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杜仲活性成分丰富,主要含有黄酮类、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多糖类、多酚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等,且杜仲药理作用突出,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文章对近年来研究发现的杜仲中活性成分进行梳理,并对其保健功效及杜仲在食品中的开发利用状况进行综述,展开讨论,以期为杜仲的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常见红葡萄为原料,为控制自酿葡萄酒中甲醇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自酿葡萄酒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选择木质发酵容器,酒曲添加量1.0%,发酵温度24 ℃,发酵时间19 d,陈酿温度20 ℃,陈酿时间81 d为最佳酿造参数。在该酿造工艺条件下,研制所得自酿葡萄酒甲醇含量最低(281 mg/L),其他各项产品质量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并与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保守基因VP72和K205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 探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和方法的特异性、线性、灵敏性和重复性, 及其与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差异。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出限达到0.1 fg/反应, 在0.1~500.0 fg/反应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重复性变异系数均低于1%, 不与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发生交叉反应。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适用于猪肉及其制品中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肉类中11种鼠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萃取盐包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肉类中11种鼠药残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乙酸铵水溶液,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及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标准溶液在0.2~100.0 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方法定量限为0.1 μg/kg,回收率为60.2%~119.3%,相对标准偏差<20%。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肉及肉制品中鼠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鉴定自然发酵的安化茯砖茶中的金花菌,优化分离菌株在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的发酵条件,实现人工发酵制备安化茯砖茶。方法 以安化白沙溪茯砖茶为实验材料,经过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分离菌株的培养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DNA提取和PCR扩增、测序,以及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株人工培养后,以菌丝体干重量为考察指标,黑毛茶冲泡液为原始发酵液,对分离菌株的实验室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分离的单菌落经过比对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推测为谢瓦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实验室人工发酵条件确定为:发酵温度28 ℃,转速120 r/min,最佳碳源葡萄糖为90 g/L、氮源NH4Cl为7.5 g/L、无机盐CaCl2为5 g/L,装液量150 mL, 接种量为2.0 mL,发酵时间为6 d。优化后培养基中菌丝体干重量约为空白培养基组的20倍。结论 优化发酵培养条件后制得的发酵剂,可用于人工接种发酵安化黑毛茶,制备安化茯砖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安化黑茶中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catechin gallate,ECG]、咖啡碱(caffeine,CAF)、可可碱(theobromine,THEOB)、茶碱(theophylline,THEOP)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生产工艺的安化黑茶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类功能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 黑茶样品经90 ℃恒温水浴中浸泡提取后,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0 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70 nm 检测。并分析不同生产工艺黑茶中9种功能成分的差异。结果 在选择的分析条件下,黑茶样品中的9种组分获得了理想分离,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加标回收率在81.2%~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88%~7.61%。不同来源黑毛茶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类含量成分差异较大,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类成分变化大。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可用于黑茶中功能成分的定量分析,该研究为安化黑茶的科学拼配、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各类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状况,把控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方法:实验室靶向性采集610份可能含有丙烯酰胺的食品样品,涉及糕点、饼干、薯类食品、膨化食品等8类食品,依据GB 5009.20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进行检验。结果:有73个样品检出丙烯酰胺,检出率达12.0%,其中薯类食品、饼干、糕点等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丙烯酰胺污染,而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污染情况较为明显,检出率达47.5%,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1 315 μg/kg,具有较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结论:食品生产企业应控制丙烯酰胺的来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风险监测与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QuEChERS前处理净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黑茶中10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经QuEChERS净化,以TG-5 SIL 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酰胺类除草剂进行分析,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10种酰胺类除草剂在质量浓度0.001~0.500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1~0.002,0.002~0.008 mg/kg;平均回收率为80.3%~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0.9%~7.3%(n=6)。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黑茶中酰胺类除草剂的快速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光引发剂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QuEChERS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建立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光引发剂同时测定方法。食品包装样品经乙酸乙酯超声辅助提取后,使用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N-propyl ethylenediamine,PSA)、C18进行净化,再通过GC-MS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20种光引发剂在0.05~2.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0.2、0.4、2.0 mg/m2 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70.6%~11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2%~5.8% (n=6),检出限为0.01~0.05 mg/m2。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光引发剂残留量的快速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