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55篇
电工技术   49篇
综合类   157篇
化学工业   435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167篇
建筑科学   263篇
矿业工程   76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237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2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01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7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国天然气管道“主干互联、区域成网”(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基础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天然气管网规模日益扩大、管道分支和气源增加,并且分布不集中、输送方向可变,使得输气方案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解决某些地域的供气紧张问题;但受现有站场和设备的限制,暂不能满足某些多线组合极限工况,使得“互联互通”的初衷难以全部实现。为了使得现有的各输气干线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可以满足更多的多线组合工况,在分析“互联互通”背景下M管网工况变化的基础上,研发了可以进行水力仿真和压气站方案制订的计算软件,并对3种极限工况下的不同输气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试算,进而基于试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网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经验证,软件计算误差满足要求;(2)在M管道某处增设压气站或在某些输气站场配置压缩机组;(3) M管网改进调整后,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多线组合极限工况,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输气方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全国天然气管网早日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15,(12):2182-2185
用三乙醇胺和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胺页岩抑制剂:三羟乙基乙基溴化铵。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三乙醇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优反应条件:三乙醇胺和溴乙烷摩尔比为1∶1.4,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0 h。产物经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为目标产物。采用线性膨胀率实验、粒度分布实验、页岩滚动回收实验等方法对三羟乙基乙基溴化铵进行了抑制性能评价,证明其抑制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川西低渗气藏单井地应力计算方法综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盆地新场气田是一个低孔低渗的裂缝性砂岩气田,储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需经压裂后才能投产,压裂后气井增加的产能与压裂的效果密切相关。提前认识储层当前地应力的特征,有助于压裂设计时确定裂缝产状、缝长、缝宽等参数,减少储层水力压裂改造的盲目性,降低中、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风险。通过大量测井资料的计算,确定了新场气田储层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综合采用微地震测量、岩石声发射资料、古地磁等岩心测试资料和水力压裂等多种方法进行交互验证,各种方法求得的地应力特征十分相近,说明利用测井资料求取储集层地应力原理简单,计算结果符合实际的地应力特征,是一种低风险研究计算储层地应力特征的方法,可以用于指导低渗透油气田的井网部署和储层的单井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4.
南海西部注水开发油田的注水井大都为大斜度、中深井,且具有注水量大,注水层数多,配注层温度高等特点,偏心配水和滑套笼统注水都无法满足油田注水要求。研制开发出适合于海上油田的同心集成细分注水工艺,该技术实现了在?177.8 mm套管里用?88.9 mm油管分6层段注水的细分注水工艺,最小卡距2 m并能进行产液剖面的动态监测。原吸水较少的层位注水量得到加强,原吸水量大的层位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油藏要求的"细到单一小层,控到水量随时调配"的目标。该技术在海上油田的注水开发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注水开发油田的注采平衡,保持油田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种确定化学调剖处理半径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化学调剖处理半径的确定方法存在误差大,无法满足现场需要的问题,利用平板可视模型,模拟研究了调剖剂在非均质油藏中的渗流特性以及调剖剂的分布形态,得到了处理半径与最终采收率增幅的关系。研究表明,处理半径为0.18~0.24井距时采收率增加幅度达到最大。在新疆L油田开展了现场试验,处理半径按0.2倍井距设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对注水井调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砂岩气藏水基欠平衡钻井逆流自吸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水基钻井液欠平衡钻开砂岩气层时,欠平衡压差往往并不能完全抵消岩石的自吸毛细管力,从而产生逆流自吸效应。这种自吸效应可能对砂岩气藏水基欠平衡钻井的储层保护效果产生影响,但目前与之有关的实验研究还很缺乏。为此,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模拟水基欠平衡条件,研究了砂岩基块孔隙逆流自吸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基欠平衡钻井过程的逆流自吸效应引起岩石气相渗透率降低,削弱欠平衡钻井的储层保护效果;欠平衡压差越小,逆流自吸作用越强,过小的欠压值不能起到欠平衡钻井保护储层的作用;随着逆流自吸时间延长、围压增加和黏土矿物膨胀,逆流自吸导致气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加剧;逆流自吸引起的气相渗透率下降速率可以表示成时间的幂函数。  相似文献   
7.
文昌13-1油田含水上升机理研究及挖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13-1油田综合含水已达60%,采油速度相对开采初期明显下降。为了保持油田合理的采油速度,提高经济年限内的最终采收率,对文昌13-1油田含水上升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因素、储层非均质性和采液强度是影响油井含水上升及开发效果的本质因素。针对海洋石油开采的特殊情况,以文昌13-1油田为例,研究了不同类型储层的含水上升规律,提出了卡层、提液、酸化解堵、堵水等降水稳油的挖潜措施。现场应用表明,挖潜效果良好,有效地延缓了油田含水的上升速度,为实现油田的均衡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电视监控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计算机信号采集系统。为了提高监控的范围和效果,云台控制器的优劣直接影响监控的范围和效果,因此对云台控制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系统采用串型通信,通过Modbus协议把控制信号输入单片机,经过对AT89S52单片机的编程,从而对八路继电器输出进行控制。系统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还可以方便的对镜头、防护罩的控制进行扩展,功能强大,可以广泛应用于电视监控系统中的云台控制。  相似文献   
9.
朱小梅  郭志钢  杨先凤 《计算机仿真》2012,29(3):176-179,226
研究提高软件可靠性预测精度问题,对软件可靠性研究已成为当前软件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传统的单一软件可靠性模型由于使用的技术及提取的信息有限,软件可靠性预测精度不高。为提高软件可靠性预测精度,在建立多种单一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样本点的多模型变权重组合模型。将多种预测技术有效地聚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在样本数据有限的情况下,不仅改善了样本内学习能力也增强了样本外的泛化能力,提高了综合预测精度。仿真验证模型无论在样本内还是样本外都较优于经过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SA-BP)及经过遗传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GA-LSVM),说明变权重组合模型是一种精度更高的软件可靠性失效数据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是监测深水表层钻井过程中井底当量循环密度(ECD)和循环温度的重要工具。通过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现场技术人员可以实时掌握井下环空压力、钻柱内压和温度等工程参数,进而了解和分析井下工况,为深水表层钻井作业和动态压井钻井技术提供指导。设计的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以ARM为核心,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随钻压力与温度的采集传输。完成的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抗振动和抗高温和低温的优点。监测装置已经在我国南海第一口深水井LW6—1—1井的领眼井中成功进行应用试验,验证了其在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条件下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可靠性,测量得的数据能真实反映钻井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