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运筹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拔节期叶面喷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获得了最高产量;适当增加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品质,以拔节期和抽穗期分两次追施氮肥效果最佳.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以拔节期喷施氮肥为最佳氮肥运筹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空间环境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有益的突变体,在神舟三号飞船上搭载10个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干种子.种子返地后栽培,考察发芽率、分蘖数和抽穗期等性状,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分蘖有刺激和抑制两种效应,不同熟期的品种抽穗期变化的方向与基因型有关.空间处理M1代亦出现5株株高变高的个体,其生物学性状与对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2)
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挖掘特异等位变异形式的抽穗期相关基因,对于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通过EMS诱变籼稻品种931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早抽穗突变体ehd8。与野生型9311相比,ehd8在南宁自然长日照和南宁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分别提前抽穗6.7d和10.2d。此外,在南宁自然短日照条件下,ehd8的株高和每穗粒数比野生型9311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ehd8早抽穗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EHD8基因被定位在8号染色体短臂上17kb范围内。基因注释信息表明,该定位区间内只有1个预测的候选基因LOC_Os080174500与已知的抽穗期基因EF8等位。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与野生型9311相比,ehd8突变体中LOC_Os080174500编码区的第11位碱基发生了G→T置换,造成其所编码蛋白的第四位氨基酸发生了精氨酸→蛋氨酸的置换。EHD8新等位基因的发掘对于丰富水稻特异种质资源以及促进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化新世纪》2005,(9):23-23
(一)水稻纹枯病;1、症状,一般在分蘖期到抽穗期盛发,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秆稻穗。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长椭圆形的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淡褐色到灰白色,潮 湿时病斑呈灰绿色,以后病斑逐渐增多,互相连成一片不规则的云纹状(典型症状),向稻株上部发展。叶片病斑与叶鞘相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8)
为给小麦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盆栽试验,在小麦抽穗期开始进行连续12d的干旱胁迫处理,设置中度干旱(MD,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45%)、轻度干旱(LD,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0%)及适宜含水量对照(WW,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3个水平,研究抽穗期干旱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干旱胁迫初期,剑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轻度干旱处理酶活性均上升了30%左右,中度干旱处理3种酶活性均上升了75%左右。随着胁迫的延长,酶活性开始降低,胁迫程度越重,酶活性降低越快。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大量积累,积累量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干旱胁迫显著影响小麦产量的形成,轻度干旱胁迫影响了粒重形成,产量下降了21.57%,中度干旱胁迫影响了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形成,产量下降了40.56%。  相似文献   
6.
恒惠渠灌区集中在恒河两岸,月河以北的川道腹部,是安康地区最大的自流引水灌区,现有水田面积2.40万亩。灌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区自1956年动工兴建,1958年投入使用,至今已运行40年。但由于渠首为无调节自流引水,灌区内调蓄能力甚微,下游用水量又在逐年增加,泡田插秧及抽穗期渠首可引流量不能满足灌溉需要,遇大旱也经常出现水量不够。  相似文献   
7.
依据冬小麦不同水分处理的灌溉试验,分析了抽穗期5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冠气温差及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并对各生理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抽穗期气孔导度、冠气温差及光合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各指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孔导度与冠气温差、光合速率均呈正向相关,两者均随气孔导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上升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虫害之一,其迁飞量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而,各年间发生程度轻重不同。就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绝大多数年份均在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于中稻孕穗抽穗期至乳熟或黄熟期为害水稻,如防治措施不力,轻则造成千粒重降低,减产一至两成;重则造成局部或大面积穿顶枯死而严重减产,有时,甚至部分面积绝收。  相似文献   
9.
以秋光和辽粳5号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根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各处理的水稻根数、最长根长、根体积、根干重及其根系活力差异不显;在拔节期,高氮素水平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根系生长和活力变化的转折点,抽穗期后根系各性状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但高氮水平下根系各性状降幅较小,这说明适当提高氮素供应水平有利于维持后期根系活力,延缓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我国南北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发病的轻重因年份、地域而不同,当抽穗期遇到低温或阴雨连绵时往往发生严重。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是让农民非常头疼的一种水稻病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