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丁香酚对蓝莓链格孢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自然腐败的蓝莓上分离得到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为对象,研究丁香酚对链格孢霉的抑菌作用及机理。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链格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形态和结构,碘化丙啶染色观察丁香酚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影响并测定链格孢霉菌丝细胞壁相关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丁香酚质量浓度为0.3 mg/mL时能够完全抑制链格孢霉菌丝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与对照组相比,经0.3 mg/mL丁香酚处理的链格孢霉的孢子和菌丝严重变形、表面出现大量褶皱,胞内物质流失,无完整细胞器;菌丝经碘化丙啶染色后出现红色荧光,胞外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和电导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18倍和8.02倍,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分别提高2.37倍和50%。综合分析可知,丁香酚可以破坏链格孢霉细胞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进而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代谢及其繁殖,从而发挥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ocarp extract,GBEE)对苹果链格孢霉的抑制作用,采用乙醇提取法和水提取法提取银杏外种皮活性成分,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链格孢霉的抑制效果,研究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对苹果链格孢霉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通过测定电导率,蛋白质、核酸的渗漏量,细胞膜损伤程度以及抗性相关酶活性来进一步研究抑制行为。GBEE的抑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水溶性提取物于1 200 mg/L抑菌率达到16.94%,乙醇提取物于1 200 mg/L抑菌率达到61.39%,约为水溶性提取物的3.6倍。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使苹果链格孢霉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H2O2含量升高,胞内核酸、蛋白质外泄,抑制抗性相关酶活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乙醇提取物处理组的链格孢霉菌无细胞壁间隔。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比水提物好,通过破坏苹果链格孢霉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和抑制抗性相关酶活性来达到抑菌目的。  相似文献   

3.
荧光假单胞菌是导致冷藏食品腐败变质常见的嗜冷菌,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对延长冷藏食品货架期和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时间-抑菌曲线考察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从细胞膜电势、细胞膜渗透性和完整性、细胞超微结构、蛋白质表达和DNA结构等方面研究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1.25 mg/mL;苯乳酸可导致细胞膜电势消散,且消散程度呈剂量依赖性;苯乳酸可导致细胞内钾离子显著泄漏(P<0.05),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MIC苯乳酸处理菌体0.5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碘化丙啶沾染率为57.6%,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部分菌体破裂,表明苯乳酸可以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苯乳酸对蛋白质表达无明显影响;凝胶阻滞电泳与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苯乳酸可以破坏DNA结构。结论:苯乳酸可以通过损伤细胞膜和破坏DNA发挥双靶位抑菌作用,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抑菌机制的阐释结果可为冷藏食品中嗜冷菌的控制以及苯乳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究肉桂醛对葡萄采后链格孢菌菌丝体生长及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肉桂醛处理后链格孢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测定处理后菌丝体脂质和麦角固醇含量, 胞外电导率、OD260值和菌丝体荧光强度;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处理后链格孢酚(alternariol, AOH)、交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含量的变化。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肉桂醛处理后链格孢菌菌丝体形态结构明显被破坏; 脂质和麦角固醇含量显著下降; 胞外电导率和OD260值以及菌丝体荧光强度显著增加; AOH、AME的含量显著下降。 结论 肉桂醛通过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和完整性来抑制链格孢菌菌丝体生长, 同时体内主要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合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肉桂醛对烟草疫霉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以烟草疫霉菌为研究对象,研究肉桂醛作用下烟草疫霉菌菌丝的径向生长和细胞膜透性,通过菌丝ROS和PI荧光染色,进一步测定菌丝丙二醛和甘油含量。[结果](1)肉桂醛能够有效地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径向生长和破坏菌丝形态,抑制菌丝径向生长的EC50值约为0.93 mmol/L;(2)烟草疫霉菌菌丝ROS和PI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经肉桂醛处理的菌丝,其活性氧含量增加并出现细胞死亡现象,并表现出浓度效应;(3)随着肉桂醛处理浓度的升高,烟草疫霉菌菌丝MDA和甘油含量以及细胞膜透性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肉桂醛可能通过增加烟草疫霉菌胞内ROS含量,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丙二醛产生,从而使细胞膜受损,进一步导致细胞死亡,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梨果实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菌落直径与病斑直径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A. alternata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黑斑病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测定细胞膜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探讨其抑菌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能显著抑制A. alternata的菌丝生长(P<0.05),且其抑制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效应关系,其中100 mg/L和200 mg/L的ε-PL处理7 d时菌落直径仅分别为对照组的43.24%和29.54%,同时ε-PL处理能有效控制梨果实黑斑病的扩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ε-PL处理严重破坏了A. alternata孢子细胞膜和线粒体的完整性,提高了菌丝体电导率。