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2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Reissner厚板理论中,利用分离变量法得到挠度函数W(x,y)和应力函数ψ(x,y)的解。在这些解中.选择一些三角级数和多项式作为该问题的挠度函数W(x,y)和应力函数ψ(x,y),从而得到了两相邻边固定另两边任意支承矩形厚板弯曲问题的精确解.这里不需要繁琐地叠加.  相似文献   
2.
高含沙量岛屿海域工程建设的潮动力沉积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含沙量岛屿海域洋山海区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模拟了该区域的流场。计算了修筑防波堤后海域底床的泥沙冲淤变化。结果表明,影响仅限于工程附近。  相似文献   
3.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基于雷诺时均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RANS)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斯托克斯二阶波作用下抛石基床矩型潜堤周围的流体分离与涡流结构。越堤前后试验波面发生了非线性变形,迎浪面波形的不对称度和偏度分别为-0.21和0.04,波面前倾,背浪面波形的不对称度和偏度分别为-0.39和0.99,相对于垂直轴和水平轴的不对称性更显著。由PIV数据得到的相平均速度场和涡量场显示,迎浪面和背浪面周期性地生成顺时针涡和逆时针涡,但均未能充分发展,由随后到来的变向水流携带与自由液面或结构表面相互作用而耗散。迎浪区域的涡对运动范围较窄,局限于距离堤面约0.5倍Keulegan-Carpenter数的范围内,波能损耗小,背浪区域的涡对扩散范围较大,局限于距离堤背约1倍Keulegan-Carpenter数范围内,波能损耗大。迎浪基肩上存在一个小型环流系统,影响范围约2个水质点运动轨迹,可能引起局部冲刷。基于RANS-VOF(Volume of Fluid)格式构建了数值波浪水槽,借助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造波方法的适用性和海绵层的消能效果,进一步研究了边界层的分离现象。数值结果表明,涡旋的涡量供应主要来自于结构表面的剪切边界层,而这些反旋涡量是由前一时刻的分离涡运动引起的逆压梯度诱导生成的。涡旋的生成、泄放、拉伸、对流、耗散会显著改变水下结构物周围的局部流场,进而影响局部冲淤和受力,工程设计中应考虑涡旋引起的复杂流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微幅波绕射理论的基础上,使用特征函数展开法,推导了圆柱外接圆弧型防波堤复合结构的水波绕射的解析解,并据此计算了该结构所受到的波浪载荷以及绕射波面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与单一圆柱相比,外接圆弧型防波堤的存在可明显降低作用于圆柱的波浪载荷和圆柱表面的波浪爬高;采用外接堤表面密实或透空而内圆柱表面透空的结构形式可以取得圆柱防浪的较佳效果;结构透空系数、波浪入射角度、外接堤张角、外堤半径与水深比、水深与波长比等因素的变化对绕射波浪作用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建立了自由液面搅拌流场的数值模型和模拟方法。以偏心和无挡板中心搅拌槽为例,分别使用标准k-ε模型和分离涡模型研究了搅拌槽内流体的时均速度分布,发现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仅略低于实验值。整体而言,使用分离涡模型时模拟结果与实验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12%,而k-ε模型的模拟精度则较差。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涡模型和VOF模型相结合,能很好地模拟搅拌槽内流体的自由液面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6.
沉入式桶式基础防波堤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波浪荷载作用下,沉入式桶式基础防波堤抗倾覆稳定性是其稳定性计算的一个重要部分。假设沉入较深土层的桶式基础防波堤极限状态下的稳定性主要由桶侧土压力、桶侧摩阻力、桶底土反力、桶底摩阻力维持,其工作原理与挡土墙类似。文中假定桶体绕转动中心转动,港侧为被动土压力,海侧为主动土压力,同时假定被动侧桶底土体达到极限状态。由于下桶内部有较多隔墙,假定下桶结构与桶内土体协同变形,即桶与桶内土体看作一个整体。基于上述假设,通过解析的方式,推导了桶壁土压力及摩阻力、桶底土反力及摩阻力的表达式,建立了沉入式桶式基础防波堤满足抗倾覆稳定性要求的三维计算方法。通过数值分析与离心机试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三维情况下,桶体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三维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有限元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动力作用下桶体结构位移与目前静力计算的结果相差较大,针对这个问题,分析提出等效拟静力法,通过与动力作用后相等的孔压等效成与之对应的静荷载,然后计算桶体位移。该方法的关键是找出桶体前端底部土体孔压与静荷载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出此处土体孔压与动荷载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静荷载与动荷载之间的关系。经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结果证明所提的等效拟静力法比较合理。在模拟与分析原型桶体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尺度及不同荷载作用点高度时,桶体前端底部土体孔压与静荷载之间的近似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倒T型导管墙桩基防波堤循环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虑软土地基循环软化效应,通过二次开发将软土的循环强度嵌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中,基于拟静力分析建立倒T型导管墙桩基防波堤结构稳定性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了结构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循环承载力,并探讨了土体循环软化效应对结构破坏模式产生的影响以及结构尺寸参数对循环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体循环软化效应时倒T型导管墙桩基防波堤结构的循环承载力较不考虑土体循环软化效应时极限承载力明显降低,降低程度在28.72%~41.20%之间;考虑土体循环软化效应后,该结构破坏模式有可能发生改变,其破坏模式可能由桩身屈服引起结构失稳转化为土体强度不足导致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9.
竹筏浮式消浪结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多种筏式消浪结构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单层平筏式消浪结构较佳,并列出了部分试验结果。不同水深和筏重对单层平筏的消浪效果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
In 2010, the Australia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sector contributed about 28% of the value of all construction and was responsible for 8%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o cope with the demand due to population growth. Owing to land scarcity, construction on sloping sites has become a common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 This method has economic benefits but poses environmental issues as it damages topsoil, disturbs natural drainage and groundwater pathways and imposes additional stress on soil under fill. The life cycl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residential projects on sloping sites on a range of slopes and soil types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Forty-one detached dwellings were selected and a service life of 60 years assumed for the study. The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slope for each type of soil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ife cycle energy consumption. As part of the onsit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nstruction on sloping sites play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life cycle energy analysis of a buil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