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0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68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研究坛紫菜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应用AFLP技术对浙江普陀列岛、渔山列岛和南麂列岛野生坛紫菜、福建野生厚型及薄型以及栽培坛紫菜的两个表型分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共记录了528个位点,其中16个为单态位点,其余的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到96.97%。其遗传距离与地域分布正相关,说明不同的环境因素可能是造成坛紫菜遗传变异的主要因素。对遗传距离进行UPGMA和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表明具有薄型叶片性状的浙江野生坛紫菜和福建野生薄型坛此菜聚合,而福建野生厚型与栽培具厚型叶片,当地俗称为木耳菜的样本聚合。该结果基本清楚地反映了坛紫菜表型特征的分化。栽培薄型叶片俗称鸡毛菜样本在不同聚类方法中分别于外侧并入不同的分支。在福建野生坛紫菜与养殖坛紫菜的AFLP图谱中仅发现了三条与叶片性状相关的谱带:具有厚型叶片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100)和ACT-CAG(232),具有薄型叶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490)。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239-245
目的 检测两例散发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者的RUNX2基因突变并总结归纳CCD的疾病特征、发病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方法 对两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其致病基因RUNX2的8个外显子片段,进行正反向测序,检测RUNX2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两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均具有锁骨发育不良、颅骨畸形、囟门未闭合、牙齿发育异常、身材矮小等典型的CCD临床表现。测序结果发现1例患者RUNX2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移码突变c.1126_1127delT p.F376S fs*106,翻译提前终止,导致编码的RUNX2蛋白截短;另1例患者RUNX2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无义突变c.1123C>T p.Q375X,导致其编码蛋白提前终止。结论 发现CCD患者中RUNX2基因两处新突变,丰富了CCD的致病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3.
《肉类研究》2014,(9):I0004-I0004
<正>对于羊肉和牛肉来说,肉颜色的稳定性具有遗传因素的影响。通常人们把肉颜色的稳定性和肉的新鲜度是联系在一起的,肉在零售时会从最初的鲜红色到切割之后呈现褐色,人们希望肉能够在零售中也保持稳定的红色,羊肉的色泽稳定性与牛肉相比要差一些。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氨基酸序列的微小差异导致肌红蛋白的不同,在氧化过程中能够生成一些醛类物质。尽管从基因的角度对肉颜色的稳定性进行量化比较尚没有最好的方法,但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多粘菌素NP试验(rapid polymyxin NP test,Poly NP test)对多粘菌素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价值;进一步评估改良快速多粘菌素NP试验(modified rapid polymyxin Nordmann/Poirel test,MPNP)对产MCR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8株菌,包括14株多粘菌素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polymyxin 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PolS-KP),29株多粘菌素类耐药细菌(26株为多粘菌素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olymyxin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PolR-KP),3株为多粘菌素类天然耐药菌),以及5株非发酵菌。以微量肉汤稀释法的结果为标准,采用Poly NP试验检测多粘菌素类的药敏表型。PCR及测序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多粘菌素类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基因pmrA/pmrB,phoP/phoQ,mgrB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mcr-1~mcr-8,采用MPNP试验检测是否为产MCR阳性菌株。结果:29株多粘菌素类耐药菌,3株天然耐药细菌的Poly NP试验均为阳性;26株PolR-KP中,24株为Poly NP试验阳性,2株为阴性;14株PolS-KP均为阴性,且所有结果均在2 h内出现最终颜色变化。该方法判断肺炎克雷伯菌多粘菌素类耐药表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3.1%和100%。26株PolR-KP中,有4株为MCR阳性,其中3株产mcr-1,1株产mcr-8;22株为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其中12株为双组分系统PmrAB突变,4株为双组分系统PhoPQ突变,6株为mgrB基因改变。4株MCR阳性菌株的MPNP试验表现为阴性结果,其余非MCR株的PolR-KP和PolS-KP,以及多粘菌素类天然耐药菌株的MPNP均表现为阴性结果。MPNP试验不能筛选出MCR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结论:Poly NP试验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多粘菌素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快速检测。