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12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源性病原菌,指在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引入的病原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这些病原菌以食品作为载体进行传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某些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可能,而传统的控制措施抑菌效果有限,当务之急是寻求革新的食品杀菌技术。食品辐照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的冷杀菌技术,具有安全、无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关于辐照技术对食品中病原菌致死作用的系统描述相对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食品辐照灭菌的研究报道,综述了辐照技术的发展、辐照技术控制食品病原菌进展、辐照杀菌机制以及影响辐照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食源性病原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球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病原菌病事件频频发生,在我国,由于食物链中病原细菌污染及其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也屡见不鲜,不仅严重危害国民健康,而且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食源性细菌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本文将简要介绍食源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对在4℃和-20℃贮藏温度下接种于带鱼样品中的4株副溶血弧菌的失活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冷藏过程中,60d贮藏期内带鱼样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残活细胞数降低了6.55~8.22lgCFU,在起始20d内失活速度缓慢,平均下降速率为0.06~0.1lgCFU/d,在第25~35d内失活速度变快,平均下降速率为0.16~0.2lgCFU/d,而在第35~60d的平均下降速率为0.11~0.12lgCFU/d,不同菌株之间下降速度有所差异,其中菌株Vp06001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其它3个菌株(p〈0.01)。在-20℃冷冻过程中,在开始5d内下降速度最快(0.39lgCFU/d),在10~60d下降速度缓慢(0.027lgCFU/d),菌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应用线性模型、Weibull模型和Log-logistic模型对残活曲线进行了拟合,通过拟合方程计算分析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精确因子(Af)、偏差因子(Bf)、均方根差(RMSE)和相关系数平方(R2)4个评价参数,结果表明:在4℃冷藏过程中Log-logistic模型拟合的精确度显著高于线性模型和Weibull模型(p〈0.01);而在-20℃贮藏温度下Weibull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Vp的失活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鸡白痢沙门菌减毒活疫苗候选株SKLZΔspiC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疫苗株SKLZΔspiC与其亲体株S06004进行体外混合培养、体内共同感染,同时将重组质粒pMD20-spiC电转化导入疫苗株SKLZΔspiC,连续传至20代后,进行PCR及测序鉴定。结果在体外混合培养、体内混合感染条件下,疫苗株SKLZΔspiC均无法从野生株S06004获得靶基因spiC;疫苗株SKLZΔspiC无法从外源质粒获得靶基因spiC。结论疫苗株SKLZΔspiC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鸡白痢沙门菌减毒活疫苗候选株SKLZΔspiC对非靶动物(鼠)的致病性。方法采用鸡白痢沙门菌减毒活疫苗候选株SKLZΔspi C[1×10~7、1×10~9 CFU/(0. 1 mL·只)]及鸡白痢沙门菌S06004(Nal~R)[1×10~7 CFU/(0. 1 mL·只)],分别经肌肉注射和口服感染小鼠,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未感染)。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病理、体重、脏器内菌体载量、粪便排菌及脾脏细胞因子水平,分析鸡白痢沙门菌减毒疫苗候选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均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肝脏、脾脏、盲肠病理观察均未见任何病变,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鸡白痢沙门菌S06004(Nal R)感染组比较,减毒活疫苗候选株感染组小鼠肝脏、脾脏、盲肠内及小鼠粪便载菌量均降低。各感染组小鼠脾脏中炎性因子IL-1β、IFNγ、IL-12、IL-6表达量均较低,仅引起小鼠轻微短暂的炎症反应。结论鸡白痢沙门菌减毒疫苗候选株SKLZΔspiC对非靶动物(鼠)无致病性,符合公共卫生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镜对噬菌体裂解E蛋白介导沙门菌内外膜融合而形成的特异性跨膜孔道进行超微结构观察。42℃诱导携带温控表达质粒的重组鸡白痢沙门菌S06004(pBBR1MCS2-E)表达E基因以制备鸡白痢沙门菌菌影;样品经前处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重组鸡白痢沙门菌经温度诱导后,绝大多数发生裂解,在两极形成直径介于200~400 nm之间的跨膜孔道,细菌整体呈空泡状,并保持完整的外膜结构,但细胞表面发生明显的褶皱。本研究为噬菌体E蛋白裂解沙门菌制备新型灭活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猪肉加工、流通过程中主要食源性病原细菌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猪肉安全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源性病原细菌是猪肉安全的重点监测对象。选择猪肉加工、流通过程的主要环节,应用PCR技术对沙门氏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和大肠杆菌O157等主要食源性病原细菌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在所监测的6个环节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原菌污染,其中取内脏环节污染率最高,达49%;在监测的病原菌中,结肠弯曲菌的污染率最高,平均污染率为8.4%。取内脏、冷藏和销售环节是猪肉发生病原菌交叉污染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新疆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分型和耐药情况。方法 将62株食源性和1株羔羊脑炎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耐药性试验。结果 63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20个ST型,16个克隆群(CC),其中68.25%(43/63)属于谱系II,其余属于谱系I。优势ST型是ST8、ST9、ST121、ST87和ST378,优势CC群是CC8、CC9、CC1和CC121。对P、AM和OX1 3种抗生素耐药率达100%;对GM、MXF、E、QDA、LNZ、VA、TGC、RA和ICR 9种抗生素敏感率达100%;对FT耐药率61.90%,其中ST7、ST8、ST101、ST155和ST515对此次的3-4类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新疆单增李斯特菌分子型别呈多样性,耐药谱变宽,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LAMP检测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素(tlh)基因作靶标,优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体系用Bst DNA聚合酶催化,恒温反应60 min,产物分别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 I染色鉴定,对各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将新鲜菌液作10倍梯度稀释后进行LAMP和PCR反应,比较二者的敏感度;对32株食源性病原菌(包括分离于水产品的25株副溶血弧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标准株,大肠杆菌D5、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003、志贺氏菌B4、蜡样芽胞杆菌6330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4001和沙门氏菌50041各1株)进行LAMP扩增,验证其特异性;虾样品用菌液进行模拟污染,分析LAMP的可靠性。各参数最佳条件为:Mg2+浓度为3.6 mmol/L,dNTPs浓度为0.96 mmol/L,Bst DNA聚合酶用量为4.8 U,内外引物浓度比为8:1,最佳反应温度为63 ℃,时间为60 min;LAMP的检测限为1 CFU/mL,低于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特异性试验检测26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为阳性,6株非副溶血性弧菌为阴性;人工污染试验中检测限达1 CFU/mL,无假阳性。建立的LAMP方法操作简单且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产食品中副溶血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动物源性病原菌是引起人类疾病和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病原菌防控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指出了防控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动物源性食品病原菌防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