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To provide responsive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a ubiquit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 service software and system development are indispensable. A component-based ubiquitous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a JAIN (Java APIs for Integrated Networks) platform to achieve seamless transmissions and reach-everywhere communications was designed in our research. In this development, numerous ubiquitous service modules were identified: location management, roaming, mobile IP and WAP networking. These component-based network module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a component composition language with component specification and interface definition, running on top of a distributed service architecture using a JAIN platform to distribute the ubiquitous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mobile users. Two applications, 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 (WAP) Mail and Video-on-Demand (VoD) services, show that the JAIN-like platform with the developed networking components effectively fills the gap for application developers between mobile appliances and various kinds of ubiquitous information services.  相似文献   
2.
微机MIS集成构造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机MIS集成构造系统是基于软件重用理论,采用应用描述语言,扩展数据字典和标准预制软构件快速构造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种应用开发工具环境。本文主要介绍其设计思想,基本结构,构造原理,设计原则和实际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CBR系统中实例相似度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在传统实例相似性算法的基础上加入实例属性缺失度因子和实例可复用性因子。因此在实例检索中考虑实例检索结果的精确度和实例的可复用度,进而使检索的精确度提高和修改难度降低,最终提高CBR系统的精确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余时瑞  朱华明 《中国陶瓷》2006,42(7):37-38,51
在软件复用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软件体系结构对软件复用的意义,提出了基于软件体系的软件复用开发方法以及在建筑陶瓷三维虚拟展示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多学科多领域协同仿真平台中,仿真组件对应的仿真软件种类繁多且异构性较大。针对不同类型仿真组件之间数据庞杂和数据交换困难的问题,提出可对仿真组件进行一致访问与控制的封装技术。介绍仿真组件的构成及封装对象,研究仿真组件的封装机制、数据变量封装以及封装变量的映射与传递等关键封装技术,阐述封装组件的检测方法。通过仿真组件封装工具与自研协同仿真平台的集成,验证仿真组件封装技术的可行性,并结合具体的仿真组件封装实例,说明仿真组件的封装技术能有效提高模型和数据的重用性,降低对复杂仿真流程的管理难度。  相似文献   
6.
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是重复使用运载器实现精确无动力水平着陆非常重要的一个飞行阶段。本文将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水平轨迹和纵向轨迹分开设计,参数化的水平轨迹设计包含3个校正圆,以实现航向、航程以及位置的精确调整;纵向轨迹采用2段二次高度-航程曲线以实现对高度和速度的控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水平和纵向轨迹的跟踪制导方法。仿真结果及其分析表明该轨迹设计方法可以灵活地设计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的标称轨迹,且制导方法能够实现标称轨迹的良好跟踪。  相似文献   
7.
基于SystemVerilog可重用测试平台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中小型设计,传统的验证效率低、可重用性差,而基于方法学的高级验证测试平台搭建较繁琐,验证流程不太灵活。以ARINC429收发器IP核为验证对象,采用System Verilog语言,通过层次化设计,改善工程组织架构,运用虚接口与回调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一种可重用测试平台。将不同的测试案例在测试平台上运行,结合断言与覆盖率驱动等验证技术完成了对ARINC429收发器IP核的功能验证,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均达到100%。实践表明,该测试平台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易操作性,验证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eusable launch vehicle,RLV)的六自由度再入模型,考虑模型不确定和外界干扰对再入姿态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鲁棒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多时间尺度特性将RLV的再入姿态模型分为姿态角子系统和姿态角速率子系统.其次,对每个子系统分别设计光滑二阶滑模控制器和滑模干扰观测器实现子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利用干扰观测器可以实现对不确定和外界干扰的精确估计,从而对控制器进行有效的补偿.进而,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了整个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特性,提高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维修保障性,破解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难度大、技术风险高的难题,研究了一种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方案;该系统采用一种“机载-地面”辅助决策的系统设计方案,机载部分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地面部分采用区域管理和综合调度的设计方案,有效实现运载器在线式健康状态监测与诊断;重复使用运载器预测与健康管理设计方案的应用,确保运载器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在线实时故障检测、故障预测和健康评估,为故障处理、维修保障和系统操作优化提供决策支持,显著提升了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性和效费比.  相似文献   
10.
以航天应用软件开发环境为背景,基于Eclipse插件技术和开发应用平台实现代码分析系统(Code Analyzing System,CAS),介绍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细节,并给出应用实例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