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结合设计规范阐述了给水管、排水管、热水管、雨水管、空调冷凝水管的敷设办法以及水表的几种计量方式。  相似文献   
92.
锰矿石数据库设计是在锰矿石可选性预测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着重介绍了锰矿石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实现设计和物理设计,并确立了锰矿石数据库的 E-R 模型,完成了关系模式的转换,建立了锰矿石数据库。  相似文献   
93.
94.
为了提高阿希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效率,研究了3组不同微生物菌群、两步氧化工艺对生物预氧化的强化效果. 结果表明,中度嗜热混合菌为最佳菌群,矿浆浓度提高严重影响菌群生物预氧化效果. 矿浆浓度为2%时,铁、硫脱除率为98.35%和91.90%;矿浆浓度为15%时,铁、硫脱除率下降到50.25%和49.51%. 采用两步氧化法可明显提高中度嗜热混合菌的铁、硫脱除率,降低矿浆浓度的影响. 矿浆浓度为15%时,铁、硫脱除率分别提高到64.93%和65.73%,与常规方法处理10%矿浆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95.
将基于单元品位曲线的浮选影响因素分类研究法引入到磁选影响因素研究中, 将19个不同矿样磁选指标标准化到标准正态累计分布曲线上, 并研究了标准化曲线的性质。提出了以标准化后磁场强度与粒度数据偏移量S正态分布标准差σ1和σ2为临界值的磁选影响因素分类方法。研究得出粒度是第一类因素, 磁场强度、矿浆浓度、漂洗水量均为第二类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合理分类, 可简化磁选分选指标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96.
 公路隧道衬砌的缺陷直接关系到衬砌运营寿命。以公路隧道衬砌检测为研究背景,建立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衬砌结构缺陷的几何形态模型。首先,研究电磁波的不同子波主频的探测性能以及分辨率;其次,根据缺陷的几何形态建立其地电模型,以脱空厚度、圆形缺陷、矩形缺陷以及不同填充物如砂土、水、空气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模拟分析其成像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衬砌脱空厚度的增加引起深部目标体成像位置更接近扫描面;缺陷的几何形态对成像特征影响小于填充体的影响;含水填充体的电磁波成像特征比气体及砂土填充体更加明显,且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导致对深部目标体的产生多次波等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97.
论述了4L22BZ型柴油机完善提高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方法极其理论依据:通过对喷油泵、喷油器、燃烧室的匹配和供油提前角的调整以及对增压器进行的匹配与调整,使4L22BZ排放达欧Ⅱ标准。  相似文献   
98.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处理开关量上取代了传统控制装置以来,PLC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本文以三菱的FX3U系列为例,讨论了高压密封试验台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9.
铝土矿选矿回水在生产系统中循环时间的延长,会使脱硅生产指标逐渐恶化;选矿回水的置换外排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对选矿回水进行处理,并考察脱硅指标。结果表明,选矿回水在生产系统中循环使用25 d后脱硅指标恶化严重;适量的PAC处理可降低选矿回水中絮凝剂残留,提高精矿铝硅比与精矿氧化铝回收率,延长选矿回水的循环使用时间;过量的PAC添加会造成絮凝剂含量的上升,进而导致脱硅指标再次恶化。  相似文献   
100.
用FTIR、XPS、TEM等表征方法对溶液中大肠杆菌吸附钯(Ⅱ)的机理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与大肠杆菌和钯(Ⅱ)间静电作用有关,在pH为2.0时吸附量最大,可达120.08 mg/g;对大肠杆菌进行化学修饰,FTIR结果表明细胞表面的氨基、羧基可能为吸附钯(Ⅱ)的主要基团,涉及到表面络合机制;TEM及XPS结果显示吸附6 h后菌体内有尺寸为5~15 nm的钯纳米颗粒生成,说明该吸附过程还存在还原反应。大肠杆菌对钯(Ⅱ)的吸附过程是静电作用、表面络合、氧化还原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