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6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93篇
电工技术   33篇
综合类   407篇
化学工业   2382篇
金属工艺   52篇
机械仪表   89篇
建筑科学   161篇
矿业工程   52篇
能源动力   28篇
轻工业   2218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191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0篇
冶金工业   136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自动化技术   62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从自然腐败的樱桃上分离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LD3.0086为指示菌,研究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抑制作用靶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染液(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观察苯乳酸对菌丝顶端生长的破坏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测定苯乳酸作用前后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变化研究苯乳酸对菌丝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应用荧光双染色法观察苯乳酸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12.5 mmol/L的苯乳酸能有效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相比,苯乳酸处理后链格孢霉顶端生长细胞无明显形变,经12.5 mmol/L苯乳酸处理的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基本不变;苯乳酸处理24 h,链格孢霉菌丝细胞壁表面无明显损伤,细胞内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苯乳酸短时间(4 h)处理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仍较为完整,加入苯乳酸较长时间(8 h)后细胞膜发生破裂。综合分析可知,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作用靶位应不是菌丝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是在菌丝体内部,通过破坏菌丝内部细胞器结构或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从而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和繁殖,发挥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漆》2015,(4):49-53
本文以漆酚(URU)和含羟基氟树脂(HFR)复合,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得到一系列漆酚聚氨酯型复合膜,通过物理机械性能和疏水性能测试遴选出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当HFR∶URU=60∶40(质量比)时,漆膜的物理机械性能最佳。其样品的表干时间为1 h,实干时间小于12 h,硬度为2 H,附着力2级,冲击强度为50 kg·cm,对水静态接触角为98°。然后测试该样品的抗溶剂性能、耐化学介质性能、耐热性能、抗老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样品耐酸、碱、盐和有机溶剂;2000 h的紫外线照射后,该样品的失光率仅为6.46%;最大热失重温度为476℃,600℃的残炭率仍为16.2%,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常温快干复合涂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水蜡叶斑病致病菌,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柯赫氏法则、形态学测定、r DNA-ITS序列比对鉴定,研究了致病菌的分类地位;测定了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水蜡叶斑病致病菌是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测定了病菌对1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P、30%氟菌唑WP、125g/L氟环唑SC对菌丝的敏感性较高,EC_(50)值分别为14.36、37.91、29.86 mg/L;对孢子的敏感性较高,EC_(50)值分别为125.81、245.73、207.03 mg/L。[结论]明确了水蜡叶斑病致病菌种类,筛选的3种杀菌剂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练兴  朴香兰  朱慎林 《化工进展》2003,22(Z1):107-110
介绍了溶剂浸渍树脂的制备及性能,阐述了溶剂浸渍树脂在产物提纯和废水处理等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并对使用溶剂浸渍树脂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松露,学名“黑孢块菌”(Tubermelanosporum),因其栉松风、沐晨露而长,故日语名曰“はラろ”(松露);又称“地菌”、“块菰”、“块菌”;因其是被猪从地下拱出,国人称“猪拱菌”、“拱菌”,亦称“无根藤果”、“隔山撬”;法国名“perigordtruffle”,英国名“truffle”。属真菌门、子囊菌纲、块菌目、块菌属食用真菌。它与肥鹅肝、鱼子酱合称为“法国三大美食珍品”,年消费量为草菰的两倍。松露子实体块状,小者如核桃,大者如拳头。幼时内部白色,质地均匀,成熟后变成深黑色,具有色泽较浅的大理石状纹理。多生长在栎树下深达30厘米的钙质土壤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均相有机体系和非均相胶束体系中用ESR,自旋捕捉,消自旋等技术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和必孢素的光敏特征,测量了其光动力作用过程中^1O2,负离子自由基和O^-的相对产率,发现均相体系中HA的光敏活性略高于CP。这表明侧环对北醌类光敏剂的光敏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混合型表面活性剂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研究了兰-113B=Span-80--煤油NaOH液膜体系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操作工用于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各项指标均较好,除酚效率可达99%以上,对内相NaOH的最佳浓度的确定给出了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臭氧氧化-光催化降解水中的五氯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琳琳  孟长功  周硼 《石油化工》2007,36(7):739-743
利用臭氧氧化-光催化技术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PCP)。对比了紫外光照射、臭氧氧化、光催化、臭氧氧化-光催化4种方法降解PCP的情况。考察了臭氧氧化-光催化体系中臭氧流量、臭氧产量、PCP初始质量浓度、pH和CO23-等因素对PCP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光催化法比单独使用紫外光照射、臭氧氧化、光催化法更能有效的去除PCP;增加臭氧流量和臭氧产量有利于提高PCP的降解率;降低PCP的初始浓度,PCP的降解率显著提高;pH对PCP的降解效果影响不明显;CO23-的存在显著降低了PCP的降解率。在臭氧氧化-光催化体系中,除臭氧直接氧化降解PCP外,臭氧与TiO2协同作用产生的.OH对PCP的降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液体酚型抗氧剂的制备及性能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瑛 《石化技术》2003,10(3):7-10
以2,6-二叔丁基苯酚和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液体酚型抗氧剂新产品羟基苯基丙酸酯化合物(LA0)。对制备的LAO的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能特别是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LAO具有油溶性好、使用方便、特别是高温抗氧化能力强等优点,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优质产品水平,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