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6篇
  免费   711篇
  国内免费   438篇
电工技术   279篇
综合类   827篇
化学工业   4240篇
金属工艺   391篇
机械仪表   335篇
建筑科学   2180篇
矿业工程   578篇
能源动力   122篇
轻工业   1545篇
水利工程   739篇
石油天然气   420篇
武器工业   36篇
无线电   4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82篇
冶金工业   484篇
原子能技术   205篇
自动化技术   205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673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主观赋权法在确定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权重时存在主观随意性,客观性较差的问题,本文应用85个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实际样本,结合大量科研和现场认识筛选了影响水驱采收率的9个重点因素,并根据客观赋权法更客观、精确的计算出低-超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具体权重。研究表明低-超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中,注水开发效果指标影响权重最大,其次为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3.
《聚酯工业》2015,(5):51-53
介绍了NEUMAG丝桶往复装置的主要组成结构及常见故障。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处理常见故障的方法。提出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顺北5-6CH井发生失返性漏失,现场储备钻井液告急。"2020年12月15日,正在现场驻井的西北油田钻井液监督陈旺接到电话后,请求兄弟单位配合,协商就近从顺北56X井倒运110立方米钻井液应急。大家急成了一团。陈旺打开钻井远程作业支持系统,认真研究着5-6CH井的各项技术参数。根据对地层的了解和泥浆的分析,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虽然泥浆漏失严重,可井底应该有6米左右的沉砂,能不能让井底的沉砂沉淀,形成自然封堵墙。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原油为研究对象,筛选并评价了具有不同界面张力及乳化效果的4组驱油体系,研究了界面张力与乳化效果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界面张力与原油乳化效果之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当以0.1%(w)的Na_2CO_3或0.5%(w)Na_2CO_3+0.3%(w)JS-33复配体系为驱油剂时,界面张力均可达到超低,但乳化效果较差,析水率分别高达91.7%和83.3%,而原油采收率提高值只有8.9%和12.4%;当以0.5%(w)的Na_2CO_3或0.5%(w)Na_2CO_3+0.5%(w)JS-33复配体系为驱油剂时,界面张力分别为10~(-2)和10~(-3)数量级,乳化效果较好,析水率分别为1.7%和0,原油采收率提高值达27.5%和24.4%。乳化效果好的驱油体系原油采收率提高值要高于超低界面张力体系,乳化效果相比界面张力而言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对南太平洋某EPC项目DSTP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进行论述,介绍了管道、罐体及围堰等设计关键点及DSTP系统施工难点的工艺措施,经严谨的专业设计和周密的施工组织,该项目成功试车并运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PET熔体长距离输送工艺流程,重点分析易对PET熔体输送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如熔体压力降、停留时间、管道粗糙度、焊缝品质等,并针对熔体输送的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熔体直纺设计、实践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槽群在热流密度较大时会达到其毛细极限,可通过主动换热方式之一——电水动力学效应对其进行强化。本文为了研究电场对微槽群表面润湿特性和温度分布的影响,采用平板电极提供电场,蒸馏水作为工质,使用高速相机拍摄微槽内液体润湿长度,测量误差为2.97%~7.46%;使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电场作用下微槽群表面温度分布,测量误差为2.1%~2.39%。热流密度测量误差范围是9.66%~11.11%。结果表明:电场通过驱动微槽内流体向加热区域流动而提升其润湿性能,且较低热流密度下提升更好。因润湿性能的提升,微槽表面温度得以下降。随着电场增强,微槽横向温度分布的“波峰”、“波谷”差别加大,微槽纵向温度明显降低。当热流密度加大时,温降更为显著,1.4W/cm2热流密度、6kV电压下温降可达到30℃以上。温降的增加反映了电场对微槽的强化润湿进一步提升了微槽换热性能,且电场对较高热流情形下的微槽换热有着更为显著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Fe-As(Ⅲ)-Cu(Ⅱ)-H2O体系中, 研究了酸性废水中As(Ⅲ)、Cu(Ⅱ)与金属铁粉的反应行为, 考察了反应过程中As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分配比。结果表明, As(Ⅲ)和Cu(Ⅱ)离子被Fe还原为单质As和Cu后, As、Cu进一步结合成Cu5As2等金属间化合物, 从而促进As(Ⅲ)沉淀反应的发生, 且无AsH3生成。在反应时间40min、铁粉过量系数1.2、溶液初始pH=0.0、温度40 ℃、Cu/As摩尔比1.0条件下, As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分配比分别为0、20.7%和79.3%, 沉砷率为79.3%。  相似文献   
10.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分析与预测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工作面顶板管理,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储存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以及利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矿压显现的时序特性,采用SQL语言,运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ime Memory,LSTM)深度学习方法,以红庆河矿31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为研究对象,对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支架不平衡力、支架安全阀开启情况及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等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基于建立的数据库,预测了红庆河大采高工作面矿山压力,预测结果表明LSTM方法较BP神经网络预测更具准确性。为进一步讨论本研究采用的LSTM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在采用布尔台42103大采高工作面、上湾矿12401大采高工作面少量矿压数据的前提下,使用迁移学习方法,对矿压数据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LSTM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相比于不使用迁移学习方法,迁移学习可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探讨了模型在3个大采高工作面矿压预测表现的差别,发现数据量本身对模型预测行为影响较大,增大数据量可弥补原始数据缺失等问题。在预测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周期来压预警模型,集成形成相应矿压分析与预警系统,经工程验证判定预警系统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