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7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number of worms, named P2P (peer-to-peer) passive worms, have recently surfaced, which propagate in P2P file-sharing networks and have posed heavy threats to these networks. In contrast to the majority of Internet worms, it is by exploiting users’ legitimate activities instead of vulnerabilities of networks in which P2P passive worms propagate. This feature evidently slows down their propaga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m not attracting an adequate amount of attention in literature. Meanwhile, this feature visibly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detecting them, which makes it very possible for them to become epidemic.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P2P passive worm propagation by adopting epidemiological approaches so as to identify their behaviors and predict the tendency of their propagation accurately. Compared with a few existing model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2P network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Based on this proposed model,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the worm free equilibrium is derived by applying epidemiological theories. Large scal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have validated both the proposed model and th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Shellcode攻击通常利用多态技术进行自我加密来绕过网络层设备的检测,而现有检测方法无法区分多态Shellcode与加壳保护代码.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式虚拟机的多态Shellcode检测方法,该方法改进了现有的GetPC定位机制,实现了Shellcode的初步定位,通过IA-32指令识别对网络流量的进行进一步过滤,利用有限自动机及其判别条件实现虚拟机控制流模式和数据流模式之间的切换,并通过结合现有的特征匹配技术实现对多层加密的多态Shellcode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大量真实的网络数据,该方法在保证高检测召回率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多态Shellcode与加壳保护软件的有效区分,避免了对正常流量的误报行为,并且时间开销介于静态分析与动态模拟之间,为网络层检测多态Shellcode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网络蠕虫等网络攻击行为进行早期检测,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暗网的可视化的早期检测系统。在某专用网络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专用网络中该系统可以比传统入侵检测系统更早地发现蠕虫,且时间提前量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4.
PE文件动态加壳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立会 《计算机工程》2008,34(19):160-162
对可执行文件加壳是保护软件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常用的加壳软件采用的是一种静态加壳技术,所有被加壳后的可执行文件都具有部分相同的代码,这样就增加了软件被破解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满足PE文件保护的需求。针对这一不足,在分析PE文件格式和加载机制的基础上,提出PE文件动态加壳的思想,设计和实现了一种PE文件动态加壳软件。试验结果表明其可以有效地提高PE文件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网络蠕虫的定义和工作机制,通过分析得到了网络蠕虫的共有特性.根据蠕虫的特性,提出了一个基于贝叶斯的网络蠕虫检测方法,采用贝叶斯公式来计算首次连接失败的概率,对于不能确定的情况,用后验概率更新先验概率.设计了一个基于贝叶斯的网络蠕虫检测系统的原型系统,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结构模型,并从功能角度上介绍了该系统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Developing selective and coherent polymorphic crystals at the nanoscale offers a novel strategy for designing integrated architectures for photonic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such as metasurfaces, optical gratings, photodetectors, and image sensors. Here, a direct optical writing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to deterministically create polymorphic 2D materials by locally inducing metallic 1T′-MoTe2 on the semiconducting 2H-MoTe2 host layer. In the polymorphic-engineered MoTe2, 2H- and 1T′- crystalline phases exhibit strong optical contrast from near-infrared to telecom-band ranges (1–1.5 µm), due to the change in the band structure and increase in surface roughness. Sevenfold enhancement of third harmonic generation intensity is realized with conversion efficiency (susceptibility) of ≈1.7 × 10−7 (1.1 × 10−19 m2 V−2) and ≈1.7 × 10−8 (0.3 × 10−19 m2 V−2) for 1T′ and 2H-MoTe2, respectively at telecom-band ultrafast pump laser. Lastly, based on polymorphic engineering on MoTe2, a Schottky photodiode with a high photoresponsivity of 90 AW−1 is demonstrated. This study proposes facile polymorphic engineered structures that will greatly benefit realizing integrated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 circuits.  相似文献   
7.
老字号品牌创新视角下的多形态标志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猛  李元春 《包装工程》2016,37(16):56-59
目的依托多形态标志系列化、个性化、多维化的设计新理念,解决老字号品牌体系混乱、标志外形同质化、传播媒介单调的问题,助力老字号品牌的持续发展。方法实地调查发现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构建和归纳总结提出老字号品牌中多形态标志的创新应用方案。结论多形态标志为老字号品牌重塑提供了新思路,运用元素重组、系列图形、随机生成等标志设计手段,能解决老字号品牌形象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即时通信蠕虫传播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即时通信蠕虫和即时通信网络特点的分析,使用离散时间方法,提出一个即时通信蠕虫离散数学传播模型。开发即时通信蠕虫传播仿真软件用于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仿真软件进行的大量仿真实验表明,该蠕虫传播模型是正确的,可以用于分析蠕虫的传播行为并预测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9.
汪洁  王建新  陈建二 《软件学报》2010,21(10):2599-2609
快速而准确地提取蠕虫特征对于有效防御多态蠕虫的传播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特征产生方法在噪音干扰下无法产生正确的蠕虫特征.提出基于彩色编码的特征自动提取算法CCSF(color coding signature finding)来解决有噪音干扰情况下的多态蠕虫特征提取问题.CCSF算法将可疑池中的n条序列分成m组,然后运用彩色编码对每组序列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对每组提取出来的特征集合进行过滤筛选,最终产生正确的蠕虫特征.采用多类蠕虫对CCSF算法进行测试,并与其他蠕虫特征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CSF算法能够在有噪音干扰的条件下准确地提取出多态蠕虫的特征,该特征不包含碎片,易于应用到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中对多态蠕虫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Gdel是一种发展中的逻辑程序设计语言,目前还没有开发出编译器。Gdel语言的类型系统独特于通常的逻辑程序设计语言,语义上已初步形成了相应的描述方法,建立了严格的理论基础。按照传统的方法,逻辑程序的运行机制和Gdel语言的多态性决定了一些变量的类型和语义只能在运行时才能确定,把这类变量的类型检查放到程序运行中处理,势必增加许多额外的计算。提出了一种处理Gdel语言类型系统的编译技术。针对语言的类型,对其相关语法进行适当修改,通过类型推断,把变量类型的检查工作提前到编译阶段完成,可以较好地处理其变量类型的语义问题,同时减少了运行时类型检查工作,从而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