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6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25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由氧化铅与冰醋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碱式醋酸铅,碱式醋酸铅在一定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铅,再经沉淀、抽滤,制得结晶产品。探讨了溶液pH、反应温度、二氧化碳流量、水中的杂质、总铅质量分数等对碱式碳酸铅结晶的影响,得出了制备碱式碳酸铅的最佳工艺条件:pH=6.5时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反应温度25~30℃,二氧化碳流量控制在0.5~3L/min,把河水或自来水经过离子交换处理,溶液中总铅质量分数控制在2%~5%。  相似文献   
2.
三盐基硫酸铅的生产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学增 《山东化工》2003,32(4):12-13,16
介绍了氧化铅法中硝酸铅法生产三盐基硫酸铅两种生产工艺 ,对氧化铅法中硫酸的加入量、酸度、温度、时间等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条件 ,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简单对比  相似文献   
3.
采用提拉法和电沉积法制作Ti/SnO2 Sb2O3/β-PbO2阳极,通过SEM扫描、XRD分析和极化曲线测定表征具有良好结构和催化性能.利用该电极氧化异噻唑啉酮水溶液,研究运行参数(电化学氧化时间、电流密度和水溶液pH值)的变化对异噻唑啉酮和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降解效果的影响,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异噻唑啉酮水溶液初始浓度200 mg/L、电流密度15 mA/cm2、电化学氧化180 min时,异噻唑啉酮、CODcr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和43%.通过紫外光谱图分析了异噻唑啉酮氧化过程为先开环,再生成低分子有机酸,最后矿化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4.
试金分析是指从含金的矿石中或铜、铅阳极泥中,以火法、酸溶为主分析其中含金量克/吨。其程序分为五步:1。采矿样、破碎、细磨、过筛、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取两份分别放在相同编号的黏土坩锅内,同时加些造渣熔剂一炭酸钠造渣和还原用的Pb2O3(黄色粉末状俗称密陀僧)混合后再插一根细铁棒,等待装炉。2.将装好的物料放在高温马弗炉内熔化,达到Pb2O3还原为金属铅,其他非金属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均进入熔融的液态废渣中。由于分散的三氧化铅在还原过程与不易氧化的金银合金有“亲合力”,因此矿物中分散的金银、全部以分子状态熔解在液态铅中。此时从马弗炉中用铁钳取出坩锅,一方面用小铁钳夹住残剩的铁棒在液态熔液中来回搅动几次,  相似文献   
5.
经过1300℃高温、20余个h的烧制,一批带有湖蓝、胭脂、赤金、烟雨等釉变效果的稀土釉陶瓷出炉下线。产品个个晶莹剔透,散发着柔润的光泽。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用稀土代替了传统添加物氧化铅、氧化镉等有害物质,将稀土抗菌技术融入传统陶瓷产品,细化晶粒、改变晶界分布,使安全无毒的轻稀土元素在陶瓷釉中发挥神奇作用,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达99.9%,抗病毒活性率达93%。  相似文献   
6.
以钛片为基底,Sn O2+Sb2O5为中间层,自制氧化铅电极用于苯酚的电化学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电极具有良好的苯酚去除效果:在室温为15℃,电极间距为15 mm,电流密度为16 m A/cm2,苯酚溶液p H为6.3,导电介质Na2SO4浓度为0.25 mol/L时,电解300 m L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4 h后去除率可达91.89%。研究降解过程中苯酚初始浓度、p H、导电介质、电流密度、电极间距等因素对苯酚降解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苯酚降解影响较大的初始浓度、p H、电流密度3个因素优化,通过响应曲面分析交互影响和单因素影响,结果表明,三者交互影响不大,苯酚初始浓度影响最大,p H影响最小,与单因素影响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氧化铅生产线监控系统的硬件组成,组态软件的功能及控制策略的实施。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安全、可靠,实时性好,完全满足生产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氧化铅纳米棒的简单方法.实验中所用的电解液是混有氧氯化锆和三氯化钛的硝酸铅溶液,采用不锈钢片作为阴极和基底.在室温下,由直流电源供电,通过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在不锈钢片基底上沉积产物.氧化铅纳米棒的产生与电流密度有关,通过讨论,得出生成氧化铅纳米棒的最佳电流密度大小.用SEM、TEM、EDS和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铅纳米棒是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9.
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出氧化铅纳米棒,用SEM、TEM、EDS和XRD研究其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实验过程中发现电流密度是影响氧化铅纳米棒生成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氧化铅纳米棒的最佳电流密度是30mA/cm^2,所制备的氧化铅纳米棒是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修订现行直接法氧化锌国标分析方法中铅、铜测定存在的问题,在水口山矿务局分析测试中心拟订的直接法氧化锌国标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直接法氧化锌中氧化铅(铜)量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仪器的工作条件及改变铅(铜)系列标准溶液浓度的办法,新方法更具科学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