但同时研究发现,ε-PL促进了A. alternata黑色素及链格孢酚、交链格烯、链格孢酚单甲醚3 种毒素的产生,而对腾毒素的产生起抑制作用。综上,ε-PL主要通过延缓A. alternata生长、破坏孢子细胞膜和线粒体完整性而降低A. alternata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脱氢乙酸钠(sodium dehydroacetate,SD)可有效抑制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的生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分析不同质量浓度SD(0(对照)、1/2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MIC)对P. digitatum菌丝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和线粒体)的影响,研究SD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SD处理菌丝体30 min时已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且在整个处理期间能维持胞内较高的SD质量浓度;SD处理的菌丝体细胞壁荧光强度和胞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而碘化丙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SD引起菌丝体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此外,SD处理能够降低菌丝体总脂质含量,并提升胞外pH值,表明SD处理对菌丝体细胞膜造成损伤而未对细胞壁造成损伤。此外,SD处理降低了菌丝体线粒体膜电位和能荷水平,增加了Na+/K+-ATPase活力,干扰了细胞能量代谢。SD对金柑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结果表明,SD处理有效抑制了金柑果实绿霉病的发生,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效应。综上,SD可通过破坏P. digitatum菌丝体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挥其抑菌活性,从而降低金柑采后绿霉病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SD应用于金柑采后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探究了微波与臭氧处理对四种果脯优势霉菌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velox)、暗黄青霉(Penicillium citreonigrum)、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 nuissima)的抑菌效果及果脯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与臭氧处理均可显著抑制霉菌生长,抑菌率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臭氧通入时间增加而增大。当微波功率为630 W,微波时间为20 s时,四种霉菌抑菌率最高均达到100%。当通入臭氧10 min时,抑菌效果最佳,芽枝状枝孢霉、暗黄青霉、菌核青霉、细极链格孢的抑菌率分别达到73.17%、80.87%、83.33%、91.02%。微波和臭氧处理均对果脯理化品质具有一定影响,随着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臭氧通入时间增加,果脯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总糖含量和色差值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微波和臭氧技术在果脯杀菌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是一种口腔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已有研究发现该菌是结肠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的主要共生微生物,可保护肿瘤细胞抵抗抗生素并促进其增殖及转移。本研究旨在探究L-3-苯乳酸对Fn的抑制效果及相关机制,为通过食用天然生物酸预防癌症研究提供方向。通过Fn生长曲线的测定,确定Fn最佳生长周期及苯乳酸对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探究在苯乳酸作用下的Fn细胞膜形态、完整性及受损程度等,确定苯乳酸抑制Fn的能力。结果表明:Fn的最佳生长周期为27 h;苯乳酸对Fn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0 mg/mL;0.50 mg/mL苯乳酸处理2 h,Fn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形态明显改变;苯乳酸对Fn形成的生物膜有破坏作用,且降低了Fn的黏附性。结论:苯乳酸具有破坏Fn细胞膜结构及抑制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可使其内容物外泄,胞内蛋白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牛津杯法筛选出对柑橘绿霉病菌(指状青霉)有最佳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并通过测定培养液电导率变化等对其抑菌机理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桂枝、桂皮、香薷等乙醇提取物对指状青霉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圈均在20 mm以上,其中以桂枝的抑菌活性最佳,对指状青霉的抑制圈大小达31.56±0.66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6.25mg/mL、12.5 mg/mL,且其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化学杀菌剂百可得。同时桂枝提取物对指状青霉菌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发育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提取液处理浓度为50 mg/mL时,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99.007%,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强,菌丝体可溶性蛋白及总糖含量分别只有1187.18μg/g及0.307%,菌丝形态呈现畸形甚至断裂,因而桂枝提取物对柑橘绿霉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扰乱菌丝物质代谢活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苯乳酸(D-(+)-3-Phenyllactic acid,PLA)是近年来在多种发酵食品中发现的天然高效抑菌小分子。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苯乳酸对食源性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 10403s)细胞膜通透性和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乳酸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作用于该菌1 h后,细胞的通透率达到最高。