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韩芹芹  吕爱华  苏君 《辐射防护》2012,32(3):171-176,192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地区室内氡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室内氡在不同建筑构成、墙体建筑材料、室内装修程度及开窗习惯间的分布差异等进行了再研究,综合乌鲁木齐地区住宅内氡浓度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乌鲁木齐地区的已建住宅的降氡措施和新建住宅的防氡措施。  相似文献   
22.
正确预测储油罐收油作业时罐内油气扩散排放规律对研究油品蒸发损耗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两个关键参数(油罐排放气液比λ及损耗率η)被重点考虑。基于VOF模型、扩散传质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汽油喷溅式装油损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装油口高度、不同装油速度、不同油罐初始油气浓度条件下罐内的油气扩散规律,并建立汽油装罐蒸发损耗实验平台验证以上数值模拟,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装油口位置越高,汽油损耗率η越大,随装油速度增大,高装油口损耗率η最大约为0.34%,低装油口约为0.025%。增大油罐初始油气浓度,高装油口损耗率η最大约为0.44%,中装油口约为0.21%,低装油口约为0.043%。最后建议固定顶油罐大呼吸API损耗评估计算公式考虑装油速度及油罐初始油气浓度对蒸发损耗的影响,并尽量采用低装油口及清洗油罐装油。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示踪剂注剂井组中未见剂井的井间参数特征,利用示踪剂综合解释技术对其进行了注采井井间储层参数综合解释;结合聚合物驱单井含水率变化特征曲线和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未见剂井与见剂井的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注聚合物后见效井的含水率曲线下降漏斗的数目反映了优势通道的数目,见效时间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最优通道渗透率的大小,见效有效期反映了地下聚驱波及的体积;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初步判断未见剂井是否存在优势通道以及发育状况。利用聚驱井含水率特征曲线对见剂井与未见剂井进行相似度计算,不仅节省了示踪剂监测费用,扩展了示踪剂综合解释结果的内容,同时也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24.
数据通信机房空调通风系统的实验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通信设备的高度集成化,使得单机设备发热量不断增大,机房空调系统单位面积能耗急剧增大,针对数据通信机房中空调上送风侧回风气流组织方式下的数据通信设备的空调冷却效果进行试验测试,分析了其冷却效果差的原因,摸清了现有通风冷却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5.
<正> 近年来,我国汽车用涂料每年约3万吨,其中,汽车厂新车用涂料不到2万吨,其余为旧车返修用涂料。目前,我国汽车用涂料从数量上看尚可满足需要,但从品种和质量上看尚存在下述两个问题,一是品种不全,缺少厚涂层阴极电泳漆、丙烯酸金属闪  相似文献   
26.
从优化管线流程、改善原油低温流变性和优化管路系统运行参数等方面入手对含蜡原油长距离管道输送的不同节能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现场应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论述.指出其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27.
黄维秋  方洁  吕成  吕爱华  孙宪航 《化工学报》2019,70(11):4504-4516
内浮顶罐的油气泄漏会给油罐区的安全和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基于CFD及其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建立了内浮顶罐的风场和油气浓度场数值模拟方法,并通过风洞实验验证其可行性。之后,重点讨论单罐、双罐、四罐情况下的流场与浓度场分布。结果显示:紧贴浮盘边圈缝隙泄漏上方的油气浓度最高,容易产生火灾等危险;罐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作用,由于前方罐的阻挡作用,后方的罐内风速较小,容易产生油气叠加,导致油气浓度高于前方罐,更容易达到爆炸极限。无论从安全、环保还是人员健康方面,都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监控。  相似文献   
28.
29.
在分析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后,提出了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研发的新理念及应对策略。分别从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的基础物性参数、油罐蒸发排放内在的油气传质规律、基于模块设计与积木式组合的油气回收成套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的研究进展;尤其创新性地构建出油气传质因子和油气 空气间集中归一化的拟对流扩散系数的测算方法,揭示了油气排放及回收的内在规律,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建议多方面协同合作来研究油气污染全过程的控制,分离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从而及时地满足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