MPNP试验对MCR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不佳,仍需进一步探讨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CR快速表型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类能量图易受人体运动时间和位置移动等因素影响而难以有效描述动作细节特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类能量图金字塔梯度直方图(PHOG)融合特征和多类别Adaboost分类器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经过躯体配准的运动人体目标轮廓图像构造平均运动能量图(AMEI)和增强的运动能量图(EMEI),分别提取其分层梯度方向直方图(PHOG)特征并进行串联融合,作为一种多层次的行为特征描述;然后使用基于查找表的LUT-Real Adaboost算法设计多类别分类器,实现图像中人体行为动作的识别。实验结果显示其在典型的人体动作数据集DHA上的正确识别率达97.6%,高于其它采用单一特征描述和SVM等分类器的方法。表明该方法将整体与局部特征相结合,可以有效描述不同尺度下的动作细节特征,增强了人体行为特征的描述能力,提高了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1):7-9
目的:探讨合并高甘油三酯腰围表型(HTWP)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59例CH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诊断为CHD。根据甘油三酯(TG)和腰围(WC)分为HTWP组(226例)和非HTWP组(2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结果:HTWP组的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差(P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腰围甘油三酯乘积指数(WTindex)、纤维蛋白原(FIB)、游离脂肪酸(FFA)分别为(95.68±6.48)cm、(99.53±6.96)cm、(28.54±19.87)kg/m~2、(130.44±18.30)mm Hg、(96.37±11.72)mm Hg、(50.87±14.46)mm Hg、(2.92±0.89)mmol/L、(2.86±1.71)mmol/L、(5.74±1.59)mmol/L、(8.63±4.35)mmol/L、(76.10±24.23)、(4.35±2.28)g/L、(112.99±104.55)μ g/m L,均显著高于非HTWP组的(83.16±4.50)cm、(90.37±5.21)cm、(22.93±2.59)kg/m~2、(123.16±12.90)mm Hg、(90.82±9.04)mm Hg、(48.51±10.77)mm Hg、(2.32±0.72)mmol/L、(1.19±0.32)mmol/L、(5.22±1.28)mmol/L、(6.23±2.46)mmol/L、(39.46±13.00)、(2.95±1.27)g/L、(81.13±72.63)μ 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WP组的脂联素(APN)为(5.20±4.89)mg/L,显著低于非HTWP组的(8.77±6.4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积分(CAS)为(11.80±7.51)分,显著高于非HTWP组的(3.97±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G、FFA、APN、WTindex与CAS均相关(P<0.05)。结论:合并HTWP的CHD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且冠状动脉积分与WTindex、TG、FFA、APN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外来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入侵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对森林、果园、农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所到之处物种数量锐减,生物多样性严重丧失。入侵种之所以能迅速扩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响应,尤其是在不同环境下的表型可塑性(包括形态、生理可塑性)可能是影响其最终能否成功入侵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SEM)的方法对中生和湿生生境下薇甘菊的一年生根进行了微形态和亚显微形态结构的观察和比较,以明确薇甘菊根部形态结构特征与其生态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能引发侵袭性李斯特菌病,是一类可导致严重后果的食源性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环境复杂多变的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其通过调整自身生理状态以应对营养缺乏等胁迫条件带来的生存挑战,继而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本文重点介绍营养胁迫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表型特征和可能的调控机制,包括生物膜形成能力、抗性和毒性,以及σB、(p)ppGpp和sRNA等相关调控因子,以便了解单增李斯特菌营养胁迫下的抗逆生存机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精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6)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4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十指臂尾轮虫B.patul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olaris和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的形态对捕食性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brightwellii的可塑性反应,并讨论了轮虫形态可塑性的进化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培养于晶囊轮虫培养过滤液中的臂尾轮虫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轮虫的被甲棘刺显著增长,而轮虫的被甲长和被甲宽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