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在深入了解崩落与充填采矿法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一致性、可测性和科学性原则,选取了7个影响崩落法转充填开采可行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层次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组合评价方法,对其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92.
为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抗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偶联磁珠制备免疫磁珠;以羧基荧光微球标记的抗单增李斯特菌多克隆抗体及鼠IgG为标记抗体,抗单增李斯特菌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二抗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将免疫磁珠分离与荧光免疫层析法相结合应用于单增李斯特菌的现场快速检测中。结果表明: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对纯培养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限为4×105CFU/mL,联合检测方法10倍、100倍浓缩时,检测限分别为4×104CFU/mL和1×104CFU/mL。联合检测体系特异性较好,与实验室保存的10株细菌无交叉反应。人工污染样本检测限为1×104CFU/mL,同纯培养物相比检测灵敏度并没有降低。本方法的建立对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现场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呋喃唑酮代谢物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催化剂条件下,以碳酸二甲酯和乙醇肼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高收率的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AOZ)。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AOZ收率可达到82.7%,此时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催化剂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h。随后对AOZ进行结构改造,得到AOZ半抗原衍生物,同时采用戊二醛法将AOZ及其半抗原衍生物与活化的卵血清蛋白(cOVA)和牛血清白蛋白(cBSA)交联,成功制备了免疫原和包被原;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元素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半抗原和完全抗原进行鉴定。GC-MS结果证明了AOZ的成功合成;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半抗原顺利合成;紫外扫描数据显示,半抗原与cOVA、cBSA偶联成功,免疫原I、免疫原Ⅱ的偶联比分别为16.74和24.05。  相似文献   
94.
本文针对彭水水电站5号机组调速器在进行建模试验时发生负荷异常上升现象,从电气回路和机械本体及建模试验接线三方面初步分析了5号机组负荷异常上升原因,认为建模试验中试验仪器所发出频率信号突变最有可能引起5号机组调速器发生负荷异常上升故障。并提出了避免相关事件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5.
对来自武汉市售的50份豆豉样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主要检测豆豉中蜡样芽孢杆菌,以及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和芽孢杆菌数.结果表明,豆豉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很高,为94.0%,阳性样品含菌量为3.6c fu/g~1100cfu/g,几何均数为75.8cfu/g.不同地区的豆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几何均数不同(21.2c fu/g~466.0cfu/g).本调查分析对我国豆豉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溯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PDMDAAC/AM)在涤纶上抗静电性能。采用烘干和焙烘两种整理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处理,进一步运用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处理前后表面结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DMDAAC/AM在涤纶织物上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性能,并且表现出良好的耐洗性。良好的抗静电性能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在涤纶织物表面的附着。研究还发现两种工艺整理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和手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因为PDMDAAC/AM在高温焙烘下产生交联。  相似文献   
97.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单分散的具有温度敏感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凝胶。然后分别采用冰箱冷冻和液氮冷冻的方法对1wt%浓度的PNIPAM微凝胶水分散液进行冷冻,结果发现只有在液氮冷冻形成的冰晶体模板中PNIPAM微凝胶自组装形成了纤维。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在低加速电压下观察到纤维由PNIPAM微凝胶按六边形有序堆砌形成。纤维直径随着PNIPAM微凝胶粒径的减小而减小,随着微凝胶分散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8.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GB29688-2013《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数学模型,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对测量结果的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量化。结果本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测定结果重复性。当氯霉素的添加水平为0.1064 ng/g时,氯霉素的结果可表示为0.1064±0.0457 ng/g(k=2)。结论该评定方法清晰合理,简便准确,可适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矿岩-充填体组成的复合体及其接触带的力学变形特征,进行复合体试样的轴向加载、双向剪切加载、设计的类三轴加载试验等3种不同的模拟加载方式。借助应变片和应变计观察充填体与矿岩复合体在轴向加载作用下的应变变化情况,通过显微成像设备观察不同荷载作用下存在的裂纹萌生扩展。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矿岩接触带的应变值,上水平面的应变值要远远大于下水平面的应变值;从充填体到接触带,再到矿岩,其应变值逐渐减小,其中靠近接触带充填体侧的应变值突变次数要多于靠近接触带矿岩侧的应变值;在荷载作用下,出现的裂纹萌生,会随着荷载的加大而逐渐扩展,而没有裂纹和破坏的表壁并没有相关破坏点。3种加载方式中都是矿岩产生损伤破坏相对较大,其中类三轴加载试验中的矿岩破坏最严重。数值模拟结果验证相应监测点的应变值变化规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黄芪总苷(AST)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组,AST 低、中、高三个剂量组。五组动物分别在给药后4周、6周,检测空腹血糖浓度(FBG)及糖化血清蛋白含量(GSP),称量体质量,计算肾脏指数,观察肾脏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球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V型胶原蛋白(Col IV) mRNA表达情况。 结果:AST 能显著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FBG、GSP,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给药后6周,各用药组小鼠体质量上升,肾脏指数下降,肾小球 PAS阳性分值下降,肾小球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中剂量组小鼠肾脏Col Ⅳ、TGF-β1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AST对糖尿病小鼠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肾脏Col Ⅳ、TGF-β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