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5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倒卵叶五加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所优化的倒卵叶五加多糖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用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醇沉分离工艺最佳条件为醇沉时乙醇体积分数859/6,料液比1:2(g/mL),静置14h.实验证明,该提取分离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基于特征组分诊断比值法的饮料与炮制酒中非法添加刺五加中药材的分析鉴定方法。方法 优化刺五加中药材的特征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条件,对不同产地刺五加中药材模拟的刺五加配制酒、代用茶、饮料样品进行检测分析,选取样品中的4种特征组分原儿茶酸、绿原酸、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并对各组分间的峰面积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种基质模拟样品中刺五加苷E和刺五加苷B的峰面积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恒定,且比值稳定,重现性良好。对诊断比值进行箱线图分析,刺五加的诊断比值鉴别区间为1.19~2.71。对市售含刺五加的保健食品进行检测,其诊断比值与我们的结论一致。结论 建立的特征组分比值法简单、高效,可用于饮料与炮制酒中非法添加刺五加中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糙叶五加不同部位中五加酸和贝壳烯酸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RP-HPLC外标法测定了五加酸和贝壳烯酸含量。所用色谱柱: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0~60min时乙腈含量为10%~100%,60~70min时乙腈含量为100%);检测波长207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五加酸和贝壳烯酸获得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1070~0.5351g/L(相关系数r=0.9999)和0.0930~0.4649g/L(r=0.999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3%(标准偏差为1.33%)和98.12%(标准偏差为1.16%)。糙叶五加根、茎、叶中五加酸的平均含量(n=3)分别为:39.90、19.72、49.19μg/g;贝壳烯酸的平均含量(n=3)分别为:21.01、21.70、25.88μg/g。由此可知,该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好,为糙叶五加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无梗五加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无梗五加叶及其不同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其作为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的可行性.采用DPPH·、ABTS·+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总提液及其不同组分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无梗五加叶的不同部分对DPPH·、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5.
猴头菌发酵刺五加后多糖与紫丁香苷的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猴头菌发酵刺五加后多糖及紫丁香苷的含量变化,为新药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蒽酮-硫酸法测定猴头菌发酵刺五加前后多糖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前后紫丁香苷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猴头菌发酵刺五加后多糖的质量分数由发酵前的0.3%提高到0.7%,多糖的含量提高了133%;而刺五加原药材中紫丁香苷的含量为0.0096%,发酵后在紫丁香苷标准峰对应处未出峰,而是在其它位置出现了三个新的谱带。猴头菌发酵刺五加后多糖含量显著提高,可以起到协同或增加猴头菌及刺五加药效的作用;发酵物中紫丁香苷成分未检出,是由于发酵后紫丁香苷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降解转化为其它物质,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为新药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簕菜青钱柳复合多糖饮料配方,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作用.方法 以对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确定簕菜多糖与青钱柳多糖的最佳配比;以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簕菜青钱柳复合多糖饮料的最佳配方;对复合多糖饮料进行体外抗氧化及降血糖功能相关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短梗五加果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短梗五加果多酚的提取工艺及抗疲劳作用探讨。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及液料比对短梗五加果多酚得率的影响;建立小鼠负重游泳疲劳模型,考察短梗五加果多酚的抗疲劳作用。结果:短梗五加果多酚提取的因素影响次序为: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次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mL/g)、提取时间60?min、提取2?次,短梗五加果多酚得率为1.426%;体内研究结果表明短梗五加果多酚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增加机体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明显提高小鼠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同时降低乳酸和肌酸激酶水平。结论:短梗五加果多酚能提高小鼠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8.
孟宪军  于磊  冯颖  王阳 《食品科学》2012,33(2):34-38
通过树脂法与传统无梗五加果多糖纯化方法的比较,对树脂法纯化无梗五加果多糖展开进一步研究,筛选出树脂HPD-600和聚酰胺并进行纯化比较。结果表明:树脂HPD-600的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66.7%、82.1%、29.8%;聚酰胺的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75.6%、88.1%、33.7%。树脂法对无梗五加果多糖的脱蛋白、脱色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艳丹  黄艳菲  丁玲  左旭  刘圆 《食品科学》2012,33(16):106-110
目的:建立5种藏羌五加菜中金丝桃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其金丝桃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定性鉴别红毛五加、糙叶藤五加和蜀五加中金丝桃苷。金丝桃苷提取物通过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05min制得;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5nm,流速1mL/min。结果:金丝桃苷在0.17~2.55m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106X+1.94883×106(r=0.9990,n=6)。平均回收率100.31%,RSD为0.95%(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加菜质量的控制方法研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五加属植物中金丝桃苷含量:老叶远低于嫩叶;糙叶藤五加嫩叶(低温烘干品)≈蜀五加嫩叶(低温烘干品)>红毛五加嫩叶(低温烘干品)>无梗五加嫩叶(低温烘干品);糙叶藤五加的不同加工工艺:阴干>茶叶>烘干>热烫≈微波干燥≈晒干>>盐渍>冻藏1个月≈热烫后冻藏1个月。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浆果色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野生刺五加浆果为原料提取红色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36.83%、液料比23.78:1(mL/g)、提取时间2.05h,此条件下刺五加浆果红色素吸光度的预测值为0.756,验证实验吸光度为0.7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