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7篇
轻工业   127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8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产生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其中部分工艺品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这些优秀的民族非遗工艺品推广和传播受到很大限制.利用Spring MVC技术和MySQL数据库设计并实现的青海非遗工艺品在线销售系统,既可以促进民族工艺品市场推广,又便于民族工艺品统一销售管理,还可以为青海多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技艺与人们关系十分密切.历史上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制作,大型建筑工程、军事设施建设都离不开手工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在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尤为迫切.要充分发挥民办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的作用,保护好非遗的物质载体,做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现代审美视角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论证,探讨与补充非遗文创在品牌视觉设计及包装插画方面研究的理论不足,为设计者提供更加开阔的设计思路和更为新颖的设计手法,从而提升非遗文创的整体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1)
伴随历史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重点保护和开发的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虽具有传承性,但需要人们不断地创造和更新,这样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所以,如何设计出具有价值性、文化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较为重视的课题。该文对非遗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研究,并提出具有实践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继移动互联网技术之后,具有多元沉浸感的元宇宙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媒体艺术设计领域的科技前沿,为我国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与创新传承带来全新的技术支持,文章主要研究利用元宇宙技术传承京津冀非遗文化。结合经典案例,对元宇宙的核心技术特点及应用方法进行了理论梳理,从京津冀非遗传承中的问题导向出发,探索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非遗资料档案存储平台,结合云计算技术优化京津冀非遗项目分类,并通过京津冀非遗项目元宇宙展示空间设计的技术优势和形式思考,以实现传统非遗文化多角度的视觉呈现及活态传承策略。基于元宇宙三大核心技术的多感官设计,是构建京津冀非遗文化新时代传承的有效路径。元宇宙虚拟设计的综合运用更能激发互动和情感共鸣,技术与艺术跨界融合将进一步加速非遗文化“破圈”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高职校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承载着,非遗项目课程引入高职校的现实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是深挖本土文化、弘扬古老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单元化研究性课程有利于非遗在高职校的教学实践,推动非遗文化在本地高职校的传承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4)
我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随着全社会掀起"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热潮,人们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不断深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传承与保护民间美术是一项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以永州纸马为例,从当下民间美术的生存状态及问题入手,探讨民间美术活态传承和保护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协同主体“功能差异”和“功能互补”视角出发,分析文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以天水师范学院文保专业非遗文化创新实践教学为探索案例,通过构建社会协同实践教学机制实现文保专业小课堂与非遗保护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在社会人员、社会资源多方面社会协同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职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
"随类,赋彩是也"源自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设色方法。随类即随物,赋彩即施色,将其延伸至工艺装饰领域依然可以使人们深受启迪,即根据物的品性赋予物合宜的装饰性。中国人向来对"土"颇有情结,紫砂又名五色土,自古便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大自然对华夏民族的独特馈赠。珐琅工艺由西方传入我国以来就发展迅速,紫砂画珐琅折射出当时社会中西文明的融汇和人类的创作思想与性情。该文作者探讨紫砂画珐琅设计探索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穗花康养”APP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基于“互联网+非遗”这一理念提出的一款适合退休老年人康养的APP。根据调查数据,分析退休老年人对非遗的兴趣情况,为退休老年人提供非遗直播、非遗课程、兴趣商品选购、门店服务等服务,满足退休老年人的兴趣文化需求,丰富退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