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1篇
  免费   1141篇
  国内免费   958篇
电工技术   150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976篇
化学工业   599篇
金属工艺   219篇
机械仪表   1309篇
建筑科学   588篇
矿业工程   251篇
能源动力   571篇
轻工业   317篇
水利工程   161篇
石油天然气   168篇
武器工业   409篇
无线电   98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818篇
冶金工业   122篇
原子能技术   669篇
自动化技术   5811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504篇
  2014年   1162篇
  2013年   1134篇
  2012年   1470篇
  2011年   1464篇
  2010年   1313篇
  2009年   1410篇
  2008年   1624篇
  2007年   1426篇
  2006年   1429篇
  2005年   1573篇
  2004年   1374篇
  2003年   1223篇
  2002年   903篇
  2001年   708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容导读目前,针对潜在6G关键技术的场景与需求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面向未来更多类型终端的智能互联与新兴服务的需求,人工智能应用于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信道估计、编译码及接收机设计,解决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自主优化,基于泛在无线感知和边缘侧的强大算力构成的多接入边缘计算,已成为6G无线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未来智能车联网、物联网、有人/无人交互、全息通信等场景下,面向未来的智能通信计算融合需求,存在许多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PWR堆芯燃料组件非线性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描述燃料组件的非线性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燃料组件横向梁模型,并引入迟滞模型,用于模拟燃料组件横向变形时的非线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梁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获得组件的弯曲变形和受力,有助于开展燃料组件事故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基于大容量可编程器件FPGA以及单片机为硬件平台的SELEX二次雷达接收机测试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法。该系统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具有高速、稳定、开放性好等优点,通过该测试系统能够实现SELEX二次雷达的状态监控,参数测量,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4.
通信管理机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变电站内大量的通信任务,它需要安全可靠、便于开发和维护。文章通过对通信管理机软件架构的分析,阐述了COM及DCOM技术应用于通信管理机软件产品开发的数据结构及方法,采用该技术开发的通信管理软件在协同开发、维护以及升级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子技术》2015,(21):86-88
介绍了交指型微带滤波器的基本设计原理,并利用ADS和HFSS软件仿真设计了通带为2.7~3.5 GHz的高陡峭度的宽阻带带通滤波器,并已应用于某雷达接收机。该方法虽然原理上基于传统公式计算、查表,但是充分利用了ADS软件强大的设计功能,直接由指标要求得到近似的尺寸,然后进行优化得到最终设计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设计周期短,对雷达接收机滤波器设计有很强的工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达成整车外观DTS,提升整车前脸静态感知质量,某汽车新项目在产品设计及制造规划阶段,设计规划了两种不同的前端模块设计及定位方案。采用尺寸链概率法,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下的前大灯基准孔在X、Y、Z向封闭环尺寸链的公差T_0及其不合格率PNC。结果表明:前端模块的一体化设计,尺寸链短、公差小、不合格率低的定位方式是提升整车前脸静态感知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