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5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390篇
电工技术   44篇
综合类   248篇
化学工业   594篇
金属工艺   511篇
机械仪表   88篇
建筑科学   526篇
矿业工程   365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103篇
水利工程   139篇
石油天然气   283篇
武器工业   29篇
无线电   1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8篇
冶金工业   169篇
原子能技术   40篇
自动化技术   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靶面激光光斑尺寸原位测量的方法。从高斯光束的横向光强分布特性出发,建立了激光烧蚀斑半径与辐照激光能量、光斑尺寸、烧蚀阈值间的关系式,模拟分析发现辐照激光光斑尺寸对烧蚀斑半径随辐照能量变化曲线有较大影响。对于脉宽为2 ms,波长为1064 nm的激光,实验测量了不同能量激光辐照下相纸烧蚀斑半径,并用推导出的关系式拟合测量数据,获得了靶面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同时,也测量了不同位置处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对高斯光束束腰位置和样品烧蚀阈值的光斑尺寸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结果可靠,简单高效。该技术可以为高能激光与固体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和激光加工等应用领域中实现简单方便地测量靶面光斑尺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小传统的最差情况设计方法引入的电压裕量,提出了一种变化可知的自适应电压缩减(AVS)技术,通过调整电源电压来降低电路功耗.自适应电压缩减技术基于检测关键路径的延时变化,基于此设计了一款预错误原位延时检测电路,可以检测关键路径延时并输出预错误信号,进而控制单元可根据反馈回的预错误信号的个数调整系统电压.本芯片采用SMIC180 nm工艺设计验证,仿真分析表明,采用自适应电压缩减技术后,4个目标验证电路分别节省功耗12.4%,11.3%,10.4%和11.6%.  相似文献   
4.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深层煤层气地质理论。通过解剖分析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和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深层"超饱和"煤层气井的试气/生产动态,估算原地游离气的含气量,分析了深层"超饱和"煤层气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①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储层中除吸附气外,还含有原地游离气,用常规试气方法可直接获得气流,煤层气的产出不明显依赖于排水降压;②埋藏超过一定深度,在煤阶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煤的吸附能力将随埋深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煤层中吸附气的饱和度有增加的趋势,在达到吸附饱和后,出现原地游离气并形成"超饱和"煤层气,盆地深层具有"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优势条件;③由于地温梯度和压力梯度的不同,不同盆地"超饱和"煤层气出现的临界深度不同,异常高压和异常高热流可以降低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临界深度;④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开发具有大大缩短见气时间、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和累积产水量低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5.
低温低渗透砂岩油藏窜流大孔道深部封堵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用堵剂为高强度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交联凝胶SAMG-1,由<6%淀粉、4.5%-5.5%丙烯酰胺、0.003%-0.006%交联剂组成,35℃成胶时间受淀粉和交联剂用量控制,为18-20小时以上,成胶前黏度-100 mPa.s。该堵剂具有长期稳定性,在储层岩心中注入深度15 cm的堵剂,在35℃候凝48小时后及老化90天后,封堵强度分别为0.61和0.59 MPa/cm,封堵率分别为98.6%和98.1%。该堵剂优先进入高渗层,注入0.5 PV并成胶后,2组双填砂管组成的模型低、高渗管渗透率保留率分别为68.4%、0.7%和69.4%、0.0%。吉林扶余油田西一区+15-8.2区块有水井6口,油井13口,含水率达91.5%,注入水最快在5天内到达油井。报道了该区块整体深部调剖封堵窜流通道的情况,详细叙述了+15-9.2井施工中通过注入压力和井底回压控制注入流量,使堵剂陆续进入原生和次生孔道的工艺作业,该井设计注入堵剂92 m3。6口水井整体调剖后,油井产液量差别减小,产油量增加,有效期已超过了9个月,共增油843 t,含水平均下降3.87%。图7表1参8。  相似文献   
6.
原位插层聚合制备PVC/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采用氯乙烯单体直接插层到蒙脱土中进行原位插层聚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并用小角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得的PVC/蒙脱土(MMT)复合材料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In order to develop a new type of contact cable with high strength and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u-Cr alloy series were selected as materials and Cu-Cr alloy castings were produced by means of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continuous casting (DSCC)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brillar strengthening phase, 13-Cr, orderly arranges among the copper matrix phase along the wire direction; and a microstructure of in-situ composite forms, which retains the basic property of good conductivity of the copper matrix and meanwhile obtains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3-Cr phas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electrical property, and synthetic property of the in-situ composite contact cable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
结合东同矿业公司井下原地溶浸的试验研究情况,分析了细菌浸出-萃取-电积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探讨了该工艺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火烧油层技术在庙5块低渗透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法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对影响火烧油层的技术参数进行了优选研究,并对影响火驱成败的油藏地质参数、注气参数进行了分析。目的寻找适合庙5块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结果提出了庙5块火驱的最佳开采方式、点火参数及注气参数;庙5块火驱生产后,平均单井日产液由01t上升到56t,平均单井日产油由01t上升到35t,生产26d后由于压风机供风不足被迫停止火驱注气;从数模结果看:火驱最终采收率可达398%。结论火烧油层是一种潜力很大的稠油开采方法,但其物理、化学反应机理复杂,火烧前缘难以控制;庙5块火驱初期虽然见到了一定的生产效果,但没有取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热力学计算,选择Ni_2O_3粉末作原材料,采用反应挤压铸造方法实现了Al与Ni2O3直接压铸反应合成Al3Ni-Al2O3-Al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压铸工艺参数和预制块中纯Al粉的含量对反应合成复合材料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做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Ni2O3与Al的反应是为高放热反应,反应是爆发式的,通过调整预制块中Al粉的体积分数控制了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能获得不同组成和基体含量的复合材料。对反应机理的分析表明,在Al足量的情况下,Ni2O3与Al反应合成复合材料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反应过程,即Ni2O3+Al→Al2O3+[Ni];二是凝固过程,即反应后多余的Al与反应生成的[Ni]在随后冷却中的凝固过程,最终形成Al3Ni+α-Al2O3+Al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