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分析基因芯片法与常规检测法在食源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新鲜粪便,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基因芯片法进行病原菌的检测,对照组则应用常规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的检测。,观察比较两组的病原菌检测阳性率和检测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在98例患者中,观察组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出病原菌58例(副溶血弧菌9例,痢疾杆菌32例,沙门菌10例,大肠埃希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病原菌检出率为58.2%。对照组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出病原菌32例(副溶血弧菌5例,痢疾杆菌19例,沙门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病原菌检出率为32.7%。基因芯片法和培养法对病原菌、痢疾杆菌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基因芯片法用于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检测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快速检出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可以替代常规培养法对病原菌进行检测,在食源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基因芯片法在食源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并对影响多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方法选择180例临床表现符合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培养检测方法,实验组采用基因芯片法进行检测,对比2种方法的检出率、检测耗时以及检测灵敏度。结果实验组的检出率和检测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和检测灵敏度,对照组的检测耗时大约是实验组检测耗时的8.24倍。结论相比常规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法的诊断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在诊断食源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通过对单因素的χ~2和t检验,确定对食源性疾病有直接影响的多个因素。对影响食源性疾病的多个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次研究分析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人们的饮食卫生以及进食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15~2016年河北省6个设区市的市售牡蛎、海虹、血蚶样品中的诺如病毒进行连续一年的检测, 了解河北省贝类水产品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分离贝类水产品消化腺, 用蛋白酶K消化后进行前处理, 提取RNA, 用一步法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对河北省贝类水产品的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691份贝类样品进行检测, 其中仅检出GⅠ型阳性样品16份, 阳性率2.32%; 仅检出GⅡ型阳性样品22份, 阳性率3.18%; 同时检出GⅠ和GⅡ型的阳性样品4份, 阳性率0.58%; 总阳性率6.08%。2016年6~7月阳性率最高。沿海地区样品阳性率为内陆地区的2.35倍, 有统计学差异(χ2=8.58, P<0.01)。结论 河北省市售贝类水产品中部分存在诺如病毒污染, 需要加强对贝类水产品的诺如病毒污染检测和控制, 特别是沿海地区, 降低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腹泻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因芯片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建立与应用。方法对菌株进行预处理,通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etyltrime thylammonium ammonium bromide,CTAB)方法提取细菌中的基因组DNA并去除其中的杂质,利用提取的基因组设计引物序列和探针序列,设计完成后对致病大肠杆菌致病大肠杆就基因芯片进行杂交与洗涤,使用扫描仪对处理过的基因芯片进行扫描实现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在病原菌按不同程度稀释的情况下,与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检测方法相比,将基因芯片技术应用在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致检测中,能够明显的检测出荧光标记的病原菌。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更高,可以解决传统的致病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病原处于较低的感染状态时难以检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