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4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4篇
轻工业   79篇
水利工程   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氟虫腈是新一代苯基吡唑类杀虫剂,近年来关于氟虫腈的生态安全和健康风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有关氟虫腈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污染的报道甚少.实验以氟虫腈和铜为研究对象,以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采用双因子方差分析法研究氟虫腈和铜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联合毒性.单一毒性结果表明:氟虫腈能够引起胚胎、仔鱼的死亡,以及仔鱼脊柱弯曲.而铜离子对胚胎死亡及畸形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推迟胚胎的孵化.联合毒性结果显示:氟虫腈和铜离子对胚胎孵化的联合作用显著(p<0.05),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对胚胎死亡和脊柱弯曲的联合作用不明显(p>0.05),两者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为准确评价氟虫腈在实际环境中的复合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4):362-366
目的 通过对斑马鱼受精卵进行高铁环境干预,观察铁积蓄对斑马鱼幼鱼骨代谢的影响,探讨铁蓄积对于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25、50、100、200 mg/L)干预野生斑马鱼交配,收集鱼卵置于4个含相应FAC浓度的水环境中,每24小时予以更换含同样浓度FAC的水1次,同时设不含FAC为对照组,观察斑马鱼在不同铁环境下生存的情况。于第4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fica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检测相关成骨代谢的基因表达,比较和对照组基因组的成骨下游基因的差异,并测量幼鱼的铁含量及铁染色,观察铁含量变化;于第9天进行茜素红染色,比较与对照组的硬骨形态差异。结果 不同浓度FAC处理后,斑马鱼骨矿化面积成剂量依赖性降低,其中200 mg/L FAC组与对照组对比T值为40.567(P<0.01);FQ-PCT结果显示:相关早期表达成骨代谢的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斑马鱼成骨基因表达相比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染色结果显示:FAC组斑马鱼色素沉着变深,与对照组相比,100和200 mg/L两组的幼鱼铁含量升高[(21.5±3.4)μg/L vs.(12.5±3.6)μg/L,(22.8±2.9)μg/L vs.(12.5±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AC组硬骨染色变浅且肋骨及尾鳍未发育。结论 高铁环境下造成斑马鱼体内铁蓄积,使斑马鱼成骨基因降低,造成骨发育迟缓,矿化障碍。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库拉索芦荟花提取物诱导斑马鱼体内Tryptase分泌的水平,分析Compoud 48/80刺激产生Tryptase分泌量的抑制率,评估库拉索芦荟花提取物的抗过敏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芦荟花提取物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和0.4%时,能够显著抑制Compoud 48/80刺激产生Tryptase分泌量,证明库拉索芦荟花提取物在化妆品中具备潜在的抗过敏功效。  相似文献   
4.
5.
为进一步实现琼胶寡糖的高值化利用,探究琼胶寡糖(Agaro-oligosaccharides,AOS)对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AAPH)诱导损伤后斑马鱼的抗氧化作用及机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酸法制备的琼胶寡糖组分进行分析。优化建立AAPH诱导的斑马鱼模型,并以斑马鱼胚胎存活率、活性氧生成率和细胞死亡率评价不同浓度琼胶寡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琼胶寡糖主要由琼二糖(51.60%)、琼四糖(28.40%)和琼六糖(14.50%)组成,对斑马鱼胚胎添加琼胶寡糖浓度低于200 μg/mL时无致畸、致死毒性;琼胶寡糖(25、50、100 μg/mL)对最优AAPH诱导浓度(15 mmol/L)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斑马鱼模型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最优浓度100 μg/mL 琼胶寡糖能显著提高斑马鱼胚胎存活率(96.88%,p<0.05),显著降低AAPH引起的斑马鱼体内活性氧生成率(100.53%,p<0.05)和细胞死亡率(101.69%,p<0.05)。本研究通过斑马鱼模型首次揭示了琼胶寡糖可通过清除体内大量活性氧生成和阻止细胞死亡损伤的抗氧化机制实现提高其体内抗氧化活性,为其作为保健功能食品等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标(GB)的检测方法,对生长过程中池塘养殖胭脂鱼幼鱼鱼体与蛋白营养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体组成中,29月龄幼鱼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与5月龄无显著差异(p>0.05),17月龄最低;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是17、29月龄幼鱼含量最高,29、17月龄最低.肌肉百分含量和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以及灰分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水分含量却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肌肉氨基酸总量中,29月龄的最高,17月龄的最低.41月龄幼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且与29月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龄幼鱼均是Glu含量最高,其次是Asp,含量最低的为Cys.17、29、41月龄幼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Leu、Thr、Thr和Val,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5.38、68.19和69.04.综合各项指标,29月龄幼鱼蛋白营养高于17月龄和41月龄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羊栖菜褐藻糖胶(SFPS)对2, 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AAPH)诱导氧化应激斑马鱼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检测SFPS对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及1, 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及验证SFPS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优化AAPH诱导斑马鱼氧化应激模型,并分别以三个表型指标胚胎存活率、卵黄囊大小和心跳速率以及斑马鱼体内细胞死亡率和活性氧(ROS)生成率来评价SFPS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SFPS主要由75.30%±1.77%的总糖、21.39%±1.07%的硫酸根,1.78%±0.19%的蛋白质以及1.47%±0.02%的多酚组成,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59、0.69 mg/mL。此外,SFPS在50~200 μg/mL范围内对斑马鱼胚胎无毒性,并对AAPH诱导引起的斑马鱼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型。其中,在最优浓度200 μg/mL显著提高斑马鱼胚胎存活率(100%,P<0.05), 显著降低心跳速率(101.37%,P<0.05)和卵黄囊大小(111.80%,P<0.05),对斑马鱼体内细胞死亡和活性氧生成的抑制率最高分别可达70.55%和50.68%。结论:SFPS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对AAPH诱导氧化损伤的斑马鱼表现出优越的体内抗氧化能力及氧化损伤修复能力,这表明SFPS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保健食品及化妆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阳性对照,建立斑马鱼幼鱼脂肪肝毒性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BP)肝毒性危害识别。方法 分析DEHP和DBP暴露后斑马鱼肝脏脂肪信号强度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靶基因CD36的表达,初步构建斑马鱼幼鱼肝毒性模型;基于此模型对BBP进行肝毒性评价,此外采用肝脏表达绿色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幼鱼进行肝密度分析、甘油三酯(TG)定量检测以及成鱼肝脏病理检查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应用基准剂量法(BMD)推导关键效应点。结果 DEHP、DBP表现出极显著诱发脂肪肝风险(均P<0.01),显著上调CD36相对表达量(P<0.001,P<0.05),提示造模成功。BBP(0.000 012 5%、0.000 025%、0.000 05%)诱发斑马鱼幼鱼显著的脂质沉积(P<0.05,P<0.001,P<0.001)、显著影响密度(P<0.05,P<0.01,P<0.01)、显著增加TG蓄积(P<0.05,P<0.05,P<0.01)、上调CD36基因表达。此外,BBP(≥0.000 012 5%)诱发斑马鱼成鱼肝脏部位脂质空泡形成、空泡间隙和数量减少,提示BBP具有明显的肝毒性。关键效应为肝脏脂肪信号强度(S),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为0.013 mg/L。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通过肝脏脂肪信号强度来识别塑化剂肝毒性的斑马鱼幼鱼模型,结合基准剂量法进一步为塑化剂肝毒性危害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
为研究斑马鱼Danio rerio对不同色温光源的选择及趋光反应,采用了暖白光(3122 K)、中性光(4021 K)和冷白光(6567 K)3种不同色温的光源,采用水平光梯度法,在实验室环境下研究了白色光源光照环境对体长2.5~3.5 cm斑马鱼趋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斑马鱼对3种色温的瞬时反应强度为暖白光组(5 s)>冷白光组(15 s)>中性光组(25 s);斑马鱼区域分布数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近光区较高、过渡区较低、弱光区较低、远光区较高的"U"形分布,3种色温情况下出现"U"形分布的时间分别为3、2、4 min;短时间曝光(1 min)内斑马鱼对3种色温光照环境的敏感程度为中性光组>冷白光组>暖白光组;长时间曝光(30 min)内斑马鱼正趋光性最强,其中,暖白光组第30 min时趋光指数为+0.127,中性光组第30 min时为+0.04,冷白光组第25 min时为+0.113,即暖白光组>冷白光组>中性光组。研究表明,斑马鱼对暖白光光照环境更为敏感,但相较于中性光和冷白光快速反应式的趋向性,暖白光的适应过程表现为缓慢的趋向性,且为稳定的正趋光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1)
为了研究RPL11/MDM2/P53信号通路在鱼类低温胁迫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利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定量技术,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马鱼Danio rerio两种抗寒能力不同的鱼类鳃RPL11/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低温胁迫下,罗非鱼鳃中RPL11和P53蛋白表现出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但斑马鱼鳃中P53蛋白开始增加的时间点晚于罗非鱼;罗非鱼鳃中mdm2转录表达量在8℃、6 h后显著升高(P<0.05),表明mdm2表达量升高可能活化P53;8℃、6 h后P53下游靶基因bad和p21在罗非鱼鳃中出现表达量升高的情况,这与罗非鱼中6 h时P53蛋白表达量升高是一致的,但在斑马鱼中p21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大。研究表明,低温能诱导罗非鱼中与凋亡相关的RPL11/MDM2/P53通路中相关蛋白的变化,并且这种表达变化模式与耐低温能力较强的斑马鱼不同,这种物种差异性的基因表达模式可能是不同鱼类低温耐受能力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