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7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我国膳食无机砷致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模型。方法 首先确立膳食无机砷导致的不同健康危害终点。根据我国人群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分别采用风险评估法和反事实分析法计算膳食无机砷暴露致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归因发病率、死亡率,结合疾病的伤残权重及病程等特点,构建膳食无机砷暴露致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模型。结果 人群终身持续经膳食暴露于1.41 μg/(kg?d)无机砷时,引起皮肤癌、膀胱癌和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0.135%、0.010%以及0.034%,死亡率分别为0.015%、0.004%以及0.138%。人群终身持续经膳食暴露于1 μg/(kg?d)无机砷时,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0.082%、0.025%。结论 疾病模型可用于计算食品污染物导致的疾病负担,对食品污染物的健康危害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8种多环芳烃(PAH8)联合暴露的大鼠肝脏毒性,利用基准剂量法(BMD)获得PAH8致肝脏毒性的基准剂量95%置信区间下限值(BMDL)。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按照0、10、50、250和1 000μg/kg·BW剂量的PAH8连续染毒30 d后处死大鼠,计算脏器系数,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测和油红O染色,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及肝脏TG、TC含量。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毒理学意义和剂量效应趋势的肝脏毒性数据,利用BMDS 3.2软件进行BMD分析,选择最佳拟合模型得到BMDL值。结果 1 000μg/kg·BW剂量组大鼠肝脏系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AH8染毒后部分大鼠肝脏出现细胞水肿、炎性浸润、脂肪变性等病理改变。10~250μg/kg·BW剂量组血清GSH-Px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1 000μg/kg·BW剂量组GSH-Px显著降低(P<0.001)。肝脏中TC含量呈现剂量效应趋势,1 000μg/kg·BW剂量...  相似文献   
3.
以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制备乳液,将天然高分子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构建阿拉伯胶(gum arabic,GA)或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与吐温80(T80)的复合乳液界面。采用逐层添加或混合添加的方式,调控界面组分的吸附次序,构建不同界面结构的乳液体系。采用体外模拟小肠消化模型和界面流变技术等手段剖析乳液界面结构对脂肪消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GA、WPI和T80形成的单一乳液体系,GA和WPI的界面弹性模量高于T80界面,黏弹性好。三者抗胆盐取代和延缓脂肪消化能力依次为GA<WPI<T80。在大分子GA或WPI与小分子T80形成的复合乳液体系中,由T80吸附占主导的界面,其延缓脂肪消化和界面抗胆盐取代的能力优于GA或WPI与T80共同吸附的界面结构。  相似文献   
4.
吴俊  姚平  高超 《食品科学》2013,34(5):260-263
对小鼠灌服不同剂量莲房原花青素(分别为20、50、100mg/(kg·d)),同时建立小鼠大强度运动训练模型,探讨莲房原花青素对力竭运动条件下小鼠组织与器官的保护作用。测试大强度运动后小鼠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血液学指标,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尿素氮(BUN)、肌酐(Cre)、血糖(Glu)、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肌肉和内脏器官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莲房原花青素运动组小鼠的骨骼肌与心肌病理切片。结果表明:与运动对照组相比,灌服莲房原花青素能够有效减轻大强度运动训练致小鼠组织的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对大强度运动训练小鼠的骨骼肌与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的退行性病变,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因此被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临床上通常将有软性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和地图样萎缩的AMD称作干性AMD,而将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或盘状纤维化的AMD称为湿性或新生血管性AMD.