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48篇
  免费   2731篇
  国内免费   1338篇
电工技术   1419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774篇
化学工业   10766篇
金属工艺   1094篇
机械仪表   1205篇
建筑科学   2672篇
矿业工程   1571篇
能源动力   596篇
轻工业   4025篇
水利工程   513篇
石油天然气   3206篇
武器工业   198篇
无线电   16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96篇
冶金工业   1378篇
原子能技术   262篇
自动化技术   3601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610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738篇
  2019年   577篇
  2018年   594篇
  2017年   871篇
  2016年   994篇
  2015年   1052篇
  2014年   1858篇
  2013年   1722篇
  2012年   2428篇
  2011年   2422篇
  2010年   1714篇
  2009年   1859篇
  2008年   1630篇
  2007年   2484篇
  2006年   2352篇
  2005年   2290篇
  2004年   1971篇
  2003年   1848篇
  2002年   1558篇
  2001年   1395篇
  2000年   1149篇
  1999年   929篇
  1998年   734篇
  1997年   535篇
  1996年   387篇
  1995年   366篇
  1994年   281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索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G-CNTs)/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采用四电极法研究了荷载作用下GCNTs/水泥净浆的电阻率变化,并分析不同G-CNTs掺量、加载幅度、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对电阻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G-CNTs掺量的增加,电阻率呈先减小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G-CNTs掺量由0.2wt%增加至1.6wt%时,电阻率下降51.8%;电阻率与温度呈负相关;G-CNTs掺量高于0.8wt%时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且电阻率变化率与应力应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1.2wt%G-CNTs掺量下试件的应力灵敏系数和应变灵敏系数分别为2.3%/MPa和291;G-CNTs/水泥净浆电阻率变化率幅值随着加载幅度增大而相应增加,其电阻率变化率曲线在不同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作用下均与应力-应变曲线一一对应,具有良好的压敏特性。  相似文献   
2.
3.
曹辉林 《金属矿山》2022,51(2):231-236
针对赤泥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危害性大且利用率低等问题,以碱激发赤泥-矿渣基地聚物注浆材料为 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掺量的聚羧酸(PA)减水剂、醛酮缩合物(AKC)减水剂和萘系(N)减水剂对材料凝结时间、流动 性及强度等的影响,并通过 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及 SEM 等设备对减水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减水剂增 强了材料的流动性但降低了材料的剪切应力;N 和 PA 减水剂能缩短材料的凝结时间,但 AKC 减水剂会延长材料的凝 结时间;N 和 AKC 减水剂能提高材料的强度,但 PA 减水剂会降低材料的强度;N 减水剂对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升效果 更加明显,其最优掺量为 0. 7%;减水剂对赤泥-矿渣基地聚物性能提升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地聚合物凝胶的形成。 研究成果为拓展赤泥在工程上的使用途径和效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为例,经标本选取,观察虫体整体形态,绘制整体结构草图,电子显微镜观察局部、得到局部数字图像,分别建立虫体每一部分的高精度细节。把模型每部分拼装在一起组成整体模型,构建出了云杉八齿小蠹三维虚拟昆虫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移动代理(MA)在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的感兴趣信息时产生的延迟较大和能耗较多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胞元空间的MA双向并行(3D-BPMA)路由算法.3D-BPMA将MA与传统的客户/服务器(c/S)模式相结合,在胞元内利用C/S模式搜集信息,在单层胞元系统和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采用MA双向并行的策略进行传输.仿真结果表明:3D-BPMA与LCF,DSG-MIP算法相比减少了平均响应时间和网络平均能耗,提高了MA发送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研究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制,采用失重法,宏观、微观腐蚀形貌分析,三维表面轮廓分析及电化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表征腐蚀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为FeOOH、Fe2O3、Fe(OH)3和Fe3O4;腐蚀速率随着腐蚀时间逐渐降低,腐蚀后期(72h)腐蚀速率降低50%;腐蚀初期以点蚀为主,点蚀坑通过横向扩展,逐渐发展为后期的均匀腐蚀,腐蚀表面形貌呈沟壑状;外腐蚀层对基体的保护能力很弱,Cr元素在锈层靠近基体的一侧偏聚使内腐蚀层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7.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spers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nano‐SiO2 aqueous system with high solid content, a kind of polyacrylic acid dispersant with methoxysilicon end groups (KH590‐PAA) was synthesized by photo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 (AA) initiated with (3‐mercaptopropyl)trimethoxysilane (KH590). After adding KH590‐PAA into the nano‐SiO2 aqueous dispersion system (20 wt% solid content), the viscosity and the curing time of the system were measured with a rotational viscometer and the inverted bottle method. Moreover, the dispersion mechanism of KH590‐PAA for the nano‐SiO2 aqueous system was researched by measuring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zeta potential of the nanoparticles with a conductivity meter,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SEM and TE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xysilicon groups in KH590‐PAA could react with hydroxy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nano‐SiO2 in the process of stirring, which enhanc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dispersant and then increased the surface charge of the particles. Therefore,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and steric hindrance effects between the SiO2 nanoparticles c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by adding the KH590‐PAA dispersant, and then the nano‐SiO2 aqueous system exhibited better dispersity and stability. Besides, the dispersion properties of SiO2 nanoparticles in water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ddition amount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KH590‐PAA dispersant. © 201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8.
张新建 《中州煤炭》2020,(2):14-19,24
针对煤矿“双重预防体系”如何落地生根问题,结合陈四楼煤矿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实用方法和“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经验,深入研究了“双重预防体系”的相关标准、风险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产生和发展机理、安全风险的有关辨识评估方法、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方法,分析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双重预防体系”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差别,总结出了“123456双重预防体系”这个囊括了事前安全风险辨识、事中隐患排查治理、事后安全现状评估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对夯实煤矿安全管理根基、促进矿井平稳有序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煤炭行业“双重预防体系”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1,47(23):33057-33063
In this study, a chelating agent is introduced to prepare CeO2–ZrO2 nano-composite through a precipitation proces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oxide precursors, nano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whether a chelating agent is used. Adding an appropriate quantity of chelating agent SO42− can facilitate thermal stability and phase structure uniformity of CeO2–ZrO2 mixed oxid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ibbs free energy of chelating complex of [ZrSO4]2+ (ΔG = −127.2469 kJ/mol) is higher than the [Ce(III)SO4]+ (ΔG = -29.8279 kJ/mol). The precipitation chemical potential of Zr4+ moves close to the precipitation chemical potential of Ce3+. The novel and low-cost chelating precipitation method can modify the homogeneity of the compounds at the atomic scale, which can offer a powerful opportunity for, and provide direction in, the design of materials with exception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