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7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聚己内酯(PCL)为基体、2种难溶性药物布洛芬(BF)和双氯芬酸钠(DS)为模型药物,采用热熔挤出(HME)技术制备了2种载药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表征了药物在PCL基体中的分散形态,探讨了药物分散形态对其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熔点的药物BF以无定形态均匀分散于PCL中;而高熔点的药物DS仍以结晶形态分散于PCL中(药物颗粒直径约0.5μm)。在原药溶解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由于在挤出过程2种药物的分散形态不同,挤出产物中BF的释放速率明显快于DS。  相似文献   
2.
以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有机硅源,采用缓慢滴碱法与氯化铝合成了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CBHy C)。研究了该絮凝剂对于浊度、色度和双氯芬酸的去除效果,及制备时不同碱化度B、不同Si与Al摩尔比对其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BHy C除浊效果良好且优于传统聚合氯化铝(PAC),除浊能力随B、Si与Al摩尔比的提高而增强。该絮凝剂脱色效果良好,在弱酸条件下(p H=6.0)效果与PAC相当;在弱碱性条件下(p H=8.0)脱色效果优于PAC,并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该絮凝剂能有效去除典型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类污染物双氯芬酸,去除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制备可用于口腔局部用药的双氯芬酸钠速缓双释膜剂,并考察其质量特性.方法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速缓双释口腔膜剂,单因素法优化制备工艺条件,评价工艺优化后口腔膜剂的外观、厚度和耐折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桨碟法分别对口腔膜剂的药物含量和药物释放度进行评价.结果 双氯芬酸钠速缓双释膜剂光滑透明,无明显气泡,平均厚度为0.0...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法合成铁、铜掺杂MCM-41(Fe-Cu-MCM-41)介孔分子筛,并将其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双氯芬酸(DCF),以TOC浓度削减率表征矿化效果。研究了在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不同金属掺杂量、温度、初始pH值对DCF矿化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催化剂(MCM-41、Fe-MCM-41、Cu-MCM-41、Fe-Cu-MCM-41)对DCF的矿化效果。结果显示,Fe-Cu-MCM-41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对DCF的矿化率为79.2%,比单独臭氧氧化高出36.9%。以亚硫酸氢根为抑制剂考察臭氧氧化与催化臭氧氧化DCF的过程,表明DCF的矿化过程遵循羟基自由基氧化机理。本研究对拓宽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去除水中消炎药物污染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莉  倪莹莹  王慧  王文艳 《质谱学报》2015,36(3):237-242
建立了HPLC-MS/MS方法检测猪肌肉、肝脏及肾脏3种组织中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的残留量。样品处理以萘普生为内标,先经乙酸乙酯液液提取,后经甲醇沉淀,Eclipse Plus C18 柱(100 mm×2.1 mm×3.5 μm)等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采用ESI电离源选择性反应监测模式(SRM)对双氯芬酸及萘普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5~100 μg/kg浓度范围内,双氯芬酸钠在猪肌肉、肝脏及肾脏组织中的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各组织中的准确度RE及精密度CV均小于15%。该方法快速、有效、可靠,可应用于市场出售的猪肌肉、肝脏及肾脏中双氯芬酸钠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欧车前胶-g-聚丙烯酸/凹凸棒黏土/海藻酸钠(PSY-g-PAA/APT/SA)载药复合凝胶小球,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考察了pH敏感性和凹凸棒黏土含量对凝胶小球的包封率、载药率、溶胀性能和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介质为模拟胃液(pH=1.2)时,药物基本不释放;而为模拟肠液(pH=6.8)时,5h后累积释放率超过90%,复合凝胶小球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随着凝胶小球中凹凸棒黏土含量的增加,溶胀率和药物累积释放率均减小,表明凹凸棒黏土的引入可以减缓药物的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8.
制备双氯芬酸钾软膏并且应用Franz扩散池法测定其在不同测定温度和接收介质中的体外累积释药率,结果显示在测定温度为37℃、接收介质为磷酸盐缓冲液(pH=7.0)时软膏的累积释药率高达90%以上,透皮速率为2.08μg·cm-2·h-1,可以达到实验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2):107-109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联合活血祛瘀汤在胫骨骨折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6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祛瘀汤。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肿胀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7 d后,两组VAS评分、肿胀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联合活血祛瘀汤不仅可缓解胫骨骨折患者疼痛、减轻肿胀度,也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羟甲基丙烯酰胺(NHMAm)为共聚单体与壳聚糖(CS)制备形成了温度敏感和pH敏感的互穿网络(IPN)水凝胶Poly(NIPAAm-co-NHMAm)/CS;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特征,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并初步研究了水凝胶对药物双氯芬酸钠(DS)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明显的温度和pH敏感性,温度越高,溶胀度越小,释药越慢;pH越小,溶胀度越大;CS含量为0.6%时溶胀度最大。在NHMAm单体质量配比为8.7%时,水凝胶的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达到38℃,且此时对DS持续释药时间可达到24 h。水凝胶的释药动力学曲线符合修正的一级动力学模型。该水凝胶体系可通过改变NHMAm单体配比来调节温敏特性,是一种潜在的温度和pH双重敏感的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