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78篇
电工技术   12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29篇
化学工业   303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00篇
建筑科学   192篇
矿业工程   37篇
能源动力   180篇
轻工业   48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64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3篇
冶金工业   37篇
原子能技术   45篇
自动化技术   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炼油厂90 t/h自然循环燃气锅炉燃烧器低氮改造后,运行调整总是不太理想。在40%~90%负荷工况下,出现炉膛和过热器的高温/低温段、省煤器两侧烟气温度(烟温)偏差大,NOx、氧含量及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经过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4个燃烧器配风不均。针对此问题,对4个燃烧器配风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后的锅炉省煤器α/β侧烟气温差较原来减少30℃,炉膛内部两侧温差较原来减少9℃,过热器高温/低温段温差较原来减少40℃/30℃,各侧点温度α侧变化较大,β侧变化较小。NOx平均质量浓度下降了近100 mg/m3;颗粒物质量浓度由16.3 mg/m3降低到5.8 mg/m3。有效地解决了锅炉两侧燃烧偏烧和氧气分布不均匀及NOx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固定源细颗粒物的表征形式,包括质量浓度、数量浓度、表面积浓度、粒径分布,并分析了主要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程硕  王伟  谈明光  陈建敏  张桂林  李燕 《核技术》2006,29(3):182-188
通过ICP-MS测定了上海市吴淞地区大气PM2.5水溶成分金属元素含量,通过四唑盐(MTT)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超氧化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两个指标测定细胞氧化损伤,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细胞内DNA损伤,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等实验研究了大气PM2.5水溶成分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M2.5可溶成分中Zn元素含量最高,PM2.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导致细胞死亡,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影响DNA的复制,阻碍细胞增殖,但没有诱导细胞凋亡.PM2.5中可溶金属离子对细胞毒性表现为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燃煤烟气中CO2体积分数对细颗粒物在水汽环境中凝结长大效果的影响,建立了计算模型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分别从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探讨了CO2体积分数对细颗粒物凝结长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2体积分数升高,混合烟气的热、质扩散系数均降低,生长管内平均过饱和度增加,细颗粒物长大效果明显;管壁温度越高,随着CO2体积分数的提高,细颗粒物粒径越大。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燃煤电厂SO3和可凝结颗粒物(CPM)的迁移排放特性,对国内多家超低排放燃煤机组烟气中SO3和CPM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有4家电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对SO3总生成量的贡献率在42.01%~52.08%之间,湿法烟气脱硫装置(WFGD)对SO3的脱除效率在51.20%~65.20%之间,湿式电除尘器(WESP)对SO3的脱除效率在77.25%~79.27%之间;从排放烟气看,配备WESP的超低排放改造电厂均能有效脱除SO3,总脱除效率达到94.28%以上;此外,现有污染物控制装置对CPM有一定脱除作用,其中,WFGD对CPM的脱除效率在34.64%~47.20%之间,WESP对CPM的脱除效率在36.20%~39.26%之间;CPM主要由SO42–、Cl–和NO3–等酸根离子组成,CPM无机成分中的NH4+和SO42–分别来自烟气中的NH3和SO3,其质量浓度与烟气中NH3和SO3的质量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富氧燃烧技术的广泛推广,对煤粉燃烧在富氧气氛下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1800 K管式炉内进行煤焦燃烧试验,研究了富氧气氛下H2O(g)体积分数(0、5%、10%、20%、30%)对煤焦燃烧超细颗粒物的影响;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获得超细颗粒物质量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2O(g)对超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无影响,但会导致超细颗粒物的峰值波动。超细颗粒物总数量由最小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种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1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数量占比均超过65%。超细颗粒物总质量由最大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个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7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质量占比均超过94%。低H2O(g)浓度会抑制超细颗粒物生成,H2O(g)体积分数为5%时的抑制作用最显著;高H2O(g)浓度会促进超细颗粒物生成。这是因为一方面H2O(g)与煤焦发生气化反应,使煤焦颗粒周围产生还原性气氛,促进矿物质还原为单质,进一步促进矿物质蒸发;另一方面气化反应是吸热反应,会降低煤焦颗粒燃烧温度,同时H2O(g)加入也导致烟气热容增加进一步降低,煤焦燃烧温度抑制煤中矿物质的蒸发,导致超细颗粒物生成减少,是2种作用相互竞争的结果。此外,H2O(g)的加入使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0~5%H2O(g)时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最迅速。  相似文献   
7.
刘葳 《江西化工》2007,(4):34-36
本文主要讲述了大气颗粒物的各种源解析技术,主要包括了显微镜法、物理法、化学法,同时还概括了今后源解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环境稳定性、蓄积性等特点。在城市地表径流中,其迁移能力与径流中的颗粒物的性质与POPs本身性质、土地利用情况、排水条件、管理方式和降水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影响POPs在城市地表径流迁移中的受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径流粒子的影响情况、城市绿地净化作用、管理方式以及降水过程对POPs的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降低颗粒物浓度和提高吴淞工业区大气环境质量,重要的任务是测定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化学组分.本研究使用DYLEC-120型冲击式9级采样仪,选择该地区有代表性的4个采样点,在冬季(2004年1月)采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分别为》11,11~7,7~4.7,4.7~3.3,3.3~2.1,2.1~1.1,1.1~0.65,0.65~0.43,《0.43μm).使用质子激发X荧光发射技术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中S,K,Ca,Ti,Cr,Mn,Fe,Ni,Cu,Zn,Br和Pfb 12种无机元素浓度.结果发现,吴淞工业区气溶胶质量浓度呈现双峰分布,峰值分别位于1.1~2.1和4.7~7.0 μm两个粒径范围.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4个监测点无机元素浓度和污染状况与监测点所在地及周边工矿企业排放紧密相关.应当引起重视的是S,Cr,Ni,Cu,Zn,Br和Pb等元素已严重地受到人为污染源的影响,而且这些元素更趋于富集在直径小于2.1 μm的细颗粒物中,呈现粒径变小而污染加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燃煤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介绍了煤粉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包括亚微米飞灰和残灰颗粒的主要形成途径.亚微米颗粒主要来自无机物的气化-凝结过程,在高温条件下无机矿物首先以氧化物、次氧化物或原子的形式气化,当温度降低时,无机蒸气通过均相成核、异相冷凝、凝并、团聚等过程形成细微颗粒.残灰由残留在焦炭颗粒中的矿物转化而成,焦炭破碎和表面灰的聚合是决定残灰最终粒径分布的主要过程,除此之外,对于含外来矿物较多的煤种,矿物破碎对残灰颗粒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最后对燃煤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