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1篇
  免费   755篇
  国内免费   264篇
电工技术   70篇
综合类   336篇
化学工业   3392篇
金属工艺   320篇
机械仪表   78篇
建筑科学   256篇
矿业工程   131篇
能源动力   140篇
轻工业   278篇
水利工程   44篇
石油天然气   276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3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12篇
冶金工业   204篇
原子能技术   57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7):9330-934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densification on th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in fused silica under Vickers indentation by both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and experimental tests. A refined elliptical constitutive model was used, which enables u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evolution of yield stress under pure shear and elastic properties with densification. The densification distribution was predicted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s.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indentation stress fiel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itiation and morphology of various crack typ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orderline cracks was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asymmetry of the densification distribution and elastic-plastic boundar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cracking behavior. Under the Vickers indentation, conical cracks have the largest penetration depth. When these cracks emerge from a region far from the impression, they extend with constant radii to form circles on the sample surface. Otherwise, they tend to be initiated at the centers of the indenter-material contact edges before propagating towards the impression corners with increasing radii. Therefore, the borderline cracks consisting of successive partial conical cracks can form at a low load and makes them the first type of crack to appear.  相似文献   
2.
在薄层复合膜(thin-film composite membrane, TFC膜)中引入无机纳米颗粒,形成薄层纳米复合膜(thin-film nanocomposite membrane, TFN膜),近几年作为反渗透膜开始应用于水处理研究。但是无机纳米颗粒在TFC膜中的性能的不稳定性和膜的机械强度等变成了突出问题。合成制备了粒径约为110 nm修饰羧基的介孔氧化硅球状纳米颗粒(MSN—COOH),并将其成功地化学键合在TFC膜的表面功能层交联网络中。与TFC膜相比,键合有MSN—COOH的TFN膜,水通量提高了56.2%,保持高脱盐率;由于单分散介孔纳米颗粒表面亲水官能团的引入,使膜表面的亲水性有很大程度提高,单分散介孔纳米颗粒在基体中的有序排列,使膜表面粗糙度降低,提高了膜的抗污染能力。与普通TFN膜相比较,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柔韧性,可以在长时间高压过滤操作下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徐彦芹  秦钊  王烨  曹渊  陈昌国  王丹 《化工学报》2020,71(10):4783-4791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通过共缩聚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MCM-41)。首先对其氨基修饰,再通过有机合成接枝—R基团(—R:—CHO、—OH、—CH3、—COOH),制备得到Me-Ph-NH-MCM-41、OHC-Ph-NH-MCM-41、HO-Ph-NH-MCM-41、HOOC-Ph-NH-MCM-41四种不同的药物载体。利用FT-IR、Zeta电位、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NH2-MCM-41改性成功。以罗丹明B(RhB)为模型进行载药性能测试,并考察了此释药系统在模拟不同pH的体液下的敏感释药行为,同时探究了不同—R基团对释药的影响。结果显示,四种载体在中性条件下几乎不发生药物释放,通过改变环境体系pH可以有效控制药物释放,其释药行为可以用Korsmeyer-Pe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实验表明,释药量:RhB@HOOC-Ph-NH-MCM-41>RhB@OHC-Ph-NH-MCM-41>RhB@HO-Ph-NH-MCM-41>RhB@Me-Ph-NH-MCM-41,不同—R基团的药物载体的pH响应性不同,其中RhB@HOOC-Ph-NH-MCM-41释药量在pH=1.2时可达57.87%,在用于药物智能控释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5.
6.
7.
聚烯烃催化剂硅胶载体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适用于聚烯烃催化剂的硅胶载体,为减少颗粒的聚集,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一种表面活性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测定(BET)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法对制备的硅胶载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在制备硅胶载体过程中原料硅酸钠溶液的浓度、溶液pH以及焙烧温度对产物硅胶载体的物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钠溶液的浓度影响硅胶的初始粒子的大小,溶液pH直接影响硅酸钠的水解速率,焙烧温度影响硅胶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当硅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2mol/L、溶液pH为8-9、反应温度为70℃、焙烧温度为700℃时,硅胶载体的BET比表面积为242.22m2/g、最可几孔径为16.45 nm、堆密度为0.492 1g/mL,与进口硅胶(Silica Gel 955)的物理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8.
新型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纳米S iO2颗粒表面引入羟丙基氯活性基团,得到功能化S iO2颗粒,再将羟丙基氯化的S iO2颗粒交联固定在壳聚糖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纳米S iO2杂化材料(简称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热重(TG)分析研究杂化材料的热性能;考察了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和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能力。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微粒为纳米尺度的无机S iO2加强化的微粒,S iO2颗粒分散在材料中,形成均匀的表面;TG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的热性能有所提高;沉降实验测得壳聚糖和杂化材料作为吸附剂的沉降时间分别为130.3,68.5s,表明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比壳聚糖的沉降速率快了近一倍;杂化材料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量分别可达到0.289 3,1.445 6mm ol/g。  相似文献   
9.
10.
气相二氧化硅生产现状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气相二氧化硅国内外生产状况,根据气相二氧化硅在涂料方面的应用特点及主 要技术关键的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