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87篇
  免费   1225篇
  国内免费   2021篇
电工技术   60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376篇
化学工业   3084篇
金属工艺   7186篇
机械仪表   946篇
建筑科学   365篇
矿业工程   378篇
能源动力   183篇
轻工业   601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439篇
武器工业   220篇
无线电   22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56篇
冶金工业   3210篇
原子能技术   217篇
自动化技术   352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69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594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707篇
  2014年   1198篇
  2013年   887篇
  2012年   1077篇
  2011年   1190篇
  2010年   1163篇
  2009年   1197篇
  2008年   1458篇
  2007年   1404篇
  2006年   1198篇
  2005年   1098篇
  2004年   1087篇
  2003年   903篇
  2002年   757篇
  2001年   754篇
  2000年   628篇
  1999年   487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382篇
  1995年   485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索炎性疾病患者的乳酸林格氏液(Ringer's lactate,RL)液体动力学特征以及炎性生物标记物是否可以作为协变量影响RL分布和排泄。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I-II级,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组,n=20)或者腹腔镜下急诊阑尾切除术(阑尾炎组,n=20)。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开始输注RL,按15 mL/kg,35 min内输毕。采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血浆炎症(TNF-α,IL-10和CRP)或者内皮损伤生物标记物(syndecan-1,SDC-1);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RL液体动力学参数和协变量的影响。结果:与胆囊炎组相比,阑尾炎组RL从组织间隙到血浆的转运速率常数(k21)显著降低(14×10-3min-1 versus 35×10-3min-1;P=0.012)。阑尾炎组C反应蛋白(CRP)升高[中位数38.1(1.8-143.6) μg/mL versus 1.3(0.1-159.0) μg/mL;P<0.001];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期间(输液开始后30~45 min),液体从中央室中到外周室的转运速率常数(k12)显著增加(57×10-3min-1 versus 32×10-3min-1;P<0.01)。清除速率常数(k10)降低90%(0.6×10-3min-1 versus 5.3×10-3min-1;P<0.001)。无论在清醒状态还是麻醉状态下低血压均能降低液体清除;炎症或者内膜损伤的生物标记物不能作为显著影响RL液体动力学参数的协变量。结论:阑尾炎或者胆囊炎患者术前输入液体后“炎症反应的生物标记物”不是RL的液体动力学的协变量,但是两组患者中,全身麻醉期间输入液体的清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制备不同晶相结构〔单斜相(m-ZrO_2)、四方相(t-ZrO_2)和无定型(a-ZrO_2)〕ZrO_2载体,再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得Cu/m-ZrO_2、Cu/t-ZrO_2和Cu/a-ZrO_2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二乙醇胺脱氢合成亚氨基二乙酸反应。采用XRD、氮气物理吸附脱附、XPS、H_2-TPR、CO_2-TPD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m-ZrO_2催化剂界面更加有利于Cu~+/Cu~0稳定存在,具有更多的碱性位点,且抗氧化性较好。在二乙醇胺脱氢反应中,Cu/m-ZrO_2催化剂性能最好,反应时间为2.5 h,亚氨基二乙酸收率为97.64%。  相似文献   
4.
《塑性工程学报》2015,(6):130-135
为获得SA508-3钢铸态粗晶组织热变形过程中的晶粒细化和均匀化规律,通过Gleeble单道次高温热压缩实验(950℃~1250℃,0.001s-1~1s-1,真应变ε=0.8),发现铸态粗晶在低温硬化-回复阶段时的应力水平较锻态细晶的略高,通过金相分析发现,该现象是由铸态粗晶组织含有大量形变孪晶及其较差的变形协调性所致。同时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再结晶晶粒尺寸和混晶程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动态再结晶完成后,变形温度为1 050℃~1 200℃、应变速率为0.01s-1~1s-1的变形参数对SA508-3钢铸态粗晶组织具有较好的细化晶粒作用,最高晶粒度可达6级~7级;1050℃~1200℃、0.001s-1~0.1s-1的变形参数可有效地降低SA508-3钢铸态粗晶组织的混晶程度,动态再结晶完成后组织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5.
以含稀土的石膏为原料运用常压酸化法合成硫酸钙晶须,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生成的硫酸钙晶须形貌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晶型助长剂的种类和晶型助长剂的含量对硫酸钙晶须生长的影响,利用SEM和XRD分别对硫酸钙晶须的表面形貌、物相特征做了表征分析。实验得到制备硫酸钙晶须的最佳的反应条件:稀土石膏质量浓度为0.22 g/mL、反应时间为25 min、盐酸浓度为2.8 mol/L、反应温度为70 ℃、陈化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硫酸钙晶须平均长度为61 μm,平均长径比为30.5;通过对比实验选出了CuCl2作为促进硫酸钙晶须生长的助长剂,在添加5%(质量分数)的CuCl2的情况下可使硫酸钙晶须长径比从30.5增至41,长度从61 μm增至81 μm。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高强IF钢的组织性能及织构的变化规律,采用温箱式电阻炉加热模拟罩式退火工艺,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高强IF钢210P1冷轧板力学性能;对不同退火温度钢板的r90进行了统计并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退火温度的罩式退火成品板进行了织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强IF钢210P1冷轧板的罩式退火过程中,提高退火温度将使晶粒明显长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升高,n值略有上升,板材横向r值增加较明显,有利织构{111}取向密度增加,不利织构{100}取向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铸造技术》2015,(10):2448-2450
以雕塑用铜铝合金为对象,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铜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不断降低,伸长率逐渐增大。退火温度为300℃时,铜铝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进口料和国产料的组织,确定了提高5052合金管材扩口性能组织的改进方向为细化组织晶粒度,消除组织各向异性。对比拉伸法和轧制法,发现轧制法生产的管材退火后组织晶粒更细小且各向异性更小。通过退火制度摸索,确定采用(470℃~490℃)×4h制度退火后的轧制管材组织的均匀程度最好,扩口成功率最高,完全可以达到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铸造技术》2015,(2):299-302
通过微合金化法制备了Mg-3Li-1Ce合金,研究轧制态和不同退火态下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g-3Li-1Ce合金中弥散分布在晶粒内部的点状或者球状析出相为Mg12Ce相。经350℃退火1 h后,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与塑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了研究退火温度对镀锌DP980+Z烘烤硬化值的影响,退火温度控制在760~820℃之间,系统分析退火温度对烘烤硬化值的影响。通过准静态拉伸试验机测量烘烤硬化值及抗拉强度,采用lepara试剂对组织中的马氏体进行着色,利用金相显微镜及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马氏体的体积分数;采用扫描电镜观察DP980+Z的双相组织特点,并且将组织图片通过CAD转化成有限元图进行网格划分,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RVE),通过有限元分析铁素体、马氏体强度对烘烤硬化值的影响。在同样的变形量情况下,DP980+Z的原始屈服强度越高,烘烤硬化值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