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1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404篇
电工技术   21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52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181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43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61篇
武器工业   33篇
无线电   6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2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142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Multi-channel and single-channel image denoising are on two important development fronts. Integrating multi-channel and single-channel image denoiser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s a valuable research direction. A natural assumption is that using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is helpful to the output results. In this paper, a novel multi-channel and single-channel fusion paradigm (MSF)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MSF works by fusing the estimates of a multi-channel image denoiser and a single-channel image denoiser. The performance of recent multi-channel image denoising methods involved in the proposed MSF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at low additional time-consuming cost. Specifically, the validity principle of the proposed MSF is that the fused single-channel image denoiser can produce auxiliary estimate for the involved multi-channel image denoiser in a designed underdetermined transform domain. Based on the underdetermined transformation, we create a corresponding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 for fusion and better restore the multi-channel images. The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comparis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SF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several state-of-the-art multi-channel image denois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机床等待过程中的能耗,提出了一种实时数据驱动的机床等待时间预测与节能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射频识别驱动的生产进度评估方法,并以生产进度数据作为输入,构建了基于堆栈降噪自编码的机床等待时间预测模型;其次,依据预测的机床等待时间,提出了机床状态切换方法,以降低机床能耗;最后,通过一个电梯零部件制造车间的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预测误差仅为4.1%,同时将机床等待过程能耗降低了57%,实现了制造车间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4.
为了学习文本的语义表征,以往的研究者主要依赖于复杂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s)和监督式学习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门控联合池化自编码器(gated mean-max AAE)用于学习中英文的文本语义表征。该文的自编码器完全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来构建编码器和解码器网络。在编码阶段,提出了均值—最大化(mean-max)联合表征策略,即同时运用平均池化(mean pooling)和最大池化(max pooling)操作来捕获输入文本中多样性的语义信息。为促使联合池化表征可以全面地指导重构过程,解码器采用门控操作进行动态关注。通过在大规模中英文未标注语料上训练模型,获得了高质量的句子编码器。在重构文本段落的实验中,该文模型在实验效果和计算效率上均超越了传统的RNNs模型。将公开训练好的文本编码器,使其可以方便地运用于后续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深度学习迅猛发展,颠覆了语音识别、图像分类、文本理解等领域的算法设计思路。深度学习因其具备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在图像识别领域的成绩尤为突出。然而深度学习与视频监控领域的结合并不多,由于深度模型具有多层网络结构,算法复杂度大,训练和更新模型时比较耗时,很难满足实时性要求。回顾了深度学习的发展史,介绍了最近10年来国内外深度学习主要模型,论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跟踪算法,指出了各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当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We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noise and huge data sizes in microarray images. First, we propose a mixture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statist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microarray images. Then, based on the microarray image model, we present methods for denoising and for compressing microarray images. The denoising method is based on a variant of the translation-invariant wavelet transform. The compression method introduces the notion of approximate contexts (rather than traditional exact contexts) in modeling the symbol probabilities in a microarray image. This inexact context modeling approach is important in dealing with the noisy nature of microarray images. Using the proposed denoising and compression methods, we describe a near-lossless compression scheme suitable for microarray images. Results on both denoising and compression are included, which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Further experiments using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near-lossless compression scheme in gene clustering using cell-cycle microarray data for S. cerevisiae showed a general improvement in the clustering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with using the original data. This provides an indirect valid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enoising method.  相似文献   
7.
多小波变换及其在信号滤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荣生  孙枫  郝燕玲 《电子学报》2002,30(3):419-421
多小波拥有对称性、正交性、有限支撑等这些信号处理中十分重要的特性,从而弥补了单小波的不足,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滤波的角度,重点分析并设计了多小波预滤波与多小波分解系数处理方法.仿真表明多小波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图像内容的多子波去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晓清  张彬  宋国乡 《信号处理》2004,20(1):98-100
本文介绍了多子波变换的一般理论及OPTFR多子波的性质,通过改进其一阶平衡器,避免了预滤波,从而简化了运算。在将OPTFR多子波用于图像处理时,采用了一种基于图像内容的阈值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其去噪效果优于CL多子波及一般的阈值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种空间自适应小波门限去噪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空间自适应小波门限去噪算法,该算法在小波域对含噪小波系数做两次自适应去噪,两次自适应门限分别基于最大似然(ML)方差估计和最大后验概率(MAP)方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其它自适应门限去噪算法相比,去噪后的图象具有更高的峰值信噪比(PSNR).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变换去噪时小波系数方差的估计对去噪结果影响很大。自然图像小波分解后得到的系数在不同的分辨率中差异很大,所以利用邻域估计中心点方差时,不同分辨率应有不同大小的邻域。首先对在邻域中利用极大似然准则估计中心点方差进行分析,再结合自然图像小波分解后的系数在不同分辨率子带中,根据平稳性和重要性选择邻域的大小。最后进行去噪实验,并取得正交小波分解下理想的去噪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