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1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In 1993, the Wildfowl and Wetlands Trust constructed a demonstration reedbed treatment system at its Castle Espie Visitor Centre in Northern Ireland.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oject included (a) the treatment of septic-tank effluent, (b)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Strangford Lough, and (c)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search base for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Parallel beds of equally sized sub-surface and surface flow were constructed and planted, and a research project was initiated to provide data 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
自林纾“五四”前夕声称庚子年曾为《杭州白话报》写作“白话道情”,迄今无人查证,致使其本来面目长期以来不为人知。1901年《杭州白话报》刊发的署名“竹实饲凤生”的六种“道情”,应是林纾之作。襄助《杭州白话报》,创作“白话道情”,以白话开民智,以通俗文艺振民气,且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20世纪初年的壮年林纾确曾有过的一段白话文学创作经历。《杭州白话报》“白话道情”之考论,还原了林纾作为晚清开风气之先的启蒙白话报和白话文学先驱者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Author and architecture critic for the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Robert Bevan reflects on the enduring appeal of the temporary structure, speaking ‘to a latent desire for freedom and movement’ as a hangover of our nomadic past in a sedentary ‘civilised’ society. He highlights the type's historical apex in Henry VIII's palatial pop-up on the Field of the Cloth of Gold, questioning the purpose and purposelessness of more recent examples.  相似文献   
4.
Evan  Chakroff  陈治国译 《建筑师》2013,(1):98-103
业余建筑工作室的王澍,运用传统建筑材料和形式策略,强调行人尺度的都市主义,通过回收材料和重新诠释地方形式来响应历史文脉,倡导了一种乐观的可持续性。业余建筑的作品承载了历史,再生中国的建筑遗产;同时又指向未来,在当代中国创造了一种扎根于地域文化的建筑学和都市主义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冬 《建筑师》2017,(6):100-108
当代中国建筑学与当代中国乡村有着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互动中,中国当代建筑学自身不断地获得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构的力量。文章以时间线索为脉络,解析了自1950年代至今建筑界介入"乡村"的四个历史阶段中,建筑学在实践及理论话语方面的流变,探讨了乡村以及乡土建筑作为一种"反思"的力量,对当代中国建筑学现代性建构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学院派之外:美国乡土建筑研究百年,1890—199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1890年至1990年之间美国乡土建筑研究的百年历史。作者指出,以艾沙姆为代表的早期美国乡土建筑研究者,表现出对异域风格、原始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偏爱,和对建筑技术和实地调研的强调;以金博尔为代表的后期美国乡土建筑研究者,则用文化分析和整体论的方法,将乡土建筑视为社会传统和集体思维的体现,并由此发展出三种研究模式——1930年代的历史地理学模式、1940年代的“普通建筑”模式和1960年代的人类学与心灵主义模式。文章的结论是,随着研究观点与方法的日趋综合,乡土建筑和学院派建筑的界限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广泛和更真实的建筑史。  相似文献   
7.
生态原点——气候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乡土建筑入手,回顾建筑学与气候相关的历史,探讨乡土建筑对气候的反馈特征及现代气候建筑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并保持特色是重要的议题。围绕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土楼乡村为背景、当代乡土为理念、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与内容为借鉴"的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文章详细介绍了"主题串联、结构有序"的一学年教案的培养目标、教案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问题,结合以传统为源泉的当代建筑创作探讨当代乡土思路的教学在当前社会及教育背景下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9.
This article is the author’s commencement speech at 2022 Graduation Ceremony of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Peking University. Away from the cities, the author observed, experienced, and recorded the changes in vernacular landscapes: pesticide abuse and cutoff and channelized rivers have resulted in soil hardened, loaches, eels, frogs, and other creatures disappeared, and rivers and water sources seriously polluted; while demolishing the vernacular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ancient town, the reconstructed one is buil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ornamental, ancient-looking structures, and stereotyped symbols, mirroring the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aesthet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Metaphorically, the author is so ashamed of these „articles written on the land” and encourages the graduates to revise them in the future with their knowledge of ecology and aesthetics.  相似文献   
10.
潘玥 《建筑师》2021,(6):47-57
自工业社会起,现代建筑与风土世界之间的关系呈现从矛盾到融合的复杂演变.其中,建筑师考察、认知和转换风土世界中的设计资源,修正现代建筑自身进程的思维轨迹和操作方法值得深入探讨.文章聚焦于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在德国、日本、土耳其等若干地区所对应的人生阶段当中,与风土建筑相关的文本著述与设计作品,分析其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发展动力和实践路径的相应改变,重拾风土建筑在现代建筑自身进程中的反思和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