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乳化活性优异的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阿拉伯胶(GA)分子内复合物为乳化剂,通过高压均质制备稳定的共轭亚油酸(CLA)乳液,并对乳液粒径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CLA粉末油脂,研究了进风口温度和CLA浓度对粉末油脂包封率的影响,并对CLA粉末油脂的复溶稳定性、机械性能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复合乳化剂浓度为2%,进风口温度为130 ℃,CLA浓度为15%~25%时,包封率大于90%,粉末油脂分散均匀、复溶性好、法向应力Fn达到最大、耗氧速率0.005 μmoL/(mL·min)明显低于其他浓度下的0.01 μmoL/(mL·min)。通过乳化活性优异的WPI-GA分子内复合物制备出稳定的共轭亚油酸粉末油脂,提高了其稳定性,扩大了功能因子共轭亚油酸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小麦及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AFs)、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T-2毒素(T2)、HT-2毒素(HT2)、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菌素(FBs)、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腾毒素(TEN)及交链孢菌酮酸(TeA)等真菌毒素的全球污染情况进行Meta分析。方法 数据主要来自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结果 通过文献筛选,共纳入69篇文献22 308个样本。小麦及小麦粉中以上真菌毒素的全球总体污染率为58%(95%CI:51%~66%),其中,TeA为99%、TEN为88%、DON为85%、AFs为57%、ZEN为42%、T2为39%、AOH为30%、AME为29%、NIV为28%、HT2为25%、OTA为21%及FBs为16%;小麦及小麦粉中真菌毒素的全球总体污染水平为32.80μg/kg(95%CI:24.96~43.10μg/kg),DON在小麦及小麦粉中的含量最高,为317.53μg/kg,其次为TeA 117.37μg/kg及FBs 45.09μg/kg。DO...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阿拉伯胶(GA)分子内复合物进行热处理,旨在固化WPI/GA,使其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物颗粒并研究其pH稳定性。结果表明,当WPI/GA混合物浓度为1%,85℃加热15 min,可形成稳定分散的纳米复合物颗粒,并呈现出良好的pH稳定性。WPI/GA纳米复合物颗粒具有良好的乳化活性,1%浓度下的纳米复合物颗粒可制备含20%中链甘油三酯(MCT)的分散均一的水包油型乳液。结论:通过对WPI/GA分子内复合物进行热处理,使蛋白在聚集过程中与GA缠绕,形成稳定的WPI/GA纳米复合物颗粒,改善了WPI/GA分子内复合物的pH敏感性。并呈现出良好的乳化活性,为其作为纳米载体荷载功能因子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矽肺病预测组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矽肺是我国最为严重的职业病之一,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研究表明,矽肺与粉尘接触量、吸烟量、接尘时间等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基于各矽肺致病影响因子,分别利用指数平滑-神经网络ES-BP(Exponential smoot-hing-BP neural network)和模糊c均值聚类-神经网络FCM-BP(Fuzzy c-means clustering-BP neural network)组合模型对接尘工人未来是否患病以及患病年龄做预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ES-BP模型能结合原始工人接尘时间队列数据特点,从时间序列上对工人患病年龄进行预测;FCM-BP模型对数据预归类,能极大减小模型复杂度并降低网络训练时间.两种组合模型预测精度均高于BP单独建模预测精度,在工人患病年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目的探讨长期摄入过量氟对大鼠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自来水,氟离子浓度0.344 mg/L)、低氟组(5 mg/L)、中氟组(10 mg/L)和高氟组(20 mg/L)4组。分别在饮水染毒第2、4、8个月末每组处死雌雄大鼠各5只。称取甲状腺重量,在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总四碘甲腺原氨酸(TT4)、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的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4、8个月末,高氟组大鼠TSH明显降低(P小于0.05);氟染毒各组TT4和FT4水平在染毒2个月末均明显增加(P小于0.05),之后呈降低趋势;在染毒过程中TT3和FT3水平无明显变化(P大于0.05)。在染毒2个月末,染毒组大鼠甲状腺即出现增生小滤泡,胶质减少,少数滤泡变大,滤泡上皮细胞扁平;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滤泡增生更加活跃,滤泡腔变小,部分甲状腺还可见融合巨滤泡。结论长期摄入过量氟可导致甲状腺形态和功能异常,且暴露时间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