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快速测定野生毒菌中的5种毒伞肽和毒肽毒素的分析方法。方法将采集的云南野生致命鹅膏菌子实体低温干燥,用甲醇提取,SPE-C_(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Water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串联质谱ESI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5种毒肽和毒伞肽在20~1000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均为20μg/kg。α-毒伞肽、β-毒伞肽、γ-毒伞肽、二羟基毒肽、羟基毒肽在高低2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9.2%~110.6%、88.5%~109.3%、90.1%~112.3%、92.6%~107.8%、91.6%~105.2%,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在3.2%~5.6%之间。在云南野生致命鹅膏菌中检测出α-毒伞肽(α-amanitin)、β-毒伞肽(β-amanitin)、羟基毒肽(phallacidin),含量分别为794.84、501.23、230.96 mg/kg。结论该方法使用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样品,减少了试剂的用量,串联质谱可同时对毒肽和毒伞肽毒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提高了定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定量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鹅膏肽类毒素检测方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年因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死亡事件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也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之一。鹅膏菌属中某些种类含有的肽类毒素是主要的致死原因,快速而有效地检测样品(包括有毒蘑菇子实体、食 物剩余物、呕吐物、中毒患者血液和尿液等)中的毒素对于食物中毒的毒源鉴定和中毒后的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 义。本文从化学显色反应、生物化学法、物理法、色谱法等4 个方面对鹅膏肽类毒素检测方法的历史和研究进展进 行整理和总结,并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加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测定野生蘑菇中6种鹅膏肽类毒素的含量。方法 干燥后的样品粉末经水提取后,提取液转移至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以5 mmol/L的甲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迚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柱温40℃,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 6种待测物在色谱图上全部做到基线分离,在20~1000μg/kg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均达到20μg/kg,不同水平下的加标回收实验中各待测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8.2%~95.7%,相对标准偏差为1.2%~5.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野生蘑菇中鹅膏肽类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分散固相萃取(dispersive solid-phase extraction, DSPE)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快速测定野生菌中6种鹅膏毒肽类和鬼笔毒肽类毒素的含量。方法干燥后的样品经酸化甲醇超声提取后,采用石墨化碳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 GBC)、C18和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 PSA)吸附净化,UPLC-MS/MS检测。结果6种毒肽在20~1000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20μg/kg,定量限为50μg/kg。在加标水平为50、250、500μg/kg时,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8.9%~115.5%,相对标准偏差为1.6%~6.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野生菌中6种毒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