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Cdc42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c42属于GTP酶家族成员,参与细胞骨架调节和细胞发育,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所知甚少.以爪蟾卵母细胞为模型,GFP-wGBD(Cdc42活性探针)和罗丹明-微管蛋白作为荧光标记物,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Cdc42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卵母细胞中,极体释放数分钟前,纺锤体上方和周边可见微弱的Cdc42活性,2 min~4 min内,活性逐渐增强,随后收缩环形成,胞质分裂发生.胞质分裂完成后,Cdc42活性消失.结果提示Cdc42活性可能与爪蟾卵母细胞胞质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的卵母细胞特性的研究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卵母细胞的大小对其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微流控平台与MATLAB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微流控器件的沟道对卵母细胞进行挤压,由于卵母细胞的活性不同对于挤压的反应也不同,活性越好的卵母细胞通过沟道时变形性越好,经检测卵母细胞有很好的活性;拍摄卵母细胞发生形变与卵母细胞通过沟道的视频,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卵母细胞的大小,测得卵母细胞的直径约为170μm。这种方法有别于传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算法识别,提高了卵母细胞分析统计的准确度,提升了工作效率。由于人的卵母细胞比较珍贵,只进行了初期实验研究,证明此方法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显微注射中微注射针刺膜速度慢和定位精度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惯性力与摩擦力交替作用的细胞工程用数字化选退针装置。利用该装置搭建了数字化显微注射实验系统。以昆明系小鼠为实验动物,对其卵母细胞进行了数字化显微注射实验研究。以细胞变形率和刺膜效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数字化进退针装置驱动电压和频率等参数对实验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优化了其控制参数。结果表明,小鼠卵母细胞数字化显微注射具有高的实验效率,达149枚/h。实验证实,数字化进退针装置满足细胞显微注射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表面张力辅助去核法对小鼠卵母细胞的去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一种新的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方法─—表面张力辅助去核法 (STA) ,并同时与其他 3种去核方法 (简称A法、B法、C法 )进行比较。STA法是将卵母细胞核在固定管的辅助下 ,借助液体表面张力通过透明带上的破口被挤出。经STA法去核的卵母细胞质体用于电融合介导的小鼠耳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实验 ,结果有76 1%细胞与细胞质体融合形成重组胚 ,85 4%的重组胚形成原核 ,49 4%卵裂形成 2 -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合于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的最佳培养体系.[方法]通过对成熟的牛卵母细胞分别采用传统培养体系(对照组)和过渡培养体系(试验组)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了不同组合的培养体系对受精率和卵裂率的影响.[结果]以受精液为TALP液,受精卵培养液为60%TALP液+40%M-199液+5%FCS的过渡培养体系能够提高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7.8%和55.6%.[结论]受精液为TALP液,受精卵培养液为60%TALP液+40%M-199液+5%FCS的过渡培养体系为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的最佳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7.
论述了一种新的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方法一一表面张力辅助去核法(STA),并同时与其他3种核方法(简称A法,B法,C法)进行比较,STA法是将卵母细胞核在固定管的辅助下,借助液体表面张力通过透明带上的破口被被挤出。经STA法去核的卵母细胞质体用于电融合介导的小鼠耳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实验,结果有76.1%细胞与细胞质体融合形成重组胚,85.4%的重组胚形成原核,49.4%卵裂形成2-细胞。  相似文献   
8.
染料木黄酮(GEN)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属大豆异黄酮,由染料木苷经肠道细菌和肠细胞酶代谢活化而形成,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其生殖毒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过量摄入GEN可引起动物(包括雌性与雄性)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异常,但GEN的雌性生殖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卵母细胞是维持正常雌性生殖的生理基础,是外源性化学毒性作用的潜在靶点.有研究表明,染料木黄酮可干扰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这可能是染料木黄酮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不过,目前GEN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9.
卵母细胞低温保存过程中,低温保护剂的添加与去除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此过程会对细胞造成致命的渗透损伤和毒性损伤。为了研究保护剂添加和去除联合过程对猪MII期细胞的损伤程度,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个适合卵母细胞低温保护剂连续添加与去除的微流体装置,分别采用微流控线性法和传统的分步法加载和去除低温保护剂,分析了两种方法对卵母细胞的体积变化以及存活率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流控线性法加载和去除低温保护剂时,卵母细胞的体积变化明显小于分步法;线性法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卵裂率、囊胚率分别为95.3%、64.4%、19.4%,都显著高于传统的分步法(79.4%、43.6%、9.7%)(P0.05)。因此,微流体装置用于卵母细胞低温保护剂添加与去除是有效的,能够显著减小细胞的渗透损伤,为卵母细胞低温保存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肥胖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肥胖也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卵泡与卵母细胞的正常发育是维持雌性生殖的生理基础,因此,许多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肥胖对卵泡和卵母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综合当前研究进展可知,肥胖可影响卵泡及卵母细胞的数量与结构,干扰卵泡与卵母细胞的正常发育。一般认为肥胖可通过氧化应激与内质网应激、内分泌环境、脂肪因子等方面来影响卵泡和卵母细胞,但其特异性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肥胖干扰卵泡和卵母细胞存活、发育的具体途径,并针对其中关键环节,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肥胖对卵泡与卵母细胞的影响进行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