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发现,通透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90.6%,且细胞膜的完整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破坏程度越明显,且在作用1 h后,达到91.9%的破坏率。荧光显微镜直观地展现了细胞的损伤比例。在苯乳酸与L.monocytogenes 10403s作用1、3和6 h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皱缩、变形、细胞表面出现一定的孔洞,作用6 h后的细菌出现断裂、抱团和粘连现象。苯乳酸能够影响L.monocytogenes 10403s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为其在食品保鲜领域良好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产苯乳酸对指状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KXP13和L. plantarum CWXP24产苯乳酸的能力以及苯乳酸对柑橘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及其抑菌机理,本实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这两株乳酸菌的苯乳酸产量,并通过研究苯乳酸处理后指状青霉的孢子存活率、菌落直径、菌丝形态、胞外电导率来探究其抑菌机理,最后以柑橘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探究苯乳酸对绿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L. plantarum CKXP13、L. plantarum CWXP24均能产生苯乳酸,产量分别为42.4 mg/L和91.9 mg/L,苯乳酸质量浓度为2.5、5.0、10.0 mg/mL条件下,指状青霉的孢子存活率、菌落直径随苯乳酸质量浓度上升而显著降低(P<0.05),菌丝也随苯乳酸质量浓度升高出现表面粗糙、相互缠绕、形成塌陷或树瘤状凸起的情况,同时乳酸菌还能增强病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细胞内容物泄漏,导致病原菌死亡。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证明,10、20 mg/mL苯乳酸都能有效控制柑橘果实绿霉病。综上所述,苯乳酸作为天然杀菌剂在控制柑橘采后绿霉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检测唾液乳杆菌O2A发酵上清液及其所产乳酸菌素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考察金属离子对乳酸菌素抑菌活性的协同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单独的乳酸菌素和乳酸菌素-金属离子复配均对沙门氏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不同抑菌剂对沙门氏菌处理18 h后,细菌的生长曲线发生较大变化,且Zn2+(30 mmol/L)-乳酸菌素、Zn2+(30 mmol/L)-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较佳。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与标准沙门氏菌菌株相比,处理组的菌株细胞完整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坏程度最严重的Zn2+(30 mmol/L)-乳酸菌素处理组,其抑菌机理可能是破坏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使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损伤,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甚至杀死细菌。  相似文献   

14.
由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黑斑病是梨果主要采后病害之一,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实验以梨果黑斑病菌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代谢产物吡啶-2,6-二羧酸(pyridine-2,6-dipicolinic acid,DPA)对A. alternata生长的抑制和对梨果黑斑病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抑菌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DPA能显著抑制A. alternata的菌落生长、孢子萌发以及芽管伸长,其中2.0 mmol/L DPA处理后培养9 d时A. alternata菌落直径仅为对照组的51.76%,4.0 mmol/L处理可完全抑制A. alternata的生长。DPA处理对梨果黑斑病的扩展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贮存至第11天时,20.0 mmol/L DPA处理组早酥梨病斑直径仅为对照组的55.17%。进一步研究表明,DPA处理提高了A. alternata细胞膜的通透性,菌丝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渗漏量显著增加,同时DPA处理降低了细胞膜组分麦角甾醇质量浓度,提高了A. alternata丙二醛浓度。结论:DPA可通过延缓A. alternata生长、提高膜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促使膜脂氧化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NaCl胁迫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丝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六妹羊肚菌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和500 mmol/L)的NaCl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对六妹羊肚菌菌丝进行培养,并测定各组的菌丝生长指标、菌丝外观形态、生物量、菌丝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参数,分析不同程度NaCl胁迫对六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筛选不同NaCl浓度下六妹羊肚菌菌丝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增加,六妹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菌丝直径和胞内多糖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渗透压和电导率则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0 mmol/L NaCl浓度下,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峰值,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峰值出现在300 mmol/L NaCl浓度,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峰值出现在400 mmol/L NaCl浓度下。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6.611%。其中,NaCl浓度在0~100 mmol/L时,指示性生理指标为生长速度、菌丝直径、干重、鲜重和胞内多糖;NaCl浓度在100~200 mmol/L时,指示性生理指标为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NaCl浓度在200~400 mmol/L时,指示性生理指标为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相似文献   

16.
