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58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1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研究了各因素对纳米TiO2水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最佳的分散工艺,解决了纳米TiO2在水性介质中的团聚问题.将分散后的纳米TiO2浆料加入到普通的水性苯丙乳液涂料中,加入各种助剂配制出了性能优异的水性纳米TiO2涂料,并对涂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聚合法,通过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腈(AN)、丙烯酸(AA)以及磷酸酯功能性单体Y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功能性苯丙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乳化剂复配比、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比、功能单体AA的用量以及含磷单体Y的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型...  相似文献   
3.
室温制备TiO2多孔薄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具有锐钛矿晶粒的TiO2溶胶与苯丙乳液混合制得涂膜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薄膜,利用选择性溶解的方法将薄膜中的苯丙乳液粒子溶解去除,在室温下获得锐钛矿型TiO2多孔薄膜.采用TEM、SEM等分析方法考察了TiO2溶胶添加量、苯丙乳液添加量、涂膜液陈化时间以及乳液粒子溶解去除条件等因素对TiO2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液中TiO2溶胶与苯丙乳液添加量的比例影响了孔的形态;涂膜液的陈化时间是影响薄膜表面孔致密程度的关键因素,陈化时间的增长有利于薄膜表面形成较为密集的孔洞;采用超声波能大大提高薄膜中苯丙乳液粒子的去除效率.最后得出了制备TiO2多孔薄膜的较为合适的涂膜液配比及工艺条件:15g TiO2溶胶、0.2g苯丙乳液、10g H2O;涂膜液陈化15d,薄膜浸入甲苯后,超声波振荡10min.  相似文献   
4.
紫外光聚合法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微乳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和交联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米氏酮和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聚合法在室温下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微乳液;考察了该微乳液的耐酸碱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对该微乳液及其涂膜的结构、形貌、光学和热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硅改性苯丙微乳液的耐酸性好于耐碱性;该微乳液为透明或半透明状,单体含量为20g(在100g水中)的微乳液在550nm处的透光率达55%,在760nm处的透光率可达87%;粒径为34~55nm,粒径分布指数为1.16~1.18。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产物为有机硅改性的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5.
以纸厂回收并经过处理的废淀粉作为聚合物的主链,通过接枝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单体,合成出一种稳定的苯丙乳液施胶剂。结果表明:当w(引发剂)=2.5%~4%、反应温度为70~80℃和m(总单体)∶m(废淀粉)=1∶1.5时,废淀粉接枝共聚物乳液施胶剂的综合性能最好;该施胶剂能有效提高原纸张的各项性能,在同等条件下其性能略低于市售施胶剂;废淀粉回收价格较低,将其用于纸张施胶剂的制备,可达到降低污染、节约成本等目的。  相似文献   
6.
含氟核壳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涂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氟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FMA)为含氟单体、可聚合型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苯丙乳液。采用FT-IR、TEM、TGA分别对共聚物的组成、乳胶粒形态与涂膜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对涂膜接触角及耐化学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FMA用量为8.0%时,所得乳液涂膜的水/油接触角分别为111.5°与67.9°,涂膜的耐化学和热稳定性优良。  相似文献   
7.
无皂PVA接枝苯丙共聚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乙烯醇(PVA)为主链,通过接枝丙烯酸(A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等单体,制备出一种无皂PVA接枝苯丙乳液。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优选出制备PVA接枝苯丙乳液的较佳条件。结果表明:当w(引发剂)=2.5%、引发剂的滴加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80℃、w(AA)=3%和反应结束后pH值为7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相对最好,其平均粒径(或粒径分布)小于(或窄于)核/壳型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8.
利用苯-丙共聚乳液作为无纺布胶粘剂,可制得耐高温,拉伸强度大,耐水性好,透气性强,适用于食用菌栽培包装袋用无纺布。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压逆转工艺,以甲基丙烯酸-β-3-羟丙酯基三甲基氯化铵(DMHC)为自乳化阳离子单体、苯乙烯(St)为亲油单体、丙烯酰胺(AM)为亲水单体和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为交联剂,经氧化-还原引发共聚,然后加入松香,借助于反应形成的阳离子无皂苯丙乳液作分散乳化剂,制得阳离子苯丙共聚物分散松香胶。结果表明:当pH值为6~6.5、w[助留剂Al2(SO4)3]=0.5%、w[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0.2%和w(阳离子分散松香胶施胶剂)=1.2%(相对于干浆料而言)时,将此阳离子分散松香胶应用于混合浆抄纸体系中,采用逆向施胶,纸张施胶度达84s,环压指数达7.36N·m/g,较空白样提高了17.7%。  相似文献   
10.
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末端带有碳碳双键的功能化聚六亚甲基盐酸胍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具有抗菌性能的聚苯丙乳液。分别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苯丙抗菌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聚合条件。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0.5%,乳化剂质量分数4%~6%,反应温度70~80℃的聚合条件下,可得到颗粒尺寸均匀适中、稳定的乳液。同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乳胶粒子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别采用稀释法和扩散法测试了抗菌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稀释法实验表明,抗菌乳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可达4×10-6;扩散法实验表明,经提纯后的抗菌乳液的膜片不存在胍盐低聚物的溶出,但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圈,实现了材料抗菌性能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