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14篇
  免费   5128篇
  国内免费   2973篇
电工技术   5016篇
技术理论   19篇
综合类   7839篇
化学工业   17939篇
金属工艺   2220篇
机械仪表   3160篇
建筑科学   29781篇
矿业工程   13557篇
能源动力   3483篇
轻工业   11018篇
水利工程   27660篇
石油天然气   6085篇
武器工业   213篇
无线电   22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91篇
冶金工业   4718篇
原子能技术   902篇
自动化技术   2683篇
  2024年   1067篇
  2023年   3935篇
  2022年   3629篇
  2021年   4282篇
  2020年   4431篇
  2019年   4261篇
  2018年   1750篇
  2017年   2791篇
  2016年   3501篇
  2015年   4742篇
  2014年   10033篇
  2013年   8005篇
  2012年   8457篇
  2011年   8553篇
  2010年   7726篇
  2009年   8060篇
  2008年   8475篇
  2007年   7148篇
  2006年   6173篇
  2005年   6223篇
  2004年   5165篇
  2003年   4680篇
  2002年   3720篇
  2001年   3153篇
  2000年   2716篇
  1999年   1969篇
  1998年   1793篇
  1997年   1444篇
  1996年   1237篇
  1995年   1068篇
  1994年   1018篇
  1993年   821篇
  1992年   805篇
  1991年   879篇
  1990年   803篇
  1989年   689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8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文章依据塔里木河下游段现有的2000—2020年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对生态输水地下水前后水面线方程进行拟合,并在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对经过了21次生态输水之后的塔里木河下游段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进行估算,以更好支持后续的生态输水.  相似文献   
3.
不同重构土壤材料配比的土壤改良和苜蓿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露天矿区土地生态修复中表土稀缺和土壤贫瘠难题,从充分利用矿区当地常见的原材料出 发,利用风沙土、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后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优选适宜于该地区的重构土壤配比。 结果表明:利用风沙土、 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重构土壤具有可行性;不同重构土壤配比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 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但不同配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纯风沙土(CK)相比,不同 重构土壤配比下紫花苜蓿生物量、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 19. 05% ~ 624. 76%、17. 99% ~ 131. 80%、 17. 72% ~ 239. 20%和 33. 01% ~ 650. 45%。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生物量与基质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存在协 同效应。 综合来看,风沙土与红黏土按 1 ∶2 复配,同时添加 15%煤矸石、5%玉米秸秆及 0. 05%腐植酸,土壤重构效果 最佳。 该研究为矿区土壤重构及降低土地生态修复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石油和化工设备》2022,(1):133-136
针对当前隐患分级体系未充分考虑隐患之间协同作用对事故风险的不利影响,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了一种针对隐患及其组合的分级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多隐患存在条件下不同隐患对事故发生频率的协同作用,评估隐患对独立保护层保护功能的影响,从而实现隐患的合理分级。在油气站场隐患排查过程中应用安全隐患分级方法,可根据隐患之间的协同作用对隐患进行准确定级,提高隐患分级的合理性,为隐患的系统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基于GB/T 34341-2017标准,选取多家典型水泥企业进行组织水足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确定的系统范围内,企业边界(水泥产品制造过程)和能源生产过程是造成水稀缺足迹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对水体造成劣化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将为水泥企业后续改善组织水足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各项治理技术比选,提出了生态封场技术在非正规垃圾堆放场治理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详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9)
社会变化发展的同时,现代化城市进程明显加快,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水利系统。伴随水利项目的优化创新,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水力发电、航运、供水等要求。与此同时,严重危害水体和环境的同时,会导致河流生态大环境受到影响。鉴于此情况,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实施力度,切实关注此类问题是当前我国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9,(19)
随着近年来我国发展水平的稳定提升,群众对生活各项领域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比如我国淮河流域一直以来就存在除涝标准低、洪涝灾害损失大的问题,因此分析涝灾成因和淮河流域洪涝治理效益工作的开展十分关键。淮河流域涝灾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明显落后问题,群众无法脱贫致富,周围环境和交通条件始终难以得到健全发展。因此对平原洼地涝灾区域的现状进行改变,不仅是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最终需求,更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需求,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