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3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antihistaminic drug 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CPM) with the negative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s poly(sodium 4-styrenesulfonate) (PSS) and poly(acrylic acid) (PAA) are studied by the washing method of the diafiltration technique at conditions simulating those of the small intestine such as pH 7.5 and 0.13 M NaCl.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already reported involving other pharmacologically important polyelectrolytes such as alginic acid (ALG),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and κ- and ι-carrageenan (κ- and ι-CAR). As in the case of ALG, CMC, and CAR, interactions of CPM with PAA appear to be electrostatic and are cleaved in the presence of 0.13 M NaCl. On the contrary, apart from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additional interactions are found with PSS and residual interactions are kept in the presence of 0.13 M NaCl, a fact that may be attributed to π-π interactions and hydrophobic forces.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4 M urea, branched poly(ethyleneimine) (BPEI),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is also studied. The addition of urea 4 M or 0.001 M BPEI produces a decrease on the amounts of counterions bound to PSS at infinite elution, while the addition of PVP does not produce any change on the diafiltration profiles.  相似文献   
2.
对马来酸酯臭氧化合成乙醛酸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臭氧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马来酸酯臭氧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应小于-5℃,臭氧浓度约30gO3/m3时,马来酸酯浓度为6~10g/100mL。通过后续的催化加氢还原和水解,获得高纯度的乙醛酸产品,总收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双环戊二烯马来酸酯的合成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慧玉  涂伟萍 《粘接》2006,27(2):23-25
双环戊二烯、顺丁烯二酸酐及水在135~140℃经水解、加成反应即生成双环戊二烯顺丁烯二酸单酯(DHCM),该产品可用于不饱和聚酯及醇酸树脂的改性,使之具有气干性。另外,还可改进其耐热、耐化学腐蚀等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交联的聚芳醚酮酮和20%发烟硫酸合成了磺化聚芳醚酮酮树脂,并用于顺丁烯二酸酐和正丁醇的催化酯化,最佳条件:醇:酐为2.5:1(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为2.5g,反应温度140-150℃,反应时间7h ,酯化率96.4%。气相色谱分析结果:顺丁烯二酸二丁酯的含量达99.96%,催化剂易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铁氧化物中引入硅的氧化物 ,并用S2 O82 -浸渍铁硅复合氧化物 ,制得固体酸催化剂S2 O82 -/Fe2 O3 SiO2 (Ⅰ )。用马来酸酐与正己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通过XRD和TEM分析 ,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n(Fe)∶n(Si)为 5∶1、70℃陈化 3h ,2 0 0℃焙烧 2h、用 0 2 5mol/L的 (NH4) 2 S2 O8浸渍 3h、在 5 5 0℃下煅烧 6h ;Ⅰ的催化活性比S2 O2 -8/Fe2 O3 和SO2 -4/Fe2 O3 SiO2 更强 ,S2 O2 -8对Fe2 O3 SiO2 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SO2 -4;SiO2 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分散效果 ;有较好的使用重复性 ;它代替硫酸、对甲苯磺酸用于催化马来酸酐和正己醇的酯化反应可得无色透明的酯化产物  相似文献   
6.
以马来酸酐和二乙二醇醚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二乙二醇醚马来酸酯(MD),此分子结构中具有酯基、醚键及碳碳双键,将此中间产物分别与乙酸钙、乙酸锌反应,制得二乙二醇醚马来酸酯钙/锌盐(MD?Ca/Zn)。通过傅里叶红外测试分析了热稳定剂产物的结构,分子中含有醚键、酯基、碳碳双键、羧酸盐结构,可作为PVC主效热稳定剂。通过刚果红法、热老化法、热失重法、电导率等检测方法,和市售硬脂酸钙/锌进行对比,验证了热稳定效果及性能,分析了热稳定机理,同时探究了与辅助热稳定剂β?二酮(硬脂酰苯甲酰甲烷)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当MD?Ca/Zn=2∶1(质量比,下同)时,对PVC的热稳定效果最好;初期白度可以达到40 min,静态热稳定时间为35 min;与热稳定剂总质量10 %的β?二酮复配后PVC的热稳定性能还可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克服三乙醇胺早强剂对水泥抗折强度和后期强度的影响,合成了马来酸三乙醇胺酯,并通过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和BET分析,研究了马来酸三乙醇胺酯对水泥水化程度、C-S-H含量和水泥水化28 d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三乙醇胺酯可促进水泥水化尤其是水泥中硅酸盐相的水化;复掺马来酸三乙醇胺酯和聚羧酸减水剂,可显著提高水泥水化产物中C-S-H的含量;三乙醇胺降低了水泥石28 d的分形维数,马来酸三乙醇胺酯单掺及与聚羧酸减水剂复掺则使水泥石28 d的分形维数提高。由此可见,马来酸三乙醇胺酯作为增强型水泥早强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用对甲苯磺酸作为搀杂剂对水相氧化法合成的盐酸搀杂的聚苯胺(HC l/PANI)进行搀杂,制备了由聚苯胺(PANI)负载对甲苯磺酸的固体酸催化剂(PTSA/PANI)。以PTSA/PANI为催化剂、马来酸酐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马来酸二丁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测定了反应动力学。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n(正丁醇)∶n(马来酸酐)=3.33∶1、w(PTSA/PANI)=3.81%、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 h。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马来酸酐的转化率为96.23%;催化剂经重复使用5次后,马来酸酐的转化率为90.82%;确定反应级数为二级,表观活化能为41.0 kJ/mol。对甲苯磺酸搀杂聚苯胺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容易制备、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反应型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合成了2类可聚合乳化剂马来酸酐单酯硫酸钠和马来酸酐单酯磺酸钠,测定了产物的纯度和临界胶束浓度,研究了它们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乳液聚合中的转化率。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参照物,用可聚合乳化剂制备的乳液对电解质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干胶膜的耐水性和拉伸强度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异辛酯为原料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作催化剂合成顺丁烯二异酸二辛酯。考查了时间、催化剂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产率 92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