辣木籽的重点研究方向、综合利用及合理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将纳米银与非银材料结合制备银基纳米复合物,不仅能克服纳米银在口腔抗菌领域应用上的不足,还能通过银与非银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其抗菌活性,提高其在口腔临床应用的潜能。综述了近年来银/金属氧化物、银/碳材料、银/无机盐等纳米复合物在增强材料稳定性、提高抗菌活性、降低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其抗菌机理,并对银基纳米复合物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银基纳米复合物在口腔抗菌领域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辣木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药食同源植物。辣木叶是辣木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蛋白、黄酮、多糖和挥发油等)并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该文对辣木叶中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和药理功能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目前除了从管理上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对CRISPR与耐药性相关研究也在持续进行。CRISPR-Cas作为一种天然免疫机制,因为其独特的免疫作用机理,目前常被用以基因编辑、耐药性等方面研究。本文对CRISPR-Cas系统进行初步介绍,从其结构、原理以及目前的研究趋势对不同菌株间CRISPR系统与耐药性、毒力因素进行相关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提供耐药机制,为防治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苦丁茶为原料,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苦丁茶结合酚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苦丁茶结合酚进行吸附,以除去粗提物中的盐,并且研究其对淀粉消化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试验表明,苦丁茶结合酚最佳提取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8.5 mol/L、液料比43∶1(mL/g)、提取时间4.2 h,此优化条件下,测得结合酚含量为(29.8±2.0)mg/g;7 种不同类型的大孔树脂中,AB-8 大孔树脂对苦丁茶结合酚的吸附率和解吸率最高;苦丁茶结合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其半抑制浓度为1.90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性抑制,并且是非竞争性抑制类型,抑制常数Ki 为0.60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