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4篇
  免费   1657篇
  国内免费   910篇
电工技术   1312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688篇
化学工业   1204篇
金属工艺   392篇
机械仪表   1089篇
建筑科学   1629篇
矿业工程   879篇
能源动力   534篇
轻工业   534篇
水利工程   598篇
石油天然气   945篇
武器工业   117篇
无线电   11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85篇
冶金工业   523篇
原子能技术   76篇
自动化技术   350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602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893篇
  2012年   1058篇
  2011年   1120篇
  2010年   830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934篇
  2007年   1078篇
  2006年   895篇
  2005年   837篇
  2004年   697篇
  2003年   715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496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G-CNTs)/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采用四电极法研究了荷载作用下GCNTs/水泥净浆的电阻率变化,并分析不同G-CNTs掺量、加载幅度、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对电阻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G-CNTs掺量的增加,电阻率呈先减小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G-CNTs掺量由0.2wt%增加至1.6wt%时,电阻率下降51.8%;电阻率与温度呈负相关;G-CNTs掺量高于0.8wt%时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且电阻率变化率与应力应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1.2wt%G-CNTs掺量下试件的应力灵敏系数和应变灵敏系数分别为2.3%/MPa和291;G-CNTs/水泥净浆电阻率变化率幅值随着加载幅度增大而相应增加,其电阻率变化率曲线在不同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作用下均与应力-应变曲线一一对应,具有良好的压敏特性。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图像修复方法在处理大面积缺失或高度纹理化的图像时,通常会产生扭曲的结构或与周围区域不一致的模糊纹理,无法重建合理的图像结构。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推理注意力机制的二阶段网络图像修复方法。首先通过边缘生成网络生成合理的幻觉边缘信息,然后在图像补全网络完成图像的重建工作。为了进一步生成视觉效果更逼真的图像,提高图像修复的精确度,在图像补全网络采用推理注意力机制,有效控制了生成特征的不一致性,从而生成更有效的信息。所提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图像修复方法的结构相似性指数达到了88.9%,峰值信噪比达到了25.56 dB,与现有的图像修复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图像修复精确度,生成的图像更逼真。  相似文献   
3.
王彦君 《矿冶》2020,29(4):23-28
通过对紫金山东南矿段铜钼(金)矿床地质矿化特征分析,指出铜钼矿化带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的内外接触带,处于似斑状花岗闪长斑岩的上部,金矿化带赋存在表生氧化带的英安玢岩、隐爆角砾岩中。经过对矿石的组构特征、矿物生成顺序等特征分析,将矿床的成矿演化过程分为斑岩热液期、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期、表生氧化期三个主要矿化期次,进一步将斑岩热液期分为黑云母-钾长石化阶段、石英-绢云母化阶段、碳酸盐化阶段三个阶段;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期分为地开石化阶段、明矾石化阶段、硅化阶段三个阶段。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为例,经标本选取,观察虫体整体形态,绘制整体结构草图,电子显微镜观察局部、得到局部数字图像,分别建立虫体每一部分的高精度细节。把模型每部分拼装在一起组成整体模型,构建出了云杉八齿小蠹三维虚拟昆虫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了研究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制,采用失重法,宏观、微观腐蚀形貌分析,三维表面轮廓分析及电化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表征腐蚀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为FeOOH、Fe2O3、Fe(OH)3和Fe3O4;腐蚀速率随着腐蚀时间逐渐降低,腐蚀后期(72h)腐蚀速率降低50%;腐蚀初期以点蚀为主,点蚀坑通过横向扩展,逐渐发展为后期的均匀腐蚀,腐蚀表面形貌呈沟壑状;外腐蚀层对基体的保护能力很弱,Cr元素在锈层靠近基体的一侧偏聚使内腐蚀层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6.
张新建 《中州煤炭》2020,(2):14-19,24
针对煤矿“双重预防体系”如何落地生根问题,结合陈四楼煤矿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实用方法和“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经验,深入研究了“双重预防体系”的相关标准、风险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产生和发展机理、安全风险的有关辨识评估方法、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方法,分析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双重预防体系”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差别,总结出了“123456双重预防体系”这个囊括了事前安全风险辨识、事中隐患排查治理、事后安全现状评估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对夯实煤矿安全管理根基、促进矿井平稳有序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煤炭行业“双重预防体系”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The United Nations Watercourses Convention entered into force on 17 August 2014, following a long and complex journey that dates back to 1970 when the UN referred the matter to its legal arm,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This article follows the Convention through that long and turbulent road, examines its main provisions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delay of its entry into force. It concludes by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why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Convention should indeed matter.  相似文献   
8.
9.
李原园  李云玲  何君 《水利学报》2021,52(11):1340-1346,1354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需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指导,厘清问题、研判趋势、优化对策,支撑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水资源安全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面临形势基础上,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基本思路与战略路径,从保证资源安全、构建国家水网、强化供水保障、建设美丽河湖、改善水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和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期为完善新发展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战略,全面提高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research,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and colorimetric modeling of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was conducted for accurate color predictions. One‐hundred forty single‐ and double‐layered woven samples in a wide range of colors were produc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ir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three‐dimensional color prediction models, K/S‐, R‐, and L*a*b*‐based models, were develope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previous two‐dimensional models which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the three most accurate models for single‐layered woven structures.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was evaluated by calculating the color differences ΔL*, ΔC*, Δh°, and ΔECMC(2:1)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predicted colors of the samples, and then the error value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two‐dimensional models. As a result, there has been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color predictions of all models with a decrease in ΔECMC(2:1) from 10.30 to 5.25 units on average after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