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噻嗪酮防治柑桔黑刺粉虱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南昌  郎国良 《农药》1995,34(6):33-34
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噻嗪酮对柑桔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在柑桔黑刺粉虱1龄若虫盛发期,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 ̄3000倍稀释液防治一次,就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防治效果可达90.5 ̄99.3%,持效期长达25天以上。  相似文献   
2.
烯啶虫胺等13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等13种药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属于超高效的杀虫剂有烯啶虫胺、氟虫腈、噻嗪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0.13、0.19、0.29mg/L;属于高效的药剂有吡虫啉、氯噻啉、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嗪磷,对3龄若虫的LC50介于1~10mg/L之间;属于有效的药剂有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14.68、22.13、28.07mg/L。根据药剂类型、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建议防治稻飞虱时首选烯啶虫胺、噻嗪酮、吡蚜酮等药剂。  相似文献   
3.
成妙金 《世界农药》2010,32(2):33-35
建立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混剂中噻嗪酮和啶虫脒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C18 1.7μm 2.1×50 mm(i.d.)柱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45 nm紫外检测波长下,经保留时间定性确证,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噻嗪酮与啶虫脒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5;变异系数分别为0.31%和0.3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和99.53%。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柑橘中吡虫啉、啶虫脒和噻嗪酮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溶液提取后加入盐析剂分层,然后在提取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C_(18))和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填料进行基于QuEChERS法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选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以及多反应监测(multi-reaction monitoring, MRM)模式。结果吡虫啉、啶虫脒和噻嗪酮在2~50μg/kg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优于0.998。吡虫啉、啶虫脒和噻嗪酮方法定量限分别为2.00、0.12和4.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69.5%~118.3%,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为1.8%~10.7%(n=8)。结论本方法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柑橘样品中吡虫啉、啶虫脒和噻嗪酮残留量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邢华  蒋伟雁  许乾  窦兴海 《现代农药》2011,10(4):53-54,56
湖南和江苏两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龄若虫发生期,25%吡蚜.噻嗪酮悬浮剂用量300~600 g/hm2,对水稻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持效期长达16 d,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坚强 《浙江化工》2005,36(7):35-36
介绍以ODS色谱柱,UV246nm为检测波长,用甲醇:水=85:15(V/V)作为流动相,在ODS色谱柱上同柱液相色谱法测定扑虱灵、毒死蜱的含量.方法的变异系数扑虱灵为0.41%,毒死蜱为0.23%,扑虱灵的回收率为99.0~100.7%,毒死蜱回收率为99.2%~100.6%.相关系数扑虱灵为0.9983,毒死蜱为0.9999.  相似文献   
7.
几个农药原药的清洁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一宾 《世界农药》2012,34(2):1-4,13
介绍了日本农药公司3个农药原药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发及专利、作用机理及应用、抗性、药效、剂型及复配、工艺和市场等方面,对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蚜酮和噻嗪酮等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防治稻飞虱药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混剂中毒死蜱和噻嗪酮含量的方法。采用250mm×4.6mm(i.d.)Inertsil ODS-3柱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30nm紫外检测波长下,经保留时间定性确证,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与噻嗪酮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35%和0.4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2%和99.37%。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混剂中毒死蜱和噻嗪酮含量的方法。采用250mm×4.6mm(i.d.)Inertsil ODS–3柱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30nm紫外检测波长下,经保留时间定性确证,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与噻嗪酮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35%和0.4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2%和99.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