碳酸铵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酸腐病菌引起的酸腐病是柑橘重要的采后病害,目前缺少有效控制酸腐病的杀菌剂。本研究分析了碳酸铵作为通常认为安全的药剂对酸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酸铵可以抑制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抑制菌丝生长,并且抑制效应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在0.8 g/L条件下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进一步分析表明,碳酸铵抑制孢子活性,高效抑制菌丝呼吸,并改变膜通透性,增加离子渗出率,加剧核酸和蛋白的丢失,进而导致菌丝细胞功能丧失。活体实验结果表明,夏橙接种孢子浓度为1×106 个/mL 的20 μL酸腐病菌孢子悬浮液,经20 g/L碳酸铵处理可显著降低其病斑直径,减轻果实发病。结论:碳酸铵可作为杀菌剂的替代方法控制柑橘果实的酸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溶液对烤烟叶肉细胞超微结构以及对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对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处理下烤烟叶肉细胞进行观察,并检测其抗氧化酶活性。  结果  在低浓度盐溶液(100 mmol/L NaCl和50 mmol/L Na2SO4)处理条件下,烤烟叶肉细胞壁厚度有所减小,细胞内各细胞器无明显变化。中等浓度NaCl(200 mmol/L)处理条件下,烤烟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背膜边缘模糊,嗜锇颗粒增多,淀粉粒含量减少;线粒体内出现空泡,嵴减少,部分膜结构边缘模糊;细胞核核仁密度降低,核膜凹凸不平。中等浓度Na2SO4(100 mmol/L)处理条件下,叶绿体基粒片层间空隙增大;线粒体形态饱满,但内膜凹陷;细胞核染色质分布均匀,但核仁边缘模糊。高浓度NaCl(400 mmol/L)使烤烟叶肉细胞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失去完整性;线粒体结构瓦解,几乎没有完整结构的嵴。高浓度Na2SO4(200 mmol/L)处理条件下,叶绿体肿胀,变为球形,内膜及部分基粒片层溶解,淀粉颗粒进一步减少;线粒体内膜溶解,基质密度降低;细胞核核仁解体,甚至溶解消失。随着NaCl和Na2SO4浓度的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增强;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先降后升之后再降低。  结论  烤烟对Na2SO4溶液的耐受能力强于NaCl溶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对樱桃果实采后病原菌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机制。方法 本研究测定100、200、400、800 mg/Lε-PL处理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ε-PL处理对病原菌孢子的形态的影响;并在樱桃果实上接种2种病原菌,观测ε-PL处理在果体上的抑菌作用。结果 ε-PL对P.citrinum和A.alternata菌落直径扩展的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大于200 mg/L的ε-PL显著抑制孢子萌发;经ε-PL处理后2种病原菌的电导率、OD280nm、OD260nm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质和核酸等内容物渗漏,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经SEM观察发现,ε-PL处理后P. citrinum和A. alternata孢子变形、凹陷,失去正常的细胞形态;大于400 mg/L的ε-PL处理能抑制樱桃果实上的病斑扩展。结论 ε-PL处理可以破坏P. citrinum和A. alternata的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使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受阻,进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ε-PL处理可以抑制P.citrinum和A. alternata对果实的侵染,在樱桃的采后保鲜方面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主要对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H)抑制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生长的活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BH抑制指状青霉生长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