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59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129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140篇
矿业工程   19篇
能源动力   35篇
轻工业   80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323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2.
3.
4.
倪跃 《葛洲坝集团科技》2006,(1):F0002-F0002
葛洲坝集团在中国首座长距离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主体结构工程之一的港桥连接段颗珠山岛的开山填海、海堤南侧防浪墙及附属工程施工中,克服海上施工“风、雾、潮”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海域情况,推出了“高潮位、低潮位交差作业”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6.
东海西湖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西湖凹陷不同时期断裂,褶皱构造组合特征分析了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利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及其两侧深凹区油气主要成藏期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了应力场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构造应力是本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在中央背斜带及邻区,油气主要向应力低值区运移聚集;中新世晚期,NNE向断裂相对封闭,WNW向断裂相对开启。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近3×10~4km地震和13口探井及其它地球物理、地质等方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东海盆地西南部与盆地其它部分在发育演化、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方面差异甚大。 盆地西南部(杭州湾—冲绳岛断裂以南地区)发育演化经历了断陷—坳陷—隆起—铺盖四个阶段。始新世末期的隆起在研究区演化史上有15~20Ma的沉积间断、剥蚀。这段历程,盆地其它部分未曾经历。其次是区内始新世末期抬升运动,致使始新统及以下老地层受剥蚀,仅始新统最大剥蚀量达1000m,这是盆地内绝无仅有的。第三是第三纪以海相沉积环境为主,特别在始新世,为海侵高潮,海城宽阔达8000km~2,这时盆地东北部正接受陆相沉积。研究区中部(北东向)可能存在超压泥岩及多套生油岩系,应为有利生油气区。研究区可能是盆地最有油气远景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东海平湖油气田八角亭构造储层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海平湖油气田八角亭构造储层岩性及含油气性与波阻抗相关性较差的资料特点,研究探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储层反演方法与流程,并对储层空间分布进行了预测,从而为该构造的储层评价与储量计算工作奠定了基础,并为波阻抗与岩性相关性较差条件下的储层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9.
东海陆架盆地分成东西两个拗陷带,而南北又各显差异。在拗陷的形成和发展、沉积相演化等方面各具特色。反映在成油气藏层系、局部构造类型上都有所不同,因而重点勘探目的层也各异。凹陷及其凹陷所夹持的低隆起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区。东海盆地无论是自营勘探还是对外开放合作勘探油气,都是一个已准备就绪的重要的后备战场。  相似文献   
10.
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是综合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的技术之一 ,它首先通过计算获得多种地震属性 ,综合分析找出对储层油气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 ;然后收集油气井与非油气井的井旁道地震属性 ,组成学习样本并进行神经网络学习 ;最后利用学习结果对储层进行油气预测。该技术在东海某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 ,振幅统计类和复数道统计类地震属性是对该地区储层油气最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可以作为东海地区